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事调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5&A=1&rec=126&run=13

抗日战争初期,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境内解放区设区裁判员和乡村公断处;后期;在区、乡、村建立调解组织,解决未涉犯罪行为的各种争执问题。
1950年,全县134个乡(镇)均建立了由1~3人组成的调解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村行政委员兼任;自然村设调解小组,组长由乡调解委员会委员兼任。次年3月,县司法科撤销后,调解工作改由人民法院管辖。1954~1956年,全县各乡镇普遍建立了由5~9人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调解人员达931人。
1957年,人民调解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出现了“左”的偏向,牟平县调解工作受到了损失。1960年,纠正了“左”的错误,人民调解工作重新得到了发展。县法院先后在全县建立545个基层调解委员会,调解人员达3897人。次年,对调解队伍进行了整顿训练,充实骨干力量,调处了从l958年以来所遗留的民间争执2633起。
“文革”初期,调解组织瘫痪,调解人员受迫害,民事纠纷无人过问。中期,调解组织恢复。
1980年10月,全县17处公社配备了司法助理员,682个大队建立健全了调解委员会,以行政片为基础,建立了99个调解片。调解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调解片设片长,分别负责所在大队和所辖片的调解工作。全县85%的厂矿企业单位建立了调解组织。56个居民委员会均设专人分管调解工作。
1984年,农村废生产大队建村民委员会,村委会内设信调委员会。至1985年,全县有调解片104个,片长104名;村信调委员会680个,调解委员2370名;厂调委会l45个,调解委员165名。1981和1985年司法助理员、调解委员会调解群众纠纷情况见下表:

1981和1985年司法助理员、调委会调解群众纠纷情况统计表
┏━━━━━━━━━━━┯━━━━━━━━━━━━━━━┯━━━━━━━━━━━━━━┓
┃ 区 │ │ ┃
┃数 \ 分 │ 1981 年 │ 1985 年 ┃
┃ 字\\ ├───┬───┬───┬───┼───┬───┬───┬──┨
┃项 目\> │旧存 │新收 │已结 │未结 │旧存 │新收 │已结 │未结┃
┃ │ │ │ │ │ │ │ │ ┃
┠───────────┼───┼───┼───┼───┼───┼───┼───┼──┨
┃ 婚 姻 │ 6 │ 676 │ 622 │ 60│ 25│ 363 │ 381 │ ┃
┃ 继承、分家 │ 3 │ 898 │ 885 │ 16│ 3 │ 54│ 57│7 ┃
┃ 抚养、赡养 │ 1 │ 876 │ 85│ 22│ 24│ 423 │ 446 │ - ┃
┃ 房屋、宅基地 │ 8 │ 939 │ 889 │ 58│ 14│ 236 │ 250 │ ┃
┃ 买卖、债务 │ 2 │ 269 │ 268 │ 3 │ 5 │ 133 │ 137 │1 ┃
┃ │ │ 120 │ │ │ │ │ │ - ┃
┃ │ 2 │ 236 │ │ │ │ - │ - │ ┃
┃ 财 物 │ 4 │ - │ 118 │ 4 │ - │ │ │1 ┃
┃ 山林、水利、牲 │ - │ - │ │ │ │ 92│ 95│ ┃
┃ 畜、农机具等 │ - │ 2693 │ 236 │ 4 │ 3 │ │ │ - ┃
┃ 家 庭 │ 7 │ 1062 │ - │ - │ 14│ 300 │ 312 │ ┃
┃ │ 3 │ │ - │ - │ │ │ │ - ┃
┃ 损害、赔偿 │ │ │2682 │ 18│ 18│ 361 │ 376 │ ┃
┃ 邻里、打架斗殴 │ │ │1058 │ 7 │ 16│ 300 │ 315 │ ┃
┃ 其 它 │ │ │ │ │ 12│ 70│ 8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