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阳市委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4&rec=378&run=13

海发[2008]22号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系统回顾总结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三十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海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扩大开放,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思想解放永不停步,干群观念不断更新。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法宝,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摆脱禁锢,冲破束缚,干部群众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境界不断提高。国民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GDP达到143.5亿元,为1978年的76倍,年均增长12.5%,人均GDP达到21547元,为1978年的78倍,年均增长12.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为1978年的46倍,年均增长14.1%。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三十年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三次重大变化,由1978年的63.9:23.3:12.8调整为2007年的20.9:47.5:31.6,初步形成了第一产业较为稳固、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增速加快的格局。全市农业全面发展,2007年实现增加值30亿元,是1978年的25倍;工业规模快速膨胀,2007年实现增加值60.3亿元,是1978年的150倍;服务业份额迅猛扩大,2007年实现增加值45.4亿元,是1978年的191倍。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公有企业改革卓有成效,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行政管理、公共财政、规划建设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空间迅速扩大。在巩固、发展、提高开发区、度假区、碧城区“老三区”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核电产业区、临港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新三区”。海阳核电、港口、跨海大桥、烟海高速路等重大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构筑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突飞猛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从1988年第一个外资企业落户海阳到2007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19个,总投资额13.8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年均增长22.5%;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770倍。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从1980年建成区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万,发展成为建成区2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3万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9.8%,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7.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7.5%。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获得山东省人居环境奖。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和谐海阳建设卓有成效。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全面进步,卫生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由贫困、温饱走向整体小康,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8元,分别是1980年和1978年的36倍、43倍,年均增长13.8%和13.2%。
海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有很多经验需要认真总结,进一步发扬光大。1.始终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牵引。三十年来,从摆脱姓“资”姓“社”的禁锢,到跨越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鸿沟,从加快发展到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2.始终紧扣经济建设中心,推进经济发展,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前提。三十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抓项目投入,坚持抓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推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用发展的成果来造福人民,巩固和提升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3.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集约发展,这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地走节约和集约发展道路,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努力实现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4.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富民优先,这是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本质要求。三十年来,我们把富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将关注民生、善待百姓放在突出位置,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凝聚民心、激发民智、汇集民力,使蕴藏在广大群众中思富求变的强烈愿望转化为热爱家乡、建设海阳的自觉行动。5.始终做到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力推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6.始终坚持凝心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三十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励精图治、打牢基础,几大班子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海阳同乡心系家乡、鼎力相助,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从国际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直接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从国内看,农业基础还很薄弱,能源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股市、房市波动较大,金融领域存在不少隐患,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加大。从我市看,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社会投资后劲不足、传统支柱产业出现滑坡、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外贸形势不容乐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对改革发展稳定提出了新的考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就,越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海阳各方面的优势,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海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凝心聚力和谐发展,奋战五年再创辉煌”为目标,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落实“一片两带”发展规划,突出“四大经济工作重点”,优化经济布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力争早日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五大体制”:一是充满活力、平等竞争、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85%以上。二是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三是统筹推进、协调融合、功能完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一片两带”融合度不断提高,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四是制度健全、公平合理、保障有力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城乡居民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五是公开透明、执行顺畅、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加快向服务、调控、监督转变,工作透明度、群众参与度和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基本原则是:①坚持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做到调查研究更充分,政策思路更缜密,方法步骤更慎重。②加大改革开放内容的创新性。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③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树立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加强对改革开放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④把握改革开放过程的渐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力抓好改革开放重点领域的工作
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着力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全力构筑“一片两带”经济发展布局。城区经济片实施“内涵式”发展,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到2012年,GDP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南部沿海经济带,实施“膨胀式”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到2012年,GDP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北部山区经济带,实施“调整式”发展,尽快缩小差距,到2012年,GDP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在农村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20%。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提高到25%。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小城镇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建设任务。解决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在要素市场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确保1家公司上市,力争达到3家。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扩大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将土地转让全部纳入市场公开进行。积极推进人才市场建设,加强人才储备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四)在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改革方向,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和资源共享。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补助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认真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乡低保制度,加大各类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多渠道、分层次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五)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有关准备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加快推进实施。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和信息公开机制,完善重大问题社会听证制度、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
(六)在重点工程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聚全市之力,快速推进亚沙会筹备、核电、港口、大桥、高速路等事关海阳发展全局的重点工程建设。亚沙会,2009年六大工程开工建设,2012年上半年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完成,确保亚沙会成功举办;海阳核电,2009年9月浇铸第一罐混凝土,2014年两台机组并网发电;海阳港,加快推进与中交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西港区二期工程和东、中港区建设,加快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工作,2012年新建20万吨成品油泊位1个,集装箱泊位15个,通用泊位12个,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跨海大桥,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通车;烟海高速路,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底竣工通车。
(七)在经济发展重点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积极招大引强,做大做强,到2012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以上,过10亿元的达到15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着力膨胀民营经济,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计划,改善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扶持,到2012年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30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60亿元以上。纵深推进海洋经济,着力打造核电、船舶修造、临港产业、海洋生物、休闲度假和现代渔业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批发市场,到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7亿元,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
(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重点、基础产业为保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做大做强核电、造船及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化工、新型能源六大新兴产业;加大针织毛衫、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和产品由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同时,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切实强化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继续推进思想解放,不断开辟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新境界。要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开阔视野,努力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定位要高,把各方面工作放在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找位置、定坐标,不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精神状态要好,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拼搏进取的锐气,信心百倍地应对挑战、开拓进取;思路办法要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用改革的举措化解面临的困难,用开放的思路应对各种挑战。
(二)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切实营造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和鼓励群众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控制各种庆典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精简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规范各种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信用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改革开放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创新考核机制,靠鲜明的导向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对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不断调整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形势发展、时代要求。坚持考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讲求工作成效,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评价与运用,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埋头实干、锐意进取,不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