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采种育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226&run=13

一、采种
1.自采:
民国以前,牟平县林木多属老树落籽,自然萌生,人工播种很少。民国期间,昆嵛山造林会社始向当地百姓收购赤松种子,进行播种造林,采集数量很少。建国初期,境内采集绵槐、赤松种子。除自用外,还大量调往外地。1953年,全县向省林业厅交售绵槐种子达11.5万公斤,赤松种子5万公斤。60年代初期,自采自用。中期,年均采集绵槐、刺槐、赤松、黑松等树种二三万公斤。70年代,亦是自采自用。1983年,县政府发动青少年采集树种、草种,支援甘肃黄土高原绿化。至l985年,共计3500公斤。
2.引进种苗:
清代,境内从德国引进刺槐树苗。同时,从朝鲜引进紫穗槐树苗。民国时,引进加拿大杨树苗。1952~1959年,县人民政府从威海市刘公岛、费县羊山林场引进黑松(种子万余公斤),苦楝、杜仲、女贞,核桃、板栗等树种。1960年,从菏泽引进河南紫花泡桐种子。l962年,从聊城地区引进500公斤泡桐种子和大量的泡桐根。次年,从鄄城引进白榆树苗。1964年,从郓城引进2500公斤白榆种子,从菏泽引进7000公斤苦楝种子,还从文登、荣成、泰安等地引进部分橡子。l980年,从肥城县引进健杨、意大利——2l4杨,还引进八里庄杨、太青杨、沙兰杨、69杨、北京直杆柳等树种,但八里庄杨、太青杨、沙兰杨、69杨、北京直杆柳因县境不宜生长,停止发展。
二、育苗
民国元年(19l2),县农会始设苗圃育苗。民国9年劝业所有苗圃25亩。民国11年春,播黄金树、法桐、栗、槐等树种共8磅。民国18年,刘珍年、张宗昌两军阀混战苗圃遭到破坏。次年秋,又植栗、沙果、紫穗槐,黄金树、梧桐、白樗、侧柏等树苗6.2万株。又遭日军入侵的摧残。苗圃部分改为农田,部分蒿莱丛生。房屋夷为平地。所植苗木,被破坏殆尽。民国29年秋,在县城附近建苗圃2处,面积共23亩,播种绵槐0.7亩。次年又播种槐树0.5亩,樗树0.2亩,插直大叶杨枝条1亩多,共6000株。民国31年,苗圃扩大到50亩,内植侧柏、国槐、刺槐、绵槐、法桐、楷树、苦楝、胡桃、樗、榆、小叶杨、杜梨、河柳等树苗共154.51万株,次年下降到l4.9万株。民国33年,县立苗圃l3亩,有树苗20多万株。
建国初,县境有酒馆、泊子和高陵国营苗圃,共育苗390亩,年产苗木56万株。学校在校田里育少量苗木。农民家庭很少育苗,全县农民育苗面积多则不过二三百亩。
高级社后,全县有不少社建立粮田育苗场地。l958年,公社建立苗圃,每社面积二三十亩不等。196l年度荒,改苗圃为粮田。1964年恢复。1967年,全县育苗面积发展到l.26万亩。到1972年,基本稳定在9000亩。育绵槐、黑松、刺槐、白榆、加拿大杨、毛白杨等。每年大苗面积接近万亩,一级苗高3米以上。政府拨给育苗化肥近400吨,每亩大苗施化肥35公斤。大苗满足县境四旁植树,并向外县调出。1975年,全县有酒馆、泊子、汉河苗圃。次年,因山区赤松遭松干蚧、松毛虫危害,出现了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县政府提倡绵槐、刺槐和黑松上山。主要育刺槐、绵槐和黑松,绵槐育苗占40%。1980年,育苗重点是培育杂交杨,如意大利——2l4、健杨、沙兰杨、69杨、泡桐、毛白杨等速生良种壮苗,全县大苗基地3080亩.共育大苗50万株。1985年,全县育苗面.积5917亩。乡镇造林用苗基本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