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木制品制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308&run=13

一、木制家具
此业历史很久,多为请木工制作八仙桌、茶几、梳妆台、三道梁柜、两屉桌、板箱,太师椅等家具自用。清同治二年(1863)。城区开始有商业性木铺。至宣统末年(1911),先后有成记、丰亭、秀堂、孙家、同聚、于家、协成等木铺。民国元年(1912)以后,相继又有德成东、三业、万金永、九成、孙家、万家、二金家、万顺东、东关、文化等木铺开业。成记经营80余年;秀堂木铺以装饰雕刻著称;德成东家具货不停留。秀堂木铺老板李秀堂(也称掌尺的),木工出身,虽文化水平低,却有装饰雕刻能力。他左右手都能雕刻。烟台有一商户特邀他以左手雕刻一名匾。牟平有名的富户张颜山的住宅、祠堂和牟平恤养院的装饰、雕刻都是秀堂设计施工的。日军占领牟平后,秀堂木铺萧条。民国31年,秀堂全家迁至大连谋生。至民国38年(1949),全县木铺发展到186家,从业人员1032人。
1950年,县供销社组建牟平城厢木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木器家具业组建起崮山区建胜,蜡垛区建顺,崔山区建业、龙泉区龙泉和新成、岿山区联成和永和、檠山区建民、昆阳区建新、宁海区建林、牟城镇城厢和建国、莱山区光明、昆西区建永、金牛山区金牛、桂山区爱国16处合作社,共有职工969人。家具制作沿袭旧的种类和样式。年总产值111余万元。次年压缩为5处。1958年,除城厢和建国两社外,余者下放给公社成为铁木业社,兼做木器家具,原料由国家计划调拨,产品归基层供销社经销。1962年,部分大队将木工组织起来成立大队木工组112个。“文革”中,限定木工将收入的75~90%交生产队买工日,记工分,无人独立设铺。本世纪70年代开始,铁木业社分开,部分公社成立木器加工厂。家具样式开始更新。1983年,政策开放,大队木业组衰减,个体家具厂兴盛。至1985年,全县家具厂共有144家,其中县办3家,乡镇和供销社办各4家,村办45家,民政局办、校办各1家,个体办86家。产品有沙发、大立柜、五斗厨、高低柜、圆桌、写字台、书柜、梳妆台、组合柜、电视柜等20多种。改朱褐色为淡黄和乳白色。
牟平县家具厂,前身为城厢木业生产合作社。中经与建国木瓦建筑合作社和车轮厂两度合、分,四改名称。1968年改称牟平县木器厂,1981年改为现称。增加空心板家具生产线。次年,空心板家具被省家具公司评为优质产品。至1985年,共生产20多种样式的家具计30.44万件,其中1985年1.44万件。
宁海焕省沙发厂,1984年宁海镇堆金泊村个体户迟焕省开办。1985年职工4人,雇工13人。年产沙发600个,写字台、床、档案柜、立柜、组合柜300件。产值10万元,利润3万元。产品销往烟台及县内部分宾馆。
二、木制农具
清乾隆四十年(1775),胡家庄王国业制作的木耧,畅销福山、威海等地。20年代,桥子村久成木器铺的小车棚,东关万金永木铺的木轮小车最为有名,其产品销售多为定货。
民国31年(1942),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一区张家圈成立铁木业区联社,制造农具,产品以小车棚为主。民国35年,各区铁木业社相继建立,到1956年发展到27处。次年调整为20处。1963年有11处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75年有7处转为社办企业。同年。观水、王格庄、莒格庄铁木业社分别改为牟平县第
一、第二、第三农具厂;莱山铁木业社改为牟平县五金厂。各社、厂机械作业。1985年,全县共有12家.其中县办1家,村办11家,1949~1985年,全县共生产木制农具约2万件。
三、木制工业用品
此业始于本世纪60年代。1962年,观水村于成民旋花边棒锤出售或为用户来料加工。曾被批判和罚款。但他仍偷着干。1970年以后。龙泉公社修配厂、院格庄公社钟壳厂、刘家夼修配厂线车车间、龙泉公社及官道北大队曾加工过木制线车,钟壳和收音机壳等。1978年,牟平皮鞋厂生产女中跟、女平跟和木质鞋楦;均获一级品称号。1985年,全县共有3家,其中全民1家,乡镇办2家。
院格庄乡钟壳厂,1974年,烟台木钟厂协助于家汤、初家汤、王官庄,崖前大队办木钟件加工厂。因条件所跟,转交公社办。1976年底,在公社修配厂设钟壳车间,试产成功。1978年底,析出建院格庄公社钟壳厂。次年年产钟壳9.15万架。1980年3月失火后,迁建新厂。1982年增设油漆车间。1985年.职工220人。固定资产原值40.8万元。为烟台木钟厂加工51号钟壳15万套。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产值82万元,利润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