第一节 环境质量监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123&run=13

1981年,牟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后,开始对区域内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进行监测,搜集整理废水、废气、工艺尾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监测资料,建立污染源档案,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983年以后,区(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监测站,1992年被评审为省级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1995年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省环保局“计量认证”评审。通过污染治理,区域内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一、空气质量监测
2000年境内空气质量总体属“良好”,各项主要指标均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和硫酸盐化速率日(均)浓度值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即一、四季度高于二、三季度,以第三季度为最低,一、四季度浓度值高与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有直接关系。全区三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污染负荷由大至小依次为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80年代相比,各项大气污染物年日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区和养马岛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浓度值范围为0.023~0.050毫克/标准立方米,年日均值浓度值为0.032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浓度值范围为0.014~0.036毫克/标准立方米,年日均值浓度值为0.024毫克/标准立方米;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值范围为0.020~1.258毫克/标准立方米,年日均值浓度值为0.229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总悬浮微粒日均浓度值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地表水与地下水质量 80年代中后期,全县工业企业无污染处理设施,所排污染物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对部分区域、局部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水环境质量较差。80年代末期以后,采取加大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增置污染处理设备,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措施,水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至2000年,全区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辛安河(包括高陵水库)、沁水河中上游、汉河(包括龙泉水库)和乳山河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0.40,属“清洁级”。黄垒河平均污染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质由1991年的“允许级”上升为“清洁级”。高陵水库历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均在0.40以下,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城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良好,水质属“清洁级”。但企事业单位自备井井水总硬度和大肠杆菌仍有超标现象。
近岸海域海水质量 牟平近岸海域海水水质,90年代前由于受陆岸污染源影响,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等污染物时有超标现象。90年代后,废水排海企业大多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向海域排放的污水量及污染物明显减少。多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范围为7.88~8.24,溶解氧浓度范围为每升3.38~8.29毫克,化学需氧量浓度范围为每升1.37~4.97毫克,无机氮浓度范围为每升0.094~0.877毫克,区内2、3、4类海域海水水质均达到各类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
三、环境噪声监测
2000年,全区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平均值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据监测,功能区环境噪声较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在48~60分贝之间,交通噪声在66~70分贝之间。但区域环境噪声地域差异明显,交通干线两侧、建筑工地四周噪声值较高,瞬时值有时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