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4&rec=335&run=13

【概况】 市文化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艺术科、市场科,下属单位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京剧团、文艺创作研究室、文化市场稽查队、书画院、工艺美术服务部、以文补文办公室、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影剧院。2009年3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将电影发行放映职能划归市广播电视局,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影剧院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管理。2006年,地雷战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海阳大秧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嘴子前春秋古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市博物馆被山东省定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地雷战纪念馆被山东省委命名为“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2008年,海阳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市文化局被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习所”。 2007~2009年,被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烟台市新闻出版局评为“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06年,新建2000平方米图书馆;博物馆馆舍面积达到7500多平方米;镇(区、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加快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2007年,建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海阳支中心;新元、和平、凤凰、新兴等文化广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和平广场被授予烟台市级“十佳文化广场”,新元广场被授予“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和“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到2009年底,全市17处镇(区、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建成综合文化站11个,农村文化大院598个,农家书屋126个。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本着“送文化信息快餐,让农民得文化实惠”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2008、2009年惠民利群实事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送电影、送戏剧下乡活动,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看戏剧难的问题。2007~2009年,演出戏剧600场,放映电影10000余场。同时,开展送科技图书、资料、文艺辅导等下乡活动,每年送科技图书15000册次以上,举办各类文艺辅导80次以上,培训文艺人员1000人次以上,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文艺创作】 紧紧围绕“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文艺创作与经济相结合,文艺创作与市场相结合,文艺创作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促进精品生产与普遍繁荣。2007~2009年,共发表文艺作品1500多篇,出版专著10部以上,并有多部作品获奖。2007~2009年,全国连续三届故事作者笔会在海阳召开,《故事会》、《上海故事》、《新故事》杂志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刊物《民间文学》为海阳的笔会发了专题报道。2008年,在烟台市文艺创作奖评选中,舞蹈《海阳秧歌》(作者于春华、纪文清)获得一等奖;长篇小说《老墙魂》(作者李德芹)获得二等奖;歌曲《海阳向着未来走》(作者吴清泉、邵德兰)、歌曲《赞歌》(作者李东晓、王仁杰)获得三等奖。小品《也是英雄》(作者李东晓)获得了全国小品小戏大展三等奖。2007~2009年,出版民间故事集《招虎山的传说》、《凤凰岛的传说》、《神秘的丛麻禅院》、《茶道奇闻》;出版长篇小说《山村烽火》(作者黄令福)、《雄鹰》(作者冷钢、王淑兰)等。编辑出版了《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查资料汇编》、《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美术作品《海阳大秧歌》(作者于文成)、《荷塘清风》(作者王得全)分别获山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银奖和铜奖;美术作品《四海翻腾云水怒》(作者赵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美展上获铜奖。创编的舞蹈“海阳大秧歌”参加了2007“交银理财杯”第四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大秧歌专场比赛,获三等奖并荣获了由全国电视观众投票产生的秧歌专场比赛唯一的“最受观众喜爱节目”。2008年,海阳大秧歌参加由山东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广电局联合主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电视大赛活动,荣获了当场最佳节目奖、当场最具活力节目奖和当场最佳表现奖三项大奖。在首届中国秧歌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海阳大秧歌又获得了“最佳表演奖”和“优秀组织奖”。2008年8月8日,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演出。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向建国60周年献礼专题片的拍摄。
【文化活动】 本着“突出思想内涵、反映时代特点、体现群众参与、注重实际效果”的原则,通过编、写、演、唱、说、展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和演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得实惠、受教育。“春之声、夏之光、秋之韵、冬之情” 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标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品牌效应。2007~2009年,每年举办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都在百场以上。举办一年一度的“迎春秧歌汇演”和“元宵灯会展”,为节日期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晚会、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歌咏会、海阳先进模范人物颁奖晚会、全市歌手大赛、全市少儿舞蹈大赛、环卫之夜、质量月大型晚会等一大批规模大、质量好、档次高的大型文化活动相继举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赏。围绕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在海阳举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社会文化氛围。重大节庆活动被市委、市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有组织、有责任、有实施、有落实,节庆活动轰轰烈烈,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营造了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大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传承、发展和利用,经过不懈的努力,挖掘、整理了海阳大秧歌、海阳螳螂拳、祭海、海阳抗战歌曲、招虎山传说、道台府衙传说、王魁负桂英爱情悲剧传说、跑灯官、郭城摔面等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多项,编辑出版了《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查资料汇编》、《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祭海”、“海阳螳螂拳”被列为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阳大秧歌”分别被山东省、国务院列为首批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先进单位”;被省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和“海阳大秧歌传习所”。
【公共图书馆】 2006年,市政府在文山街11号投资新建图书馆大楼,面积约2000平方米,馆藏图书17万册。2007年11月份,市政府又投资近50万元,建起电子阅览室、机房及多媒体教室,新上电脑30台,建成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海阳支中心。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服务方式,在实行开架借阅的基础上,实行预约借书、送书上门、资料代查、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每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全年365天,天天开馆,每周开馆时间达到60小时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馆藏图书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在威青高速海阳管理处、市军休所等单位设立流动服务点10个,定期开展送书活动。围绕服务“三农” 注重发挥图书馆的职能,积极传播科技文化,编印了《图书馆农业科技信息》,常年开展送知识、送科技信息为主题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2007~2009年,在留格庄镇、行村镇、郭城镇等10多处镇及周边30个村,举办科技信息资料展和科技图书展,发掘整理了有很强适应性、针对性、推广性的科技资料5000余条,送科技图书50000余册次,内容涉及到农业适用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并深入全市镇(区、街道)农村的科技户、专业户,开展了范围广泛的科技信息调查工作。为全市120户群众进行跟踪服务工作,发放科技资料1000余条、20000余份,为海阳的科技兴农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法律、科技知识讲座、报告会及图书馆宣传周、全民读书月、演讲比赛、少儿背诵古诗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  随着行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进展,本着繁荣与规范并举的原则,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布局合理,全市文化市场秩序逐步迈上规范、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娱乐、音像、互联网、印刷业等市场,并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的经营格局和高中低档兼顾的消费体系。至2009年底,全市具有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场所共有207个。其中,网吧75家、歌舞厅12家、书报刊零售41个、音像店34个、印刷厂35家、电子游艺室4个、台球厅6个。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目标,健全落实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日常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网吧、音像、出版物等市场的监管。2007~2009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120人次,处罚案件71件,查处网吧31件,关闭违法演出场所3家,取缔游商、地摊35家,取缔无证游戏厅2家;答复政协委员议案2件;营业性演出备案登记21次,收缴各类盗版音像制品8460余张,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产业】 围绕“培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项目带动战略,研究出台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业、印刷业、网络文化产业、电子游艺产业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到2009年底,共发展文化娱乐业、印刷业、网络文化产业、电子游艺产业30家,培育了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文物】 海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9月,现有编制12人。1999年,建起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1988平方米的新馆。2006年,市政府对博物馆又进行了扩建,新增建筑面积5532平方米,总面积达7520平方米。其中,馆舍面积4820平方米,陈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博物馆现有固定陈列3个:嘴子前春秋大墓陈列、海阳历史文物陈列、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2007年,接待观众45498人次。2008年,接待观众90118人次。2009年,接待观众127963人次。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2008年,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出动专业人员300多人次,深入500多个行政村,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68处。其中,复查原有遗址89处,新发现遗址379处,包括古遗址61处,古墓葬38处,古建筑10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8处,石刻74处。投资30多万元,对赵疃地雷战遗址英雄亭进行了维修、保护。
地雷战纪念馆 赵疃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的三个“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之一,是海阳地雷战的典型村。1969年,在赵疃村东松山上建设造雷亭一座,并在村南大院建起地雷战展览室和招待所。坦桑尼亚、菲律宾、阿尔巴尼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先后来村参观。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及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领导人也曾来村视察。1977年12月23日,赵疃地雷战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赵疃地雷战展览室的展品合并在海阳博物馆的海阳革命斗争陈列室中展出。1999年,在海阳市博物馆设立地雷战纪念馆临时展览。2005年,将原临时展厅扩展成为正式展览。2006年,对博物馆进行扩建,扩建后对地雷战纪念馆重新布展。2008年,独立设置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与市博物馆合署办公。新的地雷战纪念馆基础设施齐全,陈展结构合理。增设了序厅,展览内容共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急,共赴国难;第二部分:地雷战日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第三部分:反扫荡105天动魂魄,盆子山60余村响雷声;第四部分: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第五部分:光辉事迹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后人;第六部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海阳。馆舍面积2700平方米,展陈面积2200平方米,展线长830米。在布展内容上,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在地雷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重要战役和海阳民兵发明创造的十几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及多种战术的运用。共展出文物500余件,照片300多幅。突破了传统的陈展方式,成功地将多种艺术形式、现代科技手段与展览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红外感应互动,虚拟现实以及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半景画等展示手段再现历史真实场景,增强了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参观者身临其境。
民俗文物征集 2005年,开始在全市及围边地区开展民俗文物的征集活动。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印发了《抗战民兵英雄事迹、英雄照片、遗物——民俗民风遗物、老照片征集活动启事》4万余份。在海阳电视台黄金时段打出广告,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主动上门咨询、联系的群众明显增多了。为了征集到更多更好的民俗文物,征集范围扩展到东至乳山、文登、荣城,西至莱阳、莱西、潍坊,北至栖霞、烟台,使民俗文物征集总数达1500余件。2007年5月31日,大阎家镇潮外村战国墓出土陶豆、陶罐的残片及青铜剑等文物收入馆藏;2007年6月1日,市政府食堂5件做工精细的旧式家俱收入馆藏。在旧式家俱中还发现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及五十年代报纸等相关物品一宗,经整理充实到地雷战纪念馆中;2007~2008年,征集于化虎遗物30件。2007年,收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焦墨山水画家焦俊华作品一幅;收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赵杰作品一幅;收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徐孟海作品一幅。
(审稿人:高 丽 供稿人:徐文周)
【图书发行】 海阳市新华书店隶属于山东省新华书店,是山东省出版总社及烟台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是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成绩优异 服务优良”的双优单位。是山东省新华书店系统“全省新华书店系统规范化门市部”和“全省新华书店系统规范化管理先进门市部”。2007年,销售收入2502万元,利润199.4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2520.4万元,利润155.3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2529.6万元,利润171.7万元。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2009年,市新华书店按照省新华书店的改制要求,积极探索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与管理工作。在人事方面,打破干部与职工的界限,按“德、能、勤、绩”选拔人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在分配机制方面,取消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年薪制。对销售部门实行销售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大大提高了销售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度建设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重新修订或新建了《管理制度》、《微机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制度》、《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等二十几项制度,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职工行为纳入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健全了《图书与音像制品进货的有关规定》,把非法出版物拒之门外,确保新华书店进货渠道的正规性、合法性。
优化服务环境 2007~2009年,在门市部投入资金购置pos机、电子防盗仪、电子监控仪、新款收银台等。对店招、店内吊顶、墙面进行维修,并在店堂内增设电子显示屏,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常备图书、音像品种近5万种,卖场布局合理而富有个性,注重图书品种的陈列,货架货柜的陈设都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细节的理念,整个店堂布置文化气息浓郁,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购书环境。先后在门市部制定“服务公约”、“服务忌语”、“服务敬语”、“营业员守则”,实施“服务承诺”,公布购书热线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设立读者意见簿、缺书登记簿、预定及邮购簿、送书上门登记簿,建立健全服务项目,强化“以书为媒、传承文明、服务读者、诚信至上”的服务理念。实行营业员统一着装、佩证上岗、规范站姿、微笑服务。加强营业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岗位培训,强化岗位练兵,全面提高门市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每周将新书介绍、上周门市部畅销书销售排行榜、书业动态等,在网上向读者发布。
(审稿人:薛金平 供稿人:纪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