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2&rec=1&run=13



牟平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北滨黄海,东邻威海市环翠区、文登市,西接烟台市莱山区、福山区,南与西南分别与乳山、海阳、栖霞三市交界。2000年,全区总面积1588.45平方公里。辖15镇608个行政村,总人口48.69万人,除汉族外,还有佤、满、白、朝鲜、蒙古等32个少数民族,共981人。
牟平为千年古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古为“嵎夷”地,夏属青州地,商属莱侯国,西周属莱子国地,春秋时被齐国所灭,为齐国东莱地。秦属腄县地。西汉初于境内始设东牟县,距今2200余年。唐麟德二年(665)设牟平县(治所在东牟故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于境内始置宁海州,辖牟平、文登二县。后虽几经改朝换代,建置、区划屡有变更,但州县治所始终未易。1995年,撤县设区,隶属于烟台市,此为牟平城市建置之始。
牟平,属山地丘陵地带,低山、丘陵、平原相间,山地占54.4%,丘陵占36.1%,平原占9.5%。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呈屋脊状。昆嵛山、
山、垛山三大山脉,撑起牟平屋脊,最高点泰礡顶海拔922.8米。境内河流众多,以横贯中部的分水岭为界,沁水河、辛安河、汉河、外夹河北入黄海;黄垒河、乳山河流经乳山市南入黄海。河流多为山溪性河流,常年河少,季节河多,年径流量3.69亿立方米。
牟平,自然资源丰富。农、林可利用土地面积113876.2公顷,占总面积的71.69%。土壤主要为棕壤、褐土、潮土、风砂土、盐土、水稻土等六类,宜于发展小麦、玉米、花生、苹果及干杂果等种植业。海岸线长65公里,属港湾海岸,可利用海域、滩涂面积2万公顷。自然植被为森林植被和草甸植被,2000年森林覆盖率为37.8%。动植物资源较丰,其中植物1100余种,动物820余种。矿藏有金、铁、铅、银、铜、石墨、磷灰石、大理石、钠长石、钾长石等,均已开发利用。其中已探明黄金地质储量(矿石量)313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牟平,位于北温带,地处北纬37°04′~37°30′,东经121°09′~121°56′之间。境内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2℃,无霜期199天,降水626.2毫米,日照2612小时。
牟平,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山、海、岛、泉、河俱全,景观得天独厚。南有国家森林公园——昆嵛山,层峦叠翠,谷幽水奇,“秀拔为群山之冠”,又因全真教发祥于此,文物古迹多见,被誉为“海上仙山之祖”。北有省级旅游度假区——养马岛,四面环海,波光山色辉映,海涛林涛交响,秦皇文化、渔家文化交融,勾绘出一幅迷人的海滨胜色。牟平城南依连绵叠翠的群山,北负碧波荡漾的大海,东西以风光旖旎的沁水河、鱼鸟河为脉,为历代县(州)治驻地,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然禀赋好、文化底蕴厚的风水宝地。



改革开放推动牟平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中叶烟台开埠前,牟平经济主体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烟台开埠后,受国外资本冲击,工商业有所发展,但始终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力推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牟平经济虽历受“左”倾错误影响,但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牟平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全区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3亿元增长到64.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826.09万元增长到2.18亿元。全区三次产业关系,由1978年的59.8:23.3:16.9逐步调整到2000年的9.4:59.3:31.3,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跨越。1991年、1993年、1995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199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达标的“小康县”。
牟平历来以农为本,是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传统农业县。1978年,全县耕地面积55299.8公顷。1983年,全县农村废除“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当年,全县粮食总产29.02万吨,比1978年增加4.69万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按照“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适度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水果、干杂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拓展畜牧、水产业生产规模,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县、全国水产先进县和烟台苹果生产基地县。进入90年代,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逐步建起粮食、花生、苹果、板栗、食用菌、肉食鸡、长毛兔、水产品等15大系列农产品生产基地,相继涌现出枫林食品有限公司、蛤堆后贸工农总公司、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综合产出效益显著提高。200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4亿元增加到13.9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674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65%;畜牧业总产值2445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5%;渔业总产值4884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97%。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相对分散,90年代集中开发建设增多。1990~2000年,全区开发建设“吨粮田”646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8400公顷。到2000年,全区拥有永久性水利工程3429项,其中,中、小水库114座;有效灌溉面积25290公顷,其中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面积共计17086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区农机总动力46.8万千瓦,是1978年的4.25倍,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由1978年的70%提高至95%,机播面积由1978年的55%提高至83%,机收面积由1978年的15%提高至84%。全区有多种农产品闻名遐迩。诸如观水红富士苹果、王格庄板栗、姜格庄西瓜、西埠庄锦丰梨、西里山大樱桃、养马岛刺参,皆以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而著称。养马岛刺参尤以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海珍品之首。
牟平工业发端较早,西汉时即有盐业和冶铁业,清代纺织业兴起,到民国时期已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工业迅速发展,到1978年,全县已拥有冶金、机械、纺织、建材等多个行业,年工业产值1.22亿元。1978年后,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城市改革大潮涌起,全县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起,相继推行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因企制宜实行租赁经营、兼并重组、组建集团、拍卖出售、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改革改制形式,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增强企业发展活力。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284家,职工8.3万人,固定资产9.6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2.01亿元。1992年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工业结构与效益水平明显提升。1996年,烟台新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境内首家上市公司。2000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实现利税13.31亿元,形成以黄金、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工业门类,拥有烟台东方冶炼有限公司、烟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烟台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1378家,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18家。牟平建筑业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发展,到1979年,全县县、社两级建筑企业从业人员2265人。2000年,全区建筑安装企业69家,从业人员16389人,年产值由1978年的1600万元增至8.5亿元。
牟平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步时多为农具制修、饲料粉碎、制砖制瓦等小型企业,生产方式也多为作坊式。70年代后,国家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对社队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社队企业数量大幅增加,领域不断扩大,很快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1979年,全县有社队企业2504家,实现总产值6539万元,利税479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牟平人民抢抓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方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广大农民实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梦想,牟平农村经济走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农工商并举的发展路子,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排头兵。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形成食品、机械、冶金、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建材、造纸、印刷、橡塑、建筑安装、商业服务等数十个行业,涌现出新牟国际集团公司、海德集团公司、富海集团、烟台工业炉厂、恒成集团、蛤堆后贸工农总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全县乡镇企业固定资产66199万元,实现总产值16.94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53倍和26.6倍。宁海镇在全国乡镇企业百颗星评选中,获最佳乡镇称号,被国家民政部等部门授予“大地杯”奖。1992年,新牟里、西关村跻身“全国十大首富村”先进行列。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牟平视察。1992年后,全县乡镇企业开始实施二次创业,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2219家,从业人员6.87万人,实现总产值123.9亿元,实现利税12.61亿元。乡镇企业撑起牟平经济的半壁江山。
1950年始,境内建集体、国营商业单位,历经公私合营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国营和合作商业稳步发展等阶段。1978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9951万元。1978年后,改革商业流通体制,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逐步放开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商品价格,兴办各类专业市场,发展新型物流业,全区商业贸易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1985年,全县商贸饮食服务业户6195家,从业人员1.88万人,营业总额3.66亿元。2000年,全区商贸饮食服务业户1.51万户,商品零售总额20亿元。8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房地产、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1984年养马岛省级旅游开发区成立,1992年昆嵛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烟台东海宏伟娱乐区(高尔夫球场)建成,形成以山、海、岛、泉为特色,集秦皇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全真道教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业。1984~200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580万人次,直接收入3.5亿元。1985年境内始有房地产业,到2000年全区累计开发完成建筑面积140.5万平方米。
19世纪中叶,牟平所产“宁海绸”就行销国外,外国商品也开始入境,但直至1984年对外经济往来一直局限在进出口贸易上。1984年,烟台被列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后,牟平对外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合作方式不断增多,经济外向度迅速提高。1988年,全县已建起大花生、肉食鸡、长毛兔、果品(苹果和板栗)、水产品、菜牛等六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纺织、服装、轻工、机械、化工、食品等六大工业出口创汇体系,全县外贸出口收购总值突破2亿元,居烟台市第一位、全省县级第四位,成为全省、全国出口创汇重点县。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的增加,企业直接出口和加工贸易增多,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机电、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逐渐成为主导产品。2000年,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16392万美元。进口贸易,70~80年代以一般商品为主,90年代以工业原料、生产设备进口为大宗。2000年,全区进口贸易9385万美元。利用外资由“三来一补”起步,逐步转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利用规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1992年后,直接利用外资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发展。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为多。1986~2000年,全区累计批准外资企业303家,合同总金额5.4亿美元,合同外资2.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8亿美元。利用外资涉及电子信息、轻纺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先后办起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烟台大宇电子部品有限公司、烟台三和高分子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三资企业。三资企业成为牟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牟平经济开发区,是招商引资发展起来的制造业集聚地。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牟平城西设立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至2000年,共批准进区项目110个,其中外资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合同外资额6670.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67万美元;落户企业33家,其中三资企业9家。开发区是牟平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和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到2000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7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83亿元,出口创汇31390万美元。



自解放前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战乱和经济凋敝等原因,牟平城容依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4年后,牟平实施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加快旧城改造,新建和改造通海路、正阳路、北关大街、新城大街、宁海大街等20条主要街道,新建楼房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城容城貌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牟平撤县设区后,按照城市化发展要求,加快与烟台中心市区融合,城市建设重点向西向北发展,初步形成以东西两翼为工业区,以北部沿海及养马岛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以旧城为商住、文化区,以南部为生态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城区面积由1985年的6.5平方公里扩大为2000年的1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985年的3万人增长到12.16万人,正在成为烟台东部新城,牟平区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78年以前,牟平无铁路、航空运输,公路、水路交通也不发达。1978年后,拓展公路交通,开通铁路和空港,建成牟平海港,形成齐备、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先后建成横贯南部乡镇的文三公路、贯穿北部沿海的烟威汽车专用公路,改造成龙、上泽、牟乳、烟乳、高马等6条省道和12条县乡路,形成以烟乳、牟乳、牟浪、上泽公路为“四纵”,以烟威、成龙、俚李、文三公路为“四横”的公路交通网,全区公路总长635.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0公里,路面硬化率62.4%。1988年牟平港5000吨杂货码头建成,1997年化工专用码头完工,并作为烟台港的一个作业区于1998年对外开放。1993年12月,桃威铁路埠西头路段竣工通车,1998年8月坐落于埠西头镇境内的桃村火车东站启用。原为军用机场的莱山机场,距牟平城区20公里,1984年9月改为军民合用,先后开通国内外航线24条,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汉城(首尔)等大中城市。
1937年,境内始有发电照明。1950年后,发电供电范围逐步扩大,1970年牟平电网初步形成,1985年全县统一大电网建成,1999年全区实现110千伏枢纽站和35千伏中心站环网供电。供电主要来自烟台、龙口电厂,并入电网的境内热电厂也有少量供电。2000年,全区共有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8座,年供电量47795万千瓦时。
1978年后,牟平通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通信实现由人工交换到程控交换、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飞跃,形成覆盖全区、通往全国、连接世界的有线与无线数字通信网络。2000年,全区有固定电话用户106126户,移动电话用户27148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926户。



牟平经济借助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被列为全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牟平历来“士勤经书”,具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据方志记载,唐代就建有学宫,历代考中进士者97人,举人168人,贡生300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教育事业逐步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教育结构、学校布局得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91所,其中小学120所,在校生3.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1所,在校生2.71万人,教职工1679人;高中6所,在校生6471人,教职工689人;职业学校20所,成人教育学校23所,普通大学1所;幼儿园180所,在园幼儿1.09万人,适龄幼儿入园率99.5%。1994年,全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6年,全县开始推行素质教育。1978~2000年,共为高校输送本专科学生14494人,高校本科上线万人比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实施“科技兴牟”战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重视科技成果引进与开发,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1993年,牟平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1994年,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199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2000年,全区有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民办科技所46处,高新技术企业21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4%。1989~2000年,全县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16项,获准科技专利662件。
20世纪50年代末期,公社普遍成立卫生院,1968年全县建立大队合作医疗室644处,自此县、公社、大队三级医疗卫生形成体系。1979年,全县有医务人员861人,病床位662张。80年代后,改革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厂办村办医院增多,个体诊所兴起,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技术水平逐年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明显提升。2000年,境内有综合医院23处,专科医院5处,基层卫生机构640处,个体诊所119处;有医务人员2739人,病床位1262张,大型医疗设备1546台(套)。全区地方病基本绝迹,传染病发病率大为降低,人口死亡率降到8.11‰。
1978年后,境内先后建起电影院和新的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其中区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藏书过万册的村庄、企业图书馆10余个。全区涌现出100余人的文学艺术创作队伍,小说、戏剧、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等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全市获奖。进入90年代,歌舞厅、游戏厅、网吧、卡拉O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日渐兴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等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996~2000年,每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利用集日为群众演出、开展科技咨询、查体等,被评为全省“三下乡”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1972年,山东电视台昆嵛山调频电视转播台建成,电视开始进入牟平人民生活。1989年后,牟平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从差播、转播发展到自办发射台、电视台,从无线传输到有线、无线兼有,覆盖面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全区有线电视入村率为100%,入户率60%。
80年代中期后,随着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群众体育日趋活跃,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起体育场、赛马场、田径场、旱冰场等大型体育设施多处,长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越来越多。先后承办国际、国家和省市级体育比赛30余次。1992年,牟平被评为全省、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23年中,牟平籍运动员先后在国际比赛中夺得冠亚军各1次,在全国比赛中获第一名14人次,第二名11人次,第三名9人次。
1978年以来,全区人民生活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历史性转变,“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住房讲宽敞、家用讲高档”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理念。2000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295元增加到1329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57元增加到3377元;职工人均工资由1978年的483元增加到7478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1978年的52元增加到8461元。玉米饼、地瓜干不再是百姓主食,大米、白面、肉、蛋、奶成为家常饭。家用电器大量涌入百姓家庭。2000年,每百户拥有电视机93.7台,电冰箱39.4台,洗衣机42.9台,空调1.6台,全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达到11406万千瓦时,是1985年的22.3倍。摩托车、汽车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2000年,每百户拥有摩托车23.8辆,机动三轮(四轮)车19.2辆,各类汽车7.1辆。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不断扩大。2000年,全区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工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牟平素为“皇家马苑、全真祖庭、英雄故里”,是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登上芝罘岛,遥望养马岛草木茂盛便下旨在此养马,皇家养马岛由此得名。金大定七年,陕西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到宁海州,收马钰、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五位宁海州人和丘处机、刘处玄为徒(史称“北七真”),在宁海州城和昆嵛山烟霞洞等地阐幽讲玄,创立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这里有汉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营,明代名宦常康,清代名医贺广龄、著名诗人宫卜万、词坛主将赵子辕、书画家木棠,民国时期被誉为“染料大王”的实业家张颜山。现代有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卓越的音乐家安波,植物学家、林学家刘慎谔,土木专家王洵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曲钦岳,牟平籍台湾著名企业家苗育秀、苗丰强(父子)等。
牟平人民具有淳朴热情、嫉恶如仇、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3800多名牟平优秀儿女为国为民捐躯,其中全国特级侦察英雄1人,华东人民英雄5人,华东民兵英雄1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牟平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全区有国家级、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06人,副军(部)级以上干部73人。副教授以上科技人员933人。对家乡有贡献的华侨、港澳台同胞115人。
追觅改革开放踪迹,展望牟平发展前景,勤劳智慧的牟平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发奋图强,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一个富饶、文明、和谐的烟台东部新城正在崛起,牟平人民必将创造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