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侨胞分布及业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566&run=13

明、清时期,宁海州人去国外谋生者较多。大部分在俄国、高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多数人定居国外,形成早期的牟平籍华侨。究其原因有多种:投亲寻友、留学入籍、生活所迫、战争避难、骗招劳工等。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等国在烟台招雇一批华工至欧洲,其中牟平人为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骗招一批,幸存者定居国外。40年代,因战争避难出走他国定居的,达到盛期。如商号转移、师生流亡、军人离队、地主逃亡等。建国后,也有出国继承产业等。
牟平县是山东省重点侨乡之一。1960年统计,牟平籍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南北朝鲜、日本、苏联、蒙古、瑞士、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西德、美国、土耳其、加拿大、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英国、波兰、澳大利亚、缅甸、锡金等国共3540人,港澳同胞344人。至1985年,全县共有海外华侨、华人9980人,港澳同胞987人。其中以侨居南北朝鲜、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多。
一、侨居朝鲜
民国初年,牟平有数百人赴朝鲜经商做工,仅高陵村就有40多人,朱柳村近20人,在新义州、仁川、群山居多。仁川张海宾堂、协兴裕、张维新堂、复成栈、群山协兴裕、张智育堂(均系养马岛张家庄张姓经营)较兴隆。
民国32年(1943),牟平县又有千余人赴朝鲜做工。1960年旅居南北朝鲜的牟平华侨为3190人。其中旅居南朝鲜的华侨占90%以上。解放战争时期,牟平人直接或间接赴南朝鲜的较多。如:在汉城、京畿道、忠州、天安、大田、大邱等市开设点食铺、餐馆、饭店、医院、药房的徐中五、王树敏、孙良才、于英俊、于树林、孔繁谟、孙文楠、王汝尧、曲政洲、孔庆祐、于仁民、李昭云12名经理、院长、医师中,有11名是解放战争时期赴南朝鲜定居的。其中,从事饮食服务业的8人,从医的4人。侨居南朝鲜的华侨,有的稍有一点实力便离朝赴美。现侨居美国洛杉矶市的于忠智博士、李善春董事长、于碧川教授、姜子绅先生都是70~80年代从南朝鲜迁居的。现居南朝鲜的牟平的华侨有5660人,占全县华侨总数的56.7%。
旅居北朝鲜的牟平籍华侨,上至绫罗绸缎,下至姜油葱蒜,五行八作都有,发大财的不多,特别是种菜园的,收入微薄,只能养家糊口。1985年,旅居北朝鲜的牟平人520人。迁回牟平定居的79人。
二、侨居日本
牟平人赴日经商者以经营饭店、杂货铺、绸缎庄为多。民国初,王团九(牟平林家疃人)在大阪开德顺和代理店,经营鼎盛,成为远近知名的富商,被推选为大阪商会会长。后转移产业回国于大连经营。本世纪40年代,牟平人赴日千余名,大多数给旅居日本的牟平、福山、威海、荣成的富商当雇员、店员和服务员。民国31年(1942),于学成(牟平王官庄村人)离家出走,在大连其舅处学徒。同年秋去日本大阪给人做工。后来自己开设“大成阁”饭店,自任董事和经理。雇员80多人。买卖兴隆,成为富翁。于先生居瀛思乡,中日建交后,他年年回国观光、探亲。在观光、探亲期间,他积极参观国内企业,取国内企业管理之长,补大成阁经营之短,店员服务周到,顾客盈门。大成阁成为大阪同业中服务最佳的饭店。1983年,于学成将居住在家乡的于胜功等3个侄儿,经过北京饭店和北京烤鸭店培训学习,申请出国到大成阁任厨师,生意越发兴隆。于学成成为大阪著名的开明商贾,现任大阪市华侨总会理事、日本华侨山东同乡会会长。现侨居日本的牟平人共有548人,其中迁回牟平定居的9人。
三、侨居美国
现侨居美国的牟平人为688人。40年代至80年代,间接从日本、南朝鲜、中国台湾等地移者居多。分布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新泽西州、加州、南加州、得克萨斯州、未苏里州等地,大都入了美国籍。多数经商,且以开设中国饭店著称。在12名著名董事长、博士、教授、经理中,从日本移居的1名,南朝鲜移居的6名,中国台湾移居的5名。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名誉会长孙德臣先生(牟平林北村人),自小在天津习商,后去台湾读书,毕业于台湾大学。民国36年(1947),孙先生去美国加州核桃溪市创设北京大饭店、荣华公司,自任总经理。他经营有方,成为富商大贾。1981年以来,与其夫人鞠守芝(现名宜修)、齐鲁会馆监事理事曲礼坤(福山人)、财务理事陆镇南(诸城人)等三次回国观光、探亲。与县水产公司洽谈水产捕捞加工生意。
四、侨居瑞士
牟平籍人侨居瑞士者不多,一般是从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间接去定居的。民国37年(1948),13岁的杨善民(牟平养马岛张家庄人)在战乱中随父辗转于青岛、海南岛。1950年去台湾。读书期间,帮助父亲料理家务。他于台湾政法大学毕业后,自费留学西班牙。留学毕业后,曾去美国、西德谋生。70年代于瑞士定居。在瑞士期间,放弃仕途,开办欣欣餐馆,自任老板,雇员4人。他偕同夫人与伙计一起劳作,生意兴隆。
五、旅居港澳
20年代,牟平籍人就有赴香港经商的。40年代末期,牟平人迁赴香港者1038人。其中有原在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烟台等市经商,随其商号转港经商的,有原在内地军政、文教界人士赴港改行从商的,也有少数地主逃香港从商的,还有随逃学生和被抓农民在港经商从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有经贸部等单位派驻香港经商的,也有随母投父去港经商的。在杨培鑑、唐群、王云翔、周元通、黄树生、王广悌、李百熙、王敬宾、孔庆春等9名著名经理、董事长、常任理事中,其中20年代赴港的1人,40年代5人,50年代2人,60年代1人。至1985年,旅居香港、澳门的牟平人为987人。
民国10年(1921),烟台义信昌铁行总经理牟君山把正在学生意的王云翔(牟平蛤堆后村人,当时17岁)派到香港。牟君山集资在香港永乐西街购楼房一幢,开设“义太行”,经营住客和兼理客事,是北方人在港两家象样的买卖之一。云翔在义太行长达30年,从练习生升为副经理。1952年,因与义太行总经理意向、胆略不合,离开义太行,另行集资创建隆行股份有限公司,被推选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次年又出任“东华三院”(东华、广华、东院三家慈善机构之总称)总理,他还是冀鲁同乡会发起人之一,任“永久名誉会长”。他倡导同乡会在九龙粉岭购地建“冀鲁公墓”,设“赠诊所”,免费为在港生活困难的冀鲁人安葬遗体、治病。同时集资筹备同乡会助学金,补助平均75分以上而无力升学的冀鲁学生。1960—1961年,他于九龙、香港先后创建翔利畜牧场和翔兴纸制品厂。1962年,王云翔病逝。在广州某中学任数学教员的次子王广悌(广东师范学院毕业)赴香港从事经贸工作。足迹踏遍欧、美、亚三大洲。1977年,广悌任宏新化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每年春秋两季广交会他都率团参加。改革开放以来,他先后在沈阳、北京与当地政府部门合资创建“奉天化纤纺织有限公司”、“北京银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民国35年(1946),杨培鑑(牟平农商里人)于天津随其商号一起迁去香港中区开设培新绣花有限公司,任董事兼经理。其子世杭任副经理。他还在加拿大购置一份房产,开设一处牙医所。杨氏父子同心耕耘,协力经营,生意盎然。现有资金在百万以上。杨培鑑现任冀鲁旅港同乡会副理事。他对家乡有一定的感情,多次回牟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