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路交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361&run=13

官道明洪武年间(1368~1398),登州府同知赵天秩于宁海州设急递铺。由州城向东西走向的几条主要官道经明,清官府组织民力续修,形成12条官马大道(亦称官道)。其中1条自烟台经牟平城去荣成。早在秦汉时期官府组织沿途百姓按标准修筑。秦始皇东巡,登芝罘,穷成山,皆沿此道而行,至今龙泉乡尚留有辇道遗迹。《重修宁海州志》载有城西门里人常文遴(曾任山西蒲州宁武知府)在籍时捐款500万文修西关石路。清光绪二十九年(工903)重修烟台至牟平上庄山路45公里,为境内最好一条官道。其西段分为两路。一路自西关经五里头、刘家埠、轸格庄、孙家滩、樗岚入烟台:另一路自城北西油坊,经苏家疃、梁家疃、谭家泊,沿后海圈(海岸线),经樗岚入烟台,俗称“环海路”(已淘汰)。自西谭家泊经马山寨、泊子、孙家滩,与荣烟官道交叉,西至界牌去福山。自牟平城东关经杏林堡,王达子(新福)、林家口子、枣园店子、官道北,至龙泉汤分岔;一经砀里口,一经八甲去文登。古时,此道为文登一带抵府、省、京必经之路.自七里店向西经小山后,沟头店至莱山镇,去福山。自牟平城向西南经高陵、通海、午极去夏村。自牟平城向东南经照格庄、十六里头、茶棚、玉林店、尺坎、直格庄、水道,冯家至南黄。自水道向西北经大庄、薛家夼、鲍家泊、下潘格庄、高陵、新添堡至雷家沙子。自高陵向西北去冶头、解甲庄至雷家沙子。自南黄向西经冯家、玉林(今育黎)至崖子集。自午极向西经崮头集、崖子集、史家、田家、前垂柳、留革庄、矫家长治、埠西头集至桃村。自南黄向西经孤山去青岛。 自牟平城北关向北经东油坊、高金埠、李家疃至系山口。以上诸路宽度多为2米左右。但有的路段较窄,牲畜驮运仅可单行。
一、 公路
1.公路建设:
民国18年(1929),军阀刘珍年以兵代工,征集民工改牟烟官道为公路,此为牟平县最早的一条公路。民国25年(1936),县内已修成牟烟、牟威、牟夏、牟青主干公路的牟平段,总里程为130公里。此后,至邻县亦陆续修成简易公路,并有汽车通行。但上述诸路均系单车道,路基狭窄,弯曲度大,桥梁很少。雨后路面泥泞,河涨水阻,不便通车。
抗日战争初期,全县大部分公路被破、坏。仅有烟台至威海、牟平城至水道、牟平城至高陵3条公路通车。县内通车里程仅达90公里。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发动全县民工修复境内原有公路。并增修莱山——黄务、莱山——孙家滩、莱山——刘家埠等路段,路面宽6~8米。至民国35年(1946)春,修复公路长达120公里。
建国后,在恢复原有公路的基础上,发展山区和矿区公路。普遍改造路形,改善公路质量。至1985年,境内乡乡镇镇通了客运班车,有665个村庄通了汽车,占全县村庄总数的97.5 %。
2.公路分布:
境内干线公路有7条:
荣烟线 荣成至烟台。县境路段东至文登初村口碑楼(桩号117+900),西至解甲庄西轸格庄(桩号160+800),全长42.9公里。东西贯穿于县境北部,是烟台到威海、文登,荣成和乳山的必经之路。自民国18年(1929)修成路基,中经多次修筑,1978年铺筑沥青路面,为2级公路。
牟浪线 牟平城至乳山县西浪暖口。县内路段北至牟平城,南至水道镇罗家屯南(桩号30+500),途经玉林店、水道等地,全长29.9公里。民国年间,该线已形成公路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曾被破坏。1950年,修复牟平城至水道段,路面加宽至6米。1954年,修筑水道至冯家段25公里。1958年冬,抽调姜格庄、大窑、城关、玉林店、张家圈、水道公社民工对全线改建加宽至10米。1979年,将十六里头至石沟段取直4.6公里.1984年,磨王格庄段裁弯改线1.2公里,并废漫水桥,建石拱桥。1981年铺牟平城至照格庄段沥青路面2.6公里,其余为砾石、风化石路面。达晴雨通车标准。
牟乳线 牟平城至乳山口。该线县境路段北至牟平城(桩号+00),南至刘家夼乡通海村南(桩号35+200),途经武宁,高陵、刘家夼乡镇驻地,南北贯穿于县境中部,全长达35.2公里。民国时期该线已形成公路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亦被破坏。1950年冬,修复了牟平城至通海段,宽6米。1952年全线通车。1957年,省交通厅工程队对该线重新测量。次年秋,按2级公路标准进行改线,抽调民工修筑, 7天竣工。新路基宽12米。1979年,又对部分段避港改线,裁弯落坡。1980年秋,牟平城至常留庄段铺筑混凝二土路面1.5公里。次年,将其余路段铺成沥青路面。1982年,将护城河东岸900米路段西移30米。至1985年8月,此路段铺筑沥青路面。
烟乳线 烟台至乳山寨。县境路段北自莱山镇两甲埠(桩号15+00),南至埠西头乡前垂柳(桩号68+800),全长53.8公里,南北贯穿于县境西部。1957~1960年,先完成该线的最大工程保灵口盘山路3.1公里;后修筑两甲埠至杨家庄(今友谊村)路段6.4公里。1966~1971年,先后完成院格庄至前垂柳路基和杨家庄至院格庄的路基及桥涵工程。1975年,两甲埠至杨家庄段路面加宽至12米,并铺沥青。1979年,又将埠西头至前垂柳路段铺筑沥青路面,为2级公路。其余路段均系砾石,为4级公路。
上泽线 上庄至文登泽头.县境路段北自姜格庄镇上庄(桩号0),南至龙泉乡卧龙堡村南暘里口子(桩号14+600),全长14.6公里. 1960年,始修上庄至任格庄路段6.5公里。1964年,修任格庄至畅里口子段8.1公里,并修好所有桥涵。1966年,全线通车。1977年,拆南岘漫水桥,建长108米的8孔石拱桥。1978~1981年,又将上庄至星石泊段的路基整修加宽。至1985年,全线达3级公路标准,
文招线 文登至招远。县境路段东自莒格庄乡张皮口(桩号12+700),西至埠西头乡郝格庄(桩号76+00),横穿于县境南部山区,途经莒格庄、水道、刘家夼、王格庄、埠西头乡镇驻地,全长61.6公里,是县境最长的干线公路。1962年,改建张皮至西仙姑段10.7公里。1968年,改建西仙姑至水道段6.3公里。次年,修筑水道至埠西头路段。1970年,掘缫丝夼隧道,长96米,宽6.5米,高4.5米。1972年竣工; 1984年被复,全线通车。1979年,崮山前至郝格庄段4.2公里铺成沥青路面,为3级公路。其余路段系砾石或风化石路面,为4级公路。全线可晴雨通车。
俚李线 俚岛至县境西李格庄。县内路段东自龙泉乡钓鱼石与文登辛上庄交界处(桩号80+200),西至玉林店乡西李格庄(桩号90+900),全长14.7公里。1962年.由昆嵛山林场投资修筑滩上至殿后段3.2公里。1968年,续修其余路段,并筑漫水桥2座。1970年,全线通车。1983年,对滩上至殿后段整修改建,全线达3级公路标准。
境内支线(县、乡)公路有23条:
北西线 玉林店乡北台至莒格乡西仙姑,全长9.4公里。1953年建成。1968年,改建莒格庄公社境内路段3.6公里,并加宽,达4级公路标准。
高马线 高陵至乳山县马石店,全长27.9公里。除与文招公路重复3.1公里外,实长24.8公里,是县乡公路中较长的一条。该线由原来的大车道改建而成。1956年,初建高陵至松椒简易公路。1958年,始通客车。1965年,自王格庄向南新劈路7.7公里,形成高马公路。1984年,又对李家至张八口段进行改造,全线均达4级公路标准.
洪牟线 养马岛镇洪口至牟平城,全长9公里。1958年,牟平城至系山口改建成公路。1977年6月至1979年5月,自北系山至养马岛洪口之间修筑拦海大坝1912米,宽8米。1982年,全线铺筑沥青路面。为2级公路。
马屯线 解甲庄镇马山寨至高陵镇屯车夼,全长25.4公里。途经解甲庄镇水泥厂、县水泥厂、牟平铁厂和孔辛头铜矿。属矿区公路。1958年,修建刘家埠至定国寺路段,长9.8公里。次年,修建定国寺至孔辛头路段4.1公里。1975年,修建马山寨至郭家屯路段3.3公里。1979年,修建孔辛头至东屯车夼路段,形成马屯公路。 该线只有2.1公里为3级公路,其余为4级公路。
金大线 姜格庄镇金山寨至大岚东,长6.2公里。1958年,建成金山寨至姜格庄段1.1公里,为2级公路。1974年,修成姜格庄至大岚东段,为4级公路。1978年,全线铺成沥青路面。 西沙线 大窑乡西埠庄至沙墦子.南与荣烟公路相连,北至西埠庄石灰窑厂,全长3.7公里。1958年始建,但走向不合理,1972年改建,线形笔直,1976年完成。1978年,全线铺筑沥青路面,达4级公路标准。
林门线 解甲庄镇林家疃至福山区门楼,全长14.8公里,与烟乳线重复1.6公里。1959年,建祥山铁矿至千金段为简易公路。1971年冬,始建林家疃至祥山铁矿段5.8公里。次年,铺成拳石路面。1975年,将其改建扩建。同时,改建埠西头(今明泉)至夹河段,形成林门公路,达4级公路标准。
埠野线 埠西头至海阳野夼堡,全长5.8公里。1960年建,达4级公路标准。
任殿线 龙泉乡任格庄至东殿后,全长6公里。1960年建成。
沟莱线 解甲庄镇沟头店至莱山镇驻地,全长8.7公里。1962年始建,1964年通车。1971年,改车家疃至黄家疃穿村路段3.1公里。1980年,又将沟头店西港段降坡裁弯,达4级公路标准。
千院线 千金至院格庄,全长8.3公里。原为大车道。1963年,开始养护通车。1964年,改造院格庄公社境内路段.1967年,改造莱山公社境内路段并降坡。形成千院线,达4级公路标准.
大龙线 北大窑至龙泉汤。全长13.3公里。1964年,修建北大窑至林家口子路段5.8公里。1975年,修建林家口子至龙泉汤路段。并完成落口工程。1978年,大窑至小山子路段铺筑沥青路面。1982年,始通客车。
楚泊线 文登县楚岘至莒格庄乡泊而.全长9.1公里。1967年,建成宋家口至泊而段7.9公里。1979年,修成宋家口东段,形成楚泊公路,达4级公路标准。
松龙线 姜格庄镇松岚后至龙泉乡驻地,全长9公里。1969年,建成松岚后至杨家疃段1.2公里(金大线铺筑沥青顺便铺至广河桥)。1972年,建成埠岭观至龙泉汤段5公里。1979年,建成杨家疃至埠岭观段。1982年,落埠岭观港坡,形成松龙线。
山五线 玉林店乡山后至五爪山,全长3.3公里。军用专线。1971年,由国防投资修建达4级公路标准。次年,移交县公路站管理。1985年,由军队投资铺筑沥青路面1.6公里,铺块石路面1公里。
回郝线 福山区回里至县境郝家庄(郝庄).与烟乳线重复1.2公里,实长10公里。1972年,修建观水至山北头段。同年,又完成关家口子落坡工程。1980年,修建观水北段。次年,修建山北头至郝庄段,形成回郝线。
宋冯线 宋家口至乳山县冯家, 全长13.9公里。与文招线重复0.4公里。1972年始建。次年,建成宋家口至莒格庄段;1976年,建成莒格庄南段。达4级公路标准。
五武线 五里头至武宁乡驻地,全长2.4公里。1974年建成。系砂砾石改善路面,符合4、级公路标准。1985年,由烟台公路段投资进行路基拓宽改造,为铺沥青路面奠定基础。达到3级公路标准。
清莱线 初家镇清泉寨至莱山,县境全长2.6公里。1974年,改建扩建为简易公路。
上林线 姜格庄镇上庄至林北,全长2.1公里。1975年,由原运盐大车道改建,达4级公路标准。
沐马线 院格庄乡沐浴至马格庄,全长2.1公里。1976年,建成通车,达4级公路标准。孙杨线 孙家疃至杨家庄(养马岛镇境内)。沿岛前海岸线东西长6.5公里。1977年始修,移海滩,筑道堑,护石坡。1980年,筑成洪口至杨家庄段2.9公里。1982年,铺筑沥青路面。同年,修建洪口至孙家疃段。1985年,铺筑沥青路面。
对院线 玉林店乡对阵圈至院格庄乡驻地,途经高陵,长24.3公里。其中重复高马线4.3公里,实长20公里。1980年施工,1982年竣工。达4级公路标准。
三、桥涵
1.石、木桥:
据《重修宁海州志》载:有几座小桥,均系石、木结构。
沁水桥 州城东2.5公里。城西门里人常文遴捐资修。
瞻恩桥 州城西门外。明、清重修3次。民国年间整修加宽。今查此桥,位于西关商场门前,原系石柱石桥。长5米。1952年,改建钢筋混凝土桥,长11.4米,宽14.2米,高2.5米,易名西关桥。1983年,平桥为路。
来熏桥 州城南门外。清同治二年(1863)建,光绪年间重修.今查此桥,位于县人民医院东北角,原系石柱小石桥。1964年,改建钢筋混凝板桥(铁栏杆),1984年,由城建局负责在此桥两侧附耳桥。
通仙桥 州城东门外。今查此桥位于人民剧场东南,结构与前桥相同.1964年,改建钢筋混凝板桥,1984年,平桥为路.
玄武桥 州城北门外。初为虹式砖桥,后改为平面石桥。清末,由城区董事会重修。今查,此桥位于城北荣烟线与牟洪线交接处。1971年,北移20米,改建为涵,涵洞长30米。
五丈河桥 州城西5公里。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桥旁建石碑两座,记石桥事。今查,此桥位于荣烟线七里店西北。1956年,建为涵洞。
道亭河桥 州城西南30公里。早被大水冲塌,今无踪。
光绪二十九年(1903),曾沿荣烟线(烟台至牟平上庄段),一次架设木、石桥53座,也早己废弃。
民国时期,旧有桥梁多已整修加宽,并另建七里店桥、泥沟河木桥(位于城东南60公里黄垒河处)、崖后石桥(位于城西南60公里崖后村西)、孙家滩桥、垛夼桥等.民国24年(1935),昆嵛乡黄至善募捐修筑松树桥(今查,此桥位于大窑至龙泉支线官道北村东。1975年,由所在公社改建为涵洞)。上述桥梁,战争年代多被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县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在复修公路的同时,筑大小石、木桥32座。
建国初,仍修筑一些石、木桥、1953年,由文登管理段组织,沿荣烟线于汉河、护城河、鱼鸟河、鱼鸟河支流、辛安河架设大中木桥5座。
2.钢筋混凝桥: 民国28年(1939),金龙桥(位于初家北部),伪省建设总署筹建,系3孔2墩钢筋混凝预制板桥。桥长14.5米,宽6米,高4米。翌年,又次第修建辛安河漫水桥、沁水河漫水桥(1966年7月于上游距此桥15米处建高桥后拆除)、东轸格庄桥(抗日战争时期毁弃)。可通重型车辆,今残迹仍存。民国29年,于荣烟线北沙子建一座涵洞,1孔1米石台砖拱。1968年加宽,原涵洞仍保存完好。
1952年,用钢筋混凝技术建筑桥梁。1966年,汉河、护城河、鱼鸟河、鱼鸟河支流、辛安河等大中木桥全部改建为钢筋混凝高桥。截止1985年,全县共建大、中、小桥230座,建涵洞1284处,倒虹吸工程59处。另建乡村路桥颇多。
牟平县千支线大、中型桥梁共16座,最长的辛安桥222.6米,最短的泊而桥107.7米。其中空心灌注桩铪板桥4座。分布于荣烟线的广河、汉河、沁水河、辛安河各1座。均建于1966年。双曲平坦拱桥1座。位于烟乳线观水河。建于1968年10月。石台墩石拱桥10座。分布于牟乳线的武宁、牟家沟和埠野线的埠西头、西留疃各2座,文招线的泊而、上泽线的南岘、回郝线的二甲、宋冯线的崖子、马回线的王宫庄、牟浪线的磨王格庄各1座。建于60年代中期2座,70年代7座,80年代1座。夹河漫水桥1座。位于县境友谊村与福山旺远村之间。建于1967年。
四、陆运工具
1.兽力车:
马车 据民国25年(1936)《牟平县志》载;“至正十七年(1357),韩林儿党毛贵据山东,于登莱沿海,立三百六十屯,相距各30里,造大车輓运,官民田皆十取其二。”可见当时已有兽力车运输。本世纪40年代,改木轮为胶轮或铁木轮,又改为轴承汽胶轮,并有手制动器。车重1吨,载重量1.5吨。民国38年(1949),全县汽胶轮马车门3辆,木轮312辆。1958年,境内全部使用轴承汽胶轮兽力车。木轮马车淘汰。
1960年,曾将马车加上风篷,并带四轮拖斗,实行“一车一挂”或“一车两挂”.甚至“一车三挂”,所谓“马拉列车化”.但因缺乏科学依据,风行一时而废。70年代,在公路运输中,兽力车逐步被汽车、农一用拖拉机等运输工具所取代。而兽力车主要用于田间运输,且以牛拉为主.1980年,全县汽胶轮马车发展到2614辆,1985年下降到712辆。
轿子 曾流行于清代至民国时期。即四轮马拉轿子,前轮小,后轮大, 车身呈凹形,后部略低,上有折迭车棚,并有客座。有单套(一马)或双套(二马),是民国时期短途客运工具之一。 (车山) 子 形如担架,中间架设苇席拱棚,供人乘坐,前后各用一头骡子驮行。清末民初较盛行,多为官、商、富人所采用。
2.人力车:
手推车 清末,由即墨传到县境。初为全木制,本世纪30年代改为胶木轮,车重50公斤左右,载重250公斤。40年代初,已有汽胶轮轴承滚动手推车传到县境。车重35公斤左右,载重量达300公斤以上.40年代末,全县有木轮和胶木轮手推车1572辆,汽轮875辆。1958年,汽轮手推车发展到3.17万辆,木轮和胶木轮仅有135辆(次年淘汰)。1985年,全县汽轮手推车发展到10.62万辆。
牟平县另有一种木轮小推车,俗称“小地拱”。车轮顶部有一货架,载重量达200公斤以上。本世纪30年代多流行于连海乡,6O年代改为胶木轮,后多被淘汰。今万家山、石头河等村仍有使用。城东一些村,有人仿照此车制成小汽胶轮铁车,货架上装一铁箱,用于家庭取粪和建筑等.
地排车 本世纪30年代流行于牟平城一带。初为全木制,后改为铁木轮,至40年代末,全县已有315辆。1958年,改成汽胶轮2。辆,木轮有75辆。车重120公斤左右,载重量达500公斤。1958年,搬运社制作5辆汽轮大地排车,车长3.95米,宽93厘米,高70厘米,使用32×6轮胎,以轴承滚动,装有手扳制动器。车重1.5吨,载重量1.2吨.主要用于搬运笨重货物,1975年,全县仅有一辆。另有一种上部两侧装有木制架,以挡轮护物,故称架子车。80年代已被机动车三轮所取代。1985年,汽轮小地排车发展到2771辆。还有一种用人力挽拉的,供人乘坐的单坐车辆。由日本传入中国,故称“东洋车”。流行于民国年间,建国后绝迹。
3.脚踏车:
自行车 民国初期,县境一些商户曾先后从东北购进日本杂牌自行车。全县拥有自行车500余辆,其中城内达300余辆。40年代,又从东北购进一批“宫田”、“福字” 、“建岛”等日本杂牌车,并有德国产“大鹰牌”、“二鹰牌”、“三鹰牌”自行车。多用于带客带货。建国初期,境内进口波兰和东德自行车。同时,青岛国产的“大国防”牌自行车逐步增多,成为县内自行车的主体。60年代后,青岛“金鹿牌”、天津的“飞鸽”、上海的“永久”和“凤凰”等自行车相继进牟,但农村以“金鹿”为主。至1985年,全县拥有各类型自行车21.87万辆。
三轮车 50年代初期,传入县境,用于城镇短途运输。70年代前后,企事业单位也自制或购买脚踏三轮车,改客座为货箱,做生活车使用,载重量在375公斤以上。
4.汽车:
本世纪20年代,牟平境内即有货运汽车和客运汽车来往于牟平至烟台等地。客车为四轮货车加白色顶盖,小门窗,客座简陋,西门外汽车站仅有二三辆.全县货运汽车辆数无考。
1950年,埠西头供销社购买的一部3吨位日本产旧车,为建国后牟平县企业购进最早的汽车。1956年,省供销社将该车调去使用。1959年10月,从烟台分到“嗄斯”51和63型汽车各1辆,归交通部门使用。1960年,化工部批给牟平金牛山硫化铁矿“嗄斯”51型汽车4辆。是年,被烟台专署全部借去,运送救灾物资。
1965年,购置小型客车1辆。从次年开始,交通系统购置破旧汽车进行修复或部件拼装。1973年,农村开始购置。次年12月,烟台地区分配国产“泰山牌”新车1辆给交通运输部门。此后,全县汽车迅速增加.1980年购置大型客车3辆。至1985年,全县汽车已达2325辆,其中载货汽车1321辆,挂车585辆,大型客车22辆,各类小型客车397辆。车型较多,载货汽车以“解放”和“东风”为主。
5.拖拉机:
1959年,华侨农场购置一部进口25型拖拉机,为县境最早的一部。1968年,农村社队开始购置,以“东方红”20型为多。70年代以“泰山”25型、“泰山”12型和“莱阳”25型为多。1959~1985年,全县拥有拖拉机4341台,其中用于运输的3031台。
6.简易柴油车:
1968年,牟平县专业运输部门自行拼装1吨位三轮简易柴油车1辆。1973年后,专业运输部门和农村购290型三轮、690型六轮柴油车共11辆。1977年,全县拥有67辆。但此类车噪音大,污染重,运量少,逐年被淘汰。1985年,全县仅剩5辆。
7.摩托车:
牟平县最早的一辆两轮摩托车是1963年由旅日华侨赠送给县人委的。1979年,全县有摩托车50辆。至1985年,全县拥有“轻骑”2666辆,其中私人2261辆,车型多系重庆“嘉陵” C-50型,集体用于公务,私人用于做买卖。
五、客货运输
1.货运:
社会运输 清代,县境货运多靠人挑畜驮。民国时期木轮地排车、手推车和马车逐渐进入运输行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县内社会运输已成为支前运输的主要力量。胶东军区后勤部在水道一带驻营时,经常调用手推车和牲口运输军用物资。民国38年(1949),全县共有4.1万吨位,货物周转量为105.4万吨公里。
1950年2月,牟平县运输社成立,组织社会零散车辆运输。1952年撤销。同年10月,牟平县马车运输服务站成立,组织城乡马车从事短途运输。1965年撤销。同年12月,牟平县运输管理站成立,部分马车、地排车分别加入县马车社和县搬运社,大部分仍分散在乡村农业合作社,参力社会运输。次年,县运输管理站撤销。1958年,各公社以团、营、连、排的组织形式,编成一条龙运输队,组织马车800余辆,手推车3万余辆,以适应“大办钢铁”的需要。次年.各公社先后成立运输管理站及其所属的公社车马运输队。1960年,撤销公社运输管理站.马车队下放到生产队,短途运输停滞。次年9月,县交通科对公社马车实行包产值、包劳动日、包杂支费,定人车、定饲料、定载重吨位、定牲畜膘肥、定农业用车、定补助粮和出差费、定奖励的管理办法,并恢复公社运输管理站,配备部分专职管理干部。1962年春,县政府设立短途运输办公室,由1名副县长和1名工业副部长负责,各公社也由1名副社长或副书记分管。同时,县政府还组成6人工作组,分赴各公社督促检查。是年春季.社会运输量达1.54万吨,周转量达43.2万吨公里,分别是专业运输的4倍多、2倍多。1963年,县社会运输领导小组对审批后的社会车辆,发给正式营业牌照和农业使用牌照,鼓励农用车辆于运输旺季和农闲季节参加短途运输。1964年4月,牟平县运输合作社联社成立,社会运输车辆一律由联运办公室统一调度管理。1971年撤销。
70年代,各公社拖拉机站和各生产大队的农用拖拉机均投入运输。到本年代末,社会运输主要工具是汽车和拖拉机。马车只作短途运输。1983年,农村出现一户农民购置或几户农民联合购置一辆汽车搞社会运输的现象,而乡、镇、村集体所有的车辆也多承包或卖给个人,主要运输农产品、土特产品、化肥和工业原料等。1985年全县车队发展到277个,其中乡镇办2个.村办139个,个体办136个。1985年,全县社会货运量89.9万吨,货物周转量为3369万吨公里。
牟平县姜格庄镇车队,1971年9月,姜格庄镇拖拉机站建立。设正副站长各1人,共有职工90人。当时有6台链轨车, 9台胶轮拖拉机,为农村耕种服务和兼搞运输。1978年,改建运输队,设队长1人,职工20人。拖拉机全部卖掉.购置汽车4辆,为40吨位,年货物周转量108万吨公里。1983年,汽车增至7辆,共有70吨位,年货物周转量为180万吨公里。1985年,职工发展到30多人。车队开始承包,实行单车核算。年货物周转量为210万吨公里,年利润10万元。被评为县级交通运输先进单位。
牟平县宁海镇东油坊车队。1980年建运输组,设组长1人,职工10人。汽车2辆,拖拉机7台,共30个吨位,年货物周转量为3.5万吨公里。1985年,职工30多人,汽车8辆,拖拉机9台,共有100个吨位,年货物周转量为105万吨公里,年利润26万元。同年,被评为市级村办交通运输先进单位。
刘家夼乡上朱车村姜玉堂,1962年从烟台运输公司退职回家务农。1965年,应聘到初家公社大庄大队开汽车。1971年,回队带徒开解放牌汽车搞运输。1983年,购买1辆旧车自营,3个儿子跟他学徒。至1985年,从事个体运输纯收益6万元.
专业运输 1956年2月,马车运输合作社,有社员48人。胶轮马车42辆,牲畜71头.1957年上半年,因经常发生畜亡车毁事故,始将车、马、工具等固定到个人。马车增载,上坡人助马力,车日行程达70公里。年末完成运量4.4万吨,周转量81.3万吨公里.
1967年,马车运输合作社马车工人李汉志、刘加林、马德清、李学法,与社会上聘用的傅厚普,王普2人(作技术指导),制作三轮机动车1辆。1969年,又继续插制2辆和革新690型柴油车1辆。同时,培训第一批三轮车驾驶员。至1974年,马车全部淘汰。1985年,全县专业运输共3家。年货运量41.5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265.5万吨公里。
牟平县汽车运输队,1985年,完成货运量25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280.8万吨公里。全年营业总收入313.1万元,营业税金9万元,实现利润45.3万元。
牟平县第二汽车队,1985年,完成货运量13.5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847.3万吨公里。全年营业总收入185.1万元,营业税5.2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
牟平县粮食局车队,1981年成立。有7辆汽车,28个吨位,年货物周转量为51.48万吨公里。1983年,实行单车核算。次年,年货物周转量为119.67万吨公里。1985年,增加挂车3辆,货车1辆,共36个吨位,年货物周转量为137.35万吨公里,实现利润1.3万元。
2、客运:
社会客运 清末,州城西关、北关均设有伕场,有轿子10余乘。民国初期,县城有百余辆自行车载客,亦有少数4轮马车拉客。往返于牟平城与烟台之间。20年代,城东关、西关有20多辆人力车,在城内或远去烟台拉客。
民国19年(1930),烟台私商经营客车往返于牟平城与烟台之间,于孙家滩设站点.民国27年(1938),日军入侵后停业。自行车载客又兴。
建国后,仍有自行车载客,县内达30余辆。另有脚踏三轮6辆,主要接送城内客。1957年1月,县政府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牟平县自行车服务组”。1年后解散。
1983年境内逐步出现了个体、联合体专营客运。次年8月.大窑乡蛤堆后村由8户农民集资15万元,购买“黄河牌”大型客车2辆,成立“齐鲁运输公司”,往返牟平——济南。次年9月,交通局于牟平城西关设个体客运停车场,参加营业的客车达25辆,其中过路车15辆。客车分别开往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文登,荣成等县市。日客运量达3000余人次。
专业运输 民国21年(1932),烟威汽车路局成立,客运线经过牟平境内的有烟台——威海线、烟台——文登线、烟台——荣成线、烟台——石岛线等。民国23年(1934)又开辟了烟台——夏村线和烟台——浪暖口线。其中烟浪线因路况太差,运行年余停废。客运站点有孙家滩、牟平、 上庄、龙泉、莱山、高陵、通海。民国26年(1937),日军入侵后,国民党当局将军、商汽车全部带走,汽车客运业务停顿。
民国27年(1938)3月,日伪办华北汽车公司,于烟台开设营业所。同年6月20日,开通烟台——牟平客运线。尔后,开通烟台——威海客运线。民国34年(1945)8月。上述两线停业。同年8月至次年8月,客运实行军事管制,有烟台汽车站间或通行客车至威海,路过牟平。
迄今,运行的始发车客运线有17条。其中牟洪线(牟平至养马岛),营业于1978年
6月。1982年,由县公共汽车站经营。今由
西关村客车经营。
1985年,牟平县公路载客运输流量219.9万人次,是1970年的4.8倍。

牟平县客运线路表
┏━━━┯━━━━━━━━━━━━━━━━━━┯━━━━━┯━━━━━━━━━━━━━┓
┃公路名│ 起 止 地 点 │始营时间 │ 日 车 次 ┃
┃称 │ │ ├──────┬──────┨
┃ │ │ │ │ ┃
┃ │ │ │发车形式 │ 车次 ┃
┠───┼──────────────────┼─────┼──────┼──────┨
┃牟烟线│ 牟平~烟台 │ 1938 │ 日往返 │ 7 ┃
┃牟桃线│ 牟平~王格庄~缫丝夼~桃村 │ 1972 │ 日往返 │ l ┃
┃牟水线│ 牟平~玉林店~水道 │ l977 │ 日往返 │ 1 ┃
┃牟王线│ 牟平~高陵~王格庄 │ l978 │ 日对开 │ 1 ┃
┃牟院线│ 平牟~祥山~院格庄 │ l98l │ 日往返 │ 2 ┃
┃牟青线│ 牟平~玉林店~水道~徐家店~青山│ 1982 │ 日往返 │ ┃
┃ │ │ │ 日对开 │ ┃
┃牟埠线│ 牟平~莱山~院格庄~观水~埠西头│ 1982 │ │ ┃
┃ │ │ │ 往 返 │ ┃
┃牟龙线│ 牟平~林家口子~龙泉汤 │ 1982 │ 日对开 │ ┃
┃牟峒线│ 牟平~金山寨~酒馆~峒岭 │ 1983 │ 日对开 │ ┃
┃牟徐线│ 牟平~解甲庄~徐村 │ 1984 │ 日往返 │ 2 ┃
┃牟院线│ 牟平~高陵~院格庄 │ l984 │ 日往返 │ 2 ┃
┃牟龙线│ 牟平~松岚后~龙泉汤 │ l984 │ 日往返 │ 1 ┃
┃牟莱线│ 牟平~马石店~莱阳 │ l984 │ 日往返 │ 1 ┃
┃牟龙线│ 牟平~上庄~龙泉汤 │ 1984 │ 日往返 │ 1 ┃
┃牟昆线│ 牟平~西李格庄~昆崙山林场 │ 1984 │ 日往返 │ ┃
┃牟板线│ 牟平~北台~板子口 │ 1984 │ 日对开 │ ┃
┗━━━┷━━━━━━━━━━━━━━━━━━┷━━━━━┷━━━━━━┷━━━━━━┛

六、公路养护
1.养路队伍:
民国13年(1924)以前,县境“官道”均由官府组织沿途百姓维修。民国14年,始设路政,负责维修公路。民国19年,烟荣公路通车,始佣路工。民国24年,荣烟、 牟或、牟夏、青威(县内段)4条公路,总长130公里,全由路工养护。路工每人负责1公里的路段,余者由县实业局临时组织人员维修。抗日战争爆发后,养路工自行离职。
建国后, 县境公路两侧2.5公里以内的村庄每村出交通员1名,负责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公路养护。1955年,在牟乳、牟冯等主要干线上建立养路组实行“民工兼勤”,维修公路;同时,在荣烟线上实行“班群共养”,保护线路畅通。1962年,经济干线、国防线路亦实行“班群共养”。同年,全县共有专业道班工人52名,分布在烟威、牟乳、牟水线上;另有群众养路组71个,共228人,分布在烟威、牟乳、牟水、烟祥、上昆等干支线上,总计护路149.7公里。
1964年,成立公社养路队17个,396人,负责各公社公路的修建与养护。其报酬按所在生产队同等劳力工分标准参加分配.1966年后,享受工资待遇。1985年,全县共有养路队17个,养路员624人, 平均每公里1.37人。

2.养路工具;
本世纪70年代以前,养路工具主要有铁锨、镐头、手推车、手握回沙器、人拖梳沙器等。1970年,开始用195型三轮车运送沙土。次年,使用“东风”——12型拖拉机拖拉梳沙器。1985年,全县有推土机、沥青洒布机各1台,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各5台,拖拉机26台,汽车15辆。
3.养路效果:
1985年,牟平县公路养护,7条干线公路,总长25 1.3公里;支线公路23条,总长218.5公里,全部达到晴雨通车标准。 莒格庄乡公路养护达到路面平坦,路容整洁,边坡平缓,水沟畅通,桥涵无损,路边树木茂盛,为省级优质公路。其养路队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七、交通监理 1950年,公路站负责维护交通秩序。1962年,公路站始设交通监理干事。1971年,县安全委员会接管交通监理业务。1975年5月,县车辆监理站接管交通监理业务。1984年10月,交通监理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法规,实施对机动车和驾驶员的管理。年度检审、核发证照、办理车辆过户转移手续、纠正违章、处理交通肇事、维护交通秩序、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1984年,乡镇养路队受县、乡镇公路监理机构双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