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543&run=13

一、中医
金大定年间(1161—1189),牟平城内马钰(1123—1183),擅长医学,创针灸十二穴。明代名医贺广龄(生卒年月不详,南门里人),著《脉诀》、《痘科》各1卷。清代常建圻(1831—1905,西门里人),在《遗训》卷中刊有《救世验方》行世。近世秦石之(1888—1968,嵎岬河人),行医50余年,生前把自己为群众治病的经验整理成册。其中有《健康必备》、《秦氏经验集》、《验方杂集》、《立竿见影》、《综合疾病病案》、《零星小方》各一册。还有矫维纲(矫家长治人)、徐克善(1906—1982,曲家洼村人)等,也有一些传世之作和验方。当今山东中医学院李克绍教授(龙泉乡人),著有《伤寒解惑论》、《伤寒论语释》、《金匮要略浅释》、《伤寒论反问》、《胃肠病漫话》等。民国34年(1945)8月,全县共有中医391人,正骨中医2人。
解放后,中医人数逐渐减少,1959年,共有中医100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4.9%。1962年,“有中医40名,占13.93%。1968年,由中医专业学校分配中医士2名。1972年58人,占13.65%。1985年底,有中医50名,占6.2%,其中中医师19名,中医士31名。二、西医
本世纪20年代末,西医传入县境。姜穰的西医院有西医3名。除治疗一般常见病外,还能做脓疱切开和外伤包扎等小手术。华西医社有医务人员4名,名为西医,但处方多是中药,偶尔从烟台购进少量针剂药品。30年代初,仁济医院有西医3名。仲平医院有西医2名。解放前夕,全县有西医53名,其中城内39名,占医务人员总数的73.5%。 建国后,西医队伍发展较快,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有卫生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到县内。西医人数逐年增多。1957年,增至73人。1961年,增至142人。1978年,增至273人。1983年,增至318人。至1985年,全县共分配给医疗部门的大中专毕业生442人。共有西医297人。西医人数比民国34年(1945)增加4.6倍。
三、乡村医生
1968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以后,大队设赤脚医生,不足百户设1~2人;一百户至二百户,2~3人;二百户以上,3~5人。2名以上者,均安排1名女赤脚医生。生产队设卫生员,多系1人,较大生产队2人。1976年,全县651个大队,都办起合作医疗,共有赤脚医生1467人,平均每个大队2.25人;全县生产队有卫生员2062人,每个生产队平均0.81人。1982年,赤脚医生改称乡村医生,从社员中挑选,后经县、社两级医疗单位培训、考核,全县1263名乡村医生合格者1023名,其中获乡村医生证书者729名,获“赤脚医生”证书(相当初级卫生人员水平)者294名,不合格者240名,
牟平县医疗卫生技术、行政、工勤人员抽年表

┏━━━━━━━━━━━┯━━━━┯━━━┯━━━━┯━━━┯━━━┯━━━━┯━━━┓
┃年度 │1949 │1953 │1959 │l965 │1976 │1979 │1985 ┃
┠───────────┼────┼───┼────┼───┼───┼────┼───┨
┃处数 │l │6 │22 │23 │23 │24 │24 ┃
┃床位数 │10 │30 │315 │225 │690 │622 │735 ┃
┃ ┃
┃ ┃
┃人员合计 │l1 │53 │468 │420 │722 │861 │983 ┃
┃主治医师 │ │ │ │ │1 │l2 │2l ┃
┃西医师 │ │4 │24 │34 │6l │134 │141 ┃
┃中医师、 │1 │6 │100 │52 │33 │36 │19 ┃
┃护师 │ │ │ │ │ │ │15 ┃
┃西医士 │3 │9 │129 │138 │146 │l3O │135 ┃
┃中医士 │ │ │ │ │6 │l4 │3l ┃
┃护士 │l │9 │50 │40 │69 │92 │l28 ┃
┃药剂人员 │2 │4 │15 │17 │87 │l09 │63 ┃
┃检验人员 │ │1 │4 │10 │28 │39 │29 ┃
┃放射人员 │ │ │ │4 │7 │8 │33 ┃
┃其它技术人员 │ │6 │80 │66 │l6l │162 │l89 ┃
┃行政人员 │2 │10 │54 │42 │68 │69 │ ┃
┃ │1 │ │ │ │ │ │76 ┃
┃工勤人员 │ │4 │12 │17 │55 │56 │l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