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3&rec=69&run=13

【地理位置】海阳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地跨东经 120°50′~ 121°29′,北纬 36°16′~ 37°10′,东邻乳山、牟平,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相望。城区距烟台市 119公里、威海市 150公里、青岛市 120公里,离济南市 420公里,至北京市 883公里。
【建置隶属】海阳历史悠久。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和史籍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西周时属莱国,东周时属齐国,秦时属齐郡腄县,西汉时属青州琅琊郡长广县、东莱郡昌阳县。其间,长广县治设于今发城,昌阳县治设于今庶村。东汉时属青州长广郡长广县、东莱郡昌阳县。建安五年(200年)置长广郡,郡治设于今发城。魏、晋时属青州长广郡长广县、东莱郡昌阳县。南北朝时期,东魏时属光州东牟郡观阳县、东莱郡昌阳县,兴和年间(539~542年)置观阳,治所设于今发城;北齐时属光州长广郡文登县、东莱郡昌阳县。隋代属青州牟州观阳县、东莱郡文登县和昌阳县。唐代属河南道东牟郡牟平县、莱州昌阳县。其间,唐武德六年(623年),于今郭城设廓定县治,不久即废。后因“廓”、“郭”音近,沿用中将“廓”字的“广”旁去掉,变为郭城;唐贞观元年(627年),废观阳不复设,故名废城,后演变为发城。后唐庄宗年间(923~925年)改昌阳为莱阳。宋代属京东东路东牟郡牟平县、莱州莱阳县。金代属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莱州莱阳县。元代属山东东西道宁海州牟平县、益都路总管府莱阳县。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宁海州、莱阳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张家庄(今凤城)设大嵩卫,并先后于境内设海阳守御所、大山备御千户所、乳山寨巡检司、行村寨巡检司。清代属山东省登州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卫设县,因县治处嵩山之阳、黄海之北,故名海阳。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时先后属山东省胶东道、东海道、山东省政府、山东省政府第七督察专员公署、鲁东行署;抗日民主政府时属山东省政府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后称行政公署)、东海专署及中海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次属山东省文登专署、莱阳专署、烟台专署、烟台地区革委、烟台地区行署、烟台市。1996年 4月撤县设市,仍属烟台市。
撤卫设县之始,海阳设 4乡、40社、815村,县辖乡,乡辖社,社辖村。清末增至 45社,乡、村建置未变。1928年废乡、社建置,时为县辖区,区辖村。1932年,改 12个区为 6个区和 1个县辖镇。时为县辖区(镇),区辖乡(镇),乡(镇)辖村。
1941年 3月,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将三区及二区的岠嵎、界河两乡划归牟海行署(县级,后改为乳山县)。同年 4月,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划为 7个区。1942年 9月,全县划为 12个区 2个县辖镇,时为县辖区(镇),区(镇)辖村。1943年春,全县划为14个区。
1944年 12月,牙前县成立,海阳县的发城、郭城、徐家店、林寺、长沙等 5个区划归牙前县,海阳县调整为 12个区。1950年 4月 23日,牙前县撤销,其建县时划入的 5个区回归海阳县。
1951年区下设乡,全县17个区,160个乡。1955年,全县调整为 13个区(镇),辖 139个乡、746个村。
1958年,撤区与乡镇,设 15处人民公社,村改称大队。同年 10月,乳山县撤销,夏村、唐家、海阳所、白沙滩、乳山寨等 5处人民公社划归海阳县,时辖 20处人民公社、916个大队。11月 28日,改公社为乡镇,设 3镇、17个乡,辖 916个村。1959年春,又将 3镇 17乡改为 20处人民公社,不久调整为 17处人民公社,村又改称大队。1962年 1月,乳山县重建,其原划入海阳的村庄复归乳山县。全县调整为 18处人民公社,辖 731个大队。
1965年,全县调整为 11处人民公社。1966年划为17个区,辖 124处人民公社、731个大队。
1968年 3月,取消区辖公社制,改 17个区为凤城、留格庄、大辛家、盘石店、朱吴、高家、郭城、发城、徐家店、取水、黄崖、小纪、二十里店、大阎家、辛安、行村、东村(1981年改为镇)等 17处人民公社。1980年,辖 732个大队。
1984年 4月,裁公社设乡镇,全县划为留格庄、朱吴、辛安、大山所、二十里店、大阎家、高家、黄崖、山西头、战场泊、北埠后、泉水头、赵疃、南城阳等 14个乡及东村、凤城、大辛家、郭城、盘石店、发城、徐家店、小纪、行村等 9个镇。大队又改称村。
1995年 10月,撤销战场泊、黄崖、南城阳 3个乡。全县时有20处乡镇:朱吴、大山所、高家、山西头、北埠后、泉水头、赵疃等 7个乡及东村、凤城、大辛家、郭城、盘石店、发城、徐家店、小纪、行村、留格庄、辛安、二十里店、大阎家等 13个镇。
1996年 4月 29日,撤县设市,所辖乡镇未变。2000年 12月,调整乡镇,全市划为东村、方圆两个街道,海阳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二十里店、小纪、行村、辛安、大阎家、凤城、留格庄、盘石店、朱吴、发城、郭城、徐家店等 12个镇,辖 732个行政村(752个自然村)。其中,海阳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非国家正式区划,但在市内按正式区划管理。2002年 8月,成立碧城工业区,为中共海阳市委、海阳市政府派出机构。2003年 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凤城镇,设立凤城街道。2010年 10月,根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烟台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精神,设立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2011年 4日,撤销大阎家镇,设立龙山街道。2012年 10月,对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实行正规化的区域管理。至此,全市共辖10镇4区4街道,所辖行政村数未变。其中,属国家正式区划建制的是 10镇 4街道,分别是留格庄、盘石店、朱吴、发城、郭城、徐家店、二十里店、小纪、行村、辛安和东村、方圆、凤城、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