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私营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339&run=13

据出土古铜币考证,牟平私营商业的发起时间当不晚于春秋时期。至元朝,惜史无载。明嘉靖时出版的《宁海州志》记载税课局征收商税,却无商号记载。清朝中期,城内常姓开设大兴号小酒铺。小本经营烧、黄二酒。惨淡经营l0余年后,有较大发展。大兴号又兴办海运业,往返于连云港、上海、宁波、安东(现丹东市)、营口之间,贩运木材、粮食和南货。清末,又于南门里开设大兴纩坊。光绪三十二年(1906),城内较大的商号有德记、德生仁、义成东、聚丰、丰泰仁、海兴、仁盛涌、东德记、润升、和丰、同记、通顺公、聚义东等数十家。其中南门里孙奎杰独资开设的德记商号,经营铜响器,帐簿、苏州画、上海六神丸4种商品,从江南进货,有“江南屋子”之称。最盛期,烟台、青岛、大连、上海和朝鲜的元山,大丘均设有分号,资本雄厚。
民国初年,大兴号急剧衰落倒闭。此时,全县有较大坐商88家。其中以巨生东、巨丰号为最,业主皆为牟平最大资本家张颜山。巨生东主要经营“狮马牌”靛色,巨丰号主要经营汇兑和放高利贷。张颜山暴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颜料涨价,短期内获利200余万元,商号也随之拓展到天津、上海、济南、苏州、杭州等地。至抗战前夕,资本达5000万元之多。后在经营金融中,资本大部亏损。
民国18年(1929),德记屡遭军阀刘珍年的敲榨勒索,资本大损,无奈迁到烟台。刘尾踵而至,德记再迁大连。从此,日趋衰落。
抗日战争时期,城内私营商店200余家,各区、镇驻地有私营店铺数家或十数家,较大村庄有私营小杂货铺。肩挑小贩几乎遍及各村。其中仁生涌、协生昌、源太、成泰仁、成记、德泰昌、恒茂盛、福生昌,号称牟平8大家,执牟平商业之牛耳。还有荣记膏店(大烟馆)、义盛东、涌昌园、牟平报馆等商店,为汉奸所办。义盛东和涌昌园两家勾结日伪,欺行霸市。
民国34年(1945)底,全县私营较大坐商有345家,次年发展到592家。小铺、小商贩千家左右。民国38年(1949),城区较大坐商有367家。
1953年,全县私营商店(包括摊商)发展到2278家。1955年,全县私营商店比1953年减少847家。1956年,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原来分散经营的个体商店,基本收束为集体的经营形式。1958年,又进一步集中,打破公私合营与国营的界限,裁并改合,造成商业网点不足,流通渠道不畅。“三年困难”时期,全县个体商贩又活跃在市集上。“三年调整”时期被批判取消。1981年以后,个体商业又兴起。1985年发展到4550家,年经营额达4480万元,占全县销售总额的l2.2%。经营规模较大的个体商店为城内灼明华商店。地址文化路。l985年任明筹建。次年开业。店员5人,其中雇工4人。资金5万元,资金周转天数60天。经营服装、手表、打火机、化妆品、儿童玩具、小百货等10类200个品种的进口商品,购进总值10万元;经营国产商品120个品种,购进总值2万元。年销售总额9万元,利润1.5万元。
ace=?|e @? p??" >5厘。解除已接受改造和尚未接受改造的私商顾虑。在私商改造期间,全县小商小贩又有发展,共发展320人。至1956年年底全县农村小商贩l825人全都接受改造。其中过渡到供销社内的560人,到国营商业部门的123人,合作形式的44人,分散经营,各负盈亏的自营者279人,欠款转为现款代销的167人,转入农业社的6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