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革命英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575&run=13

(以卒年为序)
孙 德 运
孙德运(1917~1938),姜格庄镇林北村人。民国25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复兴日报》编辑。次年12月,任胶东特委军政委员会委员。民国27年(1938),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组织科长,三军三路前委委员、特派员(政委),八路军胶东第五支队党务委员会书记。
民国22年(1933)于烟台志孚中学读书,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读书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25年(1936)4月前后,孙德运协助李丙令在志孚中学秘密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成立胶东地方“民先”队部。他回到家乡,在乡亲、朋友、同学中发展“民先”组织。同年夏,他以《复兴日报》编辑的身份,采写、编发了大量稿件,教育团结人民,揭露打击敌人。他还组织“民先”队员,以群众组织的名义,撰写文章,手抄散发,抨击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同年12月,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他离开报社,回到家乡,在农民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国26年(1937)12月24日,他参加了文登天福山武装起义。
行军时,身患重病的孙德运却将坐骑让给伤病员,规定的保健饭也婉言谢绝。民国27年(1938)11月l5日,他于掖县城伏案拟稿,文件只起草了一半,便停止了呼吸。病逝时,他右手捏着毛笔,左手握着一块玉米面饼子。时年21岁。王 锡 泽
又名刘琪(1920~l940),养马岛镇马埠崖村人。民国25年(1936)参加革命,历任“民先”队部负责人、山东纵队司令部科长、四支队二团连长等职。
民国24年(1935),王锡泽于烟台志孚中学读书,加入进步的学生“读书会”。次年4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孙德运一起回到家乡,在乡亲、朋友、同学中发展“民先”组织,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民国26年(1937)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赴延安陕北公学三队学习。次年1月,又转到延安抗大一大队四队继续学习,同年8月毕业,调到山东纵队司令部,任五科科长。后来,他提出下连队锻炼,被首长批准后到四支队二团任连长。在连队期间,他学习刻苦,工作大胆,作战勇敢,冲锋在前,受到战士的爱戴和领导的信任。民国29年(1940)8月,在莱芜小张庄战斗中,他冒着密集的弹雨,攀登云梯,登上墙头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0岁。
王锡泽为国捐躯40年,家乡却无人知晓。1983年7月,在其战友李丙令、穆林、华楠等党政军负责同志的关怀下。数十年的烈士英名大明于天下。9月15日,牟平县委、县政府在烈士家乡召开悼念会,寄托全县人民的哀思,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雨晴
原名于立晓(1918~1941),姜格庄镇上庄村人。曾任赴西安请愿学生代表,地下党报编辑、胶东五旅十四团政委等职。
民国24年(1935)他于烟台志孚中学毕业。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波,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次年,他去北平读书,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救国运动,反对内战,坚决抗日。“西安事变”前夕,北平学生会推选他为学生代表,去西安向蒋介石请愿,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血腥镇压和搜捕。他不畏白色恐怖,和学生一起走上街头游行,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卖国求荣的反动本质。民国26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党的地下报社从事编辑工作,撰写文章,揭谣敌人,团结各界爱国人士,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七·七”事变以后,雨晴回原籍以私人身份在村里创办了“共同社”(文具店),以卖文具为名,做党的地下联络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民国27年(1938)8月,他和孙德运、宋吉信等人组织武装斗争。开展抗捐、抗税、抗压迫的活动,打击了敌人,开创了对敌斗争的新局面。民国30年(1941),他被调到八路军胶东五旅十四团任政治委员。在招莱地区姚山后战斗中,他临阵指挥战斗,不幸光荣牺牲。时年24岁。于己午、于一心
于己午(1915~1942) 于一心(1910~1 942),姜格庄镇上庄村人,同胞弟兄。于己午曾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政府工作部部长、西海地委书记、西海军分区政委等职。民国24年(1935),他在济南师范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精心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与在威海教书的哥哥于一心经常书信来往,交流思想,共同探索抗日救亡道理。
民国26年(193 7),于己午受党的派遣,打入韩复榘筹办的黄县北马镇乡农学校,开展兵运工作。 “七·七”事变爆发后,乡校解散,他回到牟平城东关赁屋居住。秘密联络青年学生抗日。
次年春,日军侵入牟平城。于己午兄弟俩响应党中央北方局“共产党人要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久,于一心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于己午的新婚妻子也参了军。民国29年(1940),于己午赴平度开辟大泽山根据地,任西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团结招远、莱阳、平度、掖县人民抗日。
民国31年(1942),日军纠集2万多人,进行冬季大扫荡。日军封锁了大泽山西部公路。国民党顽固派四纵王尚志部也在平度西部配合日军向根据地进犯。西海地委向东转移靠近主力部队跟敌人周旋。12月22日拂晓,在莱阳西部突被敌人包围。西海军分区司令员赵一萍、政委于己午、参谋长于一心各带一个排,分头掩护突围。于氏兄弟俩和少数战士留在破庙里同敌人鏖战,掩护其他同志撤离,他们的子弹打光了,便与敌人搏斗,于氏弟兄俩壮烈牺牲。
民国35年(1946),于一心的长子于凤祥继承先烈遗志,刚满l7岁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他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凤祥的热血洒在朝鲜的国土上。成为牟平著名的“一门三烈士”。
李 希 尧

又名李日新(1916~ 945),解甲庄镇西解甲庄村人。民国25年(1936)参加革命,曾任陇西小学校长、莱阳县委书记、热河省土改工作队队长等职。
他在莱阳师范学校读书时,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同学到各地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民国29年(1940)毕业。在福山县珠玑小学教学;下半年,在本村陇西小学任校长。他把村里妇女识字班合并到陇西小学,实行男女合堂。在他的领导与影响下,本镇许多小学相继实行男女合堂。他秘密编写刻印抗日乡土教材,抵制和反对日伪的奴化教育。每天带领学生到南河沿教唱抗日歌曲。他自编独幕话剧,师生登台演出,扩大抗日影响。后因汉奸告密被通缉,次年被迫离开家乡。同年,他担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改名李日新,后经曹曼之介绍到抗大学习。民国34年(1945)7月毕业,调热河省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带领12名队员,到开鲁,林东等县开展土地改革工作。一日夜间,于林东县被地主武装包围,李希尧被俘,敌人发现他是队长,逼其供出党的机密。他严守党的秘密,怒骂敌人,最后被吊在树上绞死,就义时29岁。
辛 冠 吾
又名可汉,字冠吾(1908~1946),莱山镇金村人。民国23年(1934),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牟福边区工委宣传委员。地下党刊《新路》主编、北海独立营教导员、特务大队政委、东海二团宣传科长、东海军分区敌工股长、胶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 “军调部”2l小组高密小组副代表(中共方面)等职。
他14岁毕业于檠山高级小学,考入济南一中,因交不上学费而中途退学。回乡入檠山中学。民国20年(1931)考入牟平师范讲习所。毕业后,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走上了教育岗位。
民国21年(1932),他任系山小学校长时,改进教育方法,废除体罚,深受师生爱戴,并得到教育局长于镇西的赏识。次年被任命为教育局视导员。
民国24年(1935),党组织委派他到福山县珠玑,以教学为掩护,开辟工作,主编《新路》。次年,因组织暴露,他被迫离开珠玑,到牟平上庄小学任教,负责党的交通联络工作,继续办《新路》。民国27年,(1938),他到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在北海专署工作。
胶东抗日联军成立时,辛冠吾被派往蔡晋康部联络,遭蔡无理扣留关押。其间,他坚贞不屈,同蔡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后经“抗联”与蔡部多次交涉获释。
民国33年(1944)8月24日,在攻克日伪水道据点的战斗中,辛阵前喊话,瓦解伪军,使西山伪军一个中队缴械投降。他只身进入被八路军包围的日伪玉林店据点,对举棋不定的伪军中队长石一民说降,使其所辖的中队放下武器。同年,威海刘公岛伪军600余人,在队长郑道济率领下,举行武装暴动,杀死岛上日军、汉奸,乘船离开刘公岛。11月6日,于双岛港登陆西行,被八路军地方武装阻挡于双林前村。8日,辛冠吾奉东海军分区之命赶到双林前,立即与郑道济会淡,双方达成保留其部队原编制,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的协议。同年底,他奉命打入平度城伪军绥靖第八集团军王铁相部策降,很快取得王的信任,被任命为副秘书长。后因王铁相受蒋介石的笼络,劝降失败,只获得了王部军事部署的重要情报。次年9月8日,解放平度城,歼敌6000多人。王铁相被俘后见到辛冠吾说: “悔不听你的良言相劝,才弄得今天的头破血流。”
民国35年(1946)春,辛冠吾以中校军衔出任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三方组成的“军调部”2l小组高密小组的副代表,在一次会谈中,美蒋双方企图把胶东大汉奸赵保原塞入谈判会议,辛冠吾严辞拒绝,维护了共产党的严正立场。5月20日,辛冠吾由高密乘火车返部述职,在蔡家庄车站被赵保原部秘密杀害,时年38岁。杨 子 荣
原名杨宗贵(1917~1947),宁海镇嵎岬河村人。民国34年(1945)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民国18年(1929),杨子荣一家因生活所迫,迁往安东谋生。12岁的杨子荣,在安东一家私营缫丝厂当童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安东地区,杨子荣的父亲染病身亡。母亲领着两个妹妹回山东老家,留、他在安东继续谋生。四年后,他和老乡结伙到鸭绿江上当船工,顺水放排,逆水拉纤。后来,他被日军抓当劳工,流放深山采矿,过着牛马生活。他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和亡国奴的滋味,结识了不少患难与共的朋友。民国32年(1943),他不忍洋人的欺凌,带头打了为洋人服务的工头,从东北跑回山东家乡。
他回乡以后,秘密加入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民国34年(1945)8月,他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29岁的杨予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1,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他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博得指战员的称赞和爱戴。
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杨子荣所在部队,担负着剿匪、保卫土改的重任。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缴械。民国35年(1946)2月2日,海林镇解放。
一次夜行军,拂晓前在密林中跟绰号“姜左撇子”的惯匪遭遇。杨子荣巧逼姜的副官喊话,智擒“姜左撇子”及姜部百余人。民国35年(1946)3月20日早晨,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李匪据险顽抗,杨子荣与营长交换了作战意见,部队正面佯攻,进行火力侦察。杨子荣带领一班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他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巍然挺立在敌群中,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大股匪徒歼灭后,小股残匪流窜于深山老林中。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察小分队(团侦察排),消灭残匪。小分队负责人由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组建后,首先生擒了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洋),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其后杨子荣带领4名战士,化装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民国36年(1947)2月6日晚,他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匪首“座山雕”。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大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同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刘焕章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l岁。杨子荣生前所领导的侦察排,命名为“杨子荣排”。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海林县烈士陵园,1981年4月,海林县建起了杨子荣纪念馆。
曲 元 刚
曲元刚(1913~1948),龙泉乡官道北村人。民国33年(1944)11月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正副排长、副连长等职。
他幼年丧父,双目失明的母亲领其沿街乞讨,遭到地主的辱骂和凌辱。民国31年(1942)冬,他告别母亲、妻子,只身去东北。在东北闯了两年,还是两手空空返回家乡。民国33年(1944)11月,他参加了八路军。
民国36年(1947)10月,在掖县城战斗中,曲元刚率领全连,刚刚攻占了一处制高点,便遭到敌人疯狂的反扑。他临危不惧,率领6名战士,冲进敌阵,展开了白刃格斗。毙、伤、俘敌40余名。荣立一等功。次年8月,莱阳五龙河战斗,敌人固守碉堡。曲元刚派出的几名爆破手,均在敌人火力扫射下壮烈牺牲。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甩掉军衣,大吼一声:“我上!”便抱起一包炸药,时而匍匐,时而跃起,眨眼间靠上了敌堡,只听一声巨响,敌堡飞上了天空,曲元刚壮烈牺牲。
王 绍 思
王绍思(1926~1948),刘家夼乡岘上村人。民国35年(1946)2月参加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
民国31年(1942),王绍思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站岗放哨。民国34年(1945) 9月,他发现国民党孙振先部一伙向乳山方向逃窜,便和青抗先英勇追击50余公里。
民国35年(1946)2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12月,所在团在莱阳水沟头与国民党某团相遇,在副连长的指挥下,作为排长他率领全排,掩护部队撤退,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敌人又一次反扑时,副连长中弹牺牲,绍思的右手中指、无名指被炮弹炸掉。同志们劝他下去,他却斩钉截铁地说: “剩下食指也能扣扳机。打!”他率领全体战士坚持战斗,直到取得胜利,王绍思被提升为连长,荣立一等功。
民国37年(1948)3月,王绍思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潍县战役,行至平度,与国民党军相遇,他指挥全连,向敌人猛烈进攻。敌人溃退,王绍思率部追击,敌人以强大的火力疯狂反扑,战斗异常激烈。他多处负伤,仍抱着轻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不幸头部中弹,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部队党委给王绍思追记一等功,并命名其所在连队为“王绍思连”。
曲 国 庭
曲国庭(1928~1953),龙泉乡埠前村人。民国24年(1945)8月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飞行员、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
1950年,曲国庭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多次空战中,作战勇敢,机智果断,以高超的飞行技艺,痛击美军,曾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1953年2月15日,在保卫鸭绿江大桥的一次空战中,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