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味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3&rec=226&run=13

曾经,我很为老娘鸣过不平。由于我家原本是个大家口,因此规矩很多,当媳妇的在家里,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在老娘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时候,世道却变了,一下子就成了什么事都是媳妇说了算,当婆婆的反而是磨道里的牲口 ----听吆喝的。
有人说不当家不知油盐贵,尽管穷家难当,在家里说了算有说了算的难处,但谁都想“受受难”,正如宦海多舛,人人都有官瘾,至少都想体验一把,然而我八十多岁的老娘,却始终没得机会。
今年儿子参加了高考,最终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在我们当家长的急得上房子揭瓦的时候,他却淡定得象没什么事似的。
有人建议让他再复课一年,无论明年考得如何,至少落个不后悔,某某人家的孩子复了一年课,一下子就长了一百六七十分,考了个名牌。在我们生活的小城,凡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十有七八都是复课生。也有人说,选个好专业让他走人,现在什么文凭不文凭,关键看你的能力,只要把技术学到手,就不愁以后没饭吃。
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他说随便,听爸爸妈妈的。这人生的大事,是能随便的吗?看起来是让我们说了算,其实这是踢过来一个球,责任大着呢!
尽管我也是通过高考走出农村,实现人生最大飞跃的,也曾有过梦想的美丽与现实的落差,但直到今天,才真正让我品味到高考的味道,那真叫一个五味杂陈,酸甜苦辣。
记得在我升高中那年,由于家里没有现成的学费,父亲就拿出二三十斤红麻,从中间一折,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让我到公社采购站里卖了钱,直接去学校报到,并对我说把剩下的钱保存好,别丢了。
就是在我参加完高考后,也同那时的很多同学一样,第二天就下地干活,最多是让先干点轻快的,适应适应。我的高考成绩单下来那天,我就正在地里打棉花杈,一位邻居说我考上大学了,是他把通知送到我家里去的。我信以为真,骑上自行车就回了家,没想到只是一张成绩通知单。
这时我才同几个同学一起开始打听预选分数线是多少,问我们老师能走个什么学校。对于这些事,那时家里基本都不太问,只是在我们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开始给我们准备一些费用和生活用品而已。
现在想起父母那一代人,那真叫幸福,这不仅又让我羡慕起老娘来。考上大学你就去上,考不上就参加工作或在家里种地,就是那些什么也没考上的同学,也没有更大的压力。我一些在老家种地的高中同学,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小日子过得也都很滋润,大多都是当地的富裕户,许多还成了大款和地方名人,楼房轿车一样不少。
前两天儿子的一位同学到我家里来玩,他的成绩比我儿子的还低些,在问到他想选择哪个学校时,他说找个离家近点的,能混个大专文凭就行。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家里有个企业,不行以后就自己干,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是的,象他这样家庭的孩子,的确也没什么压力,他也是个独生子,只要自己不往邪路上走,小康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这时不免又使我悲哀起来,不是为儿子,而是为我自己,为我与老娘如此相似的命运。在我们需要当爹的帮助的时候,尽管那时也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说法,但社会总的是时兴自己奋斗;当我们成了爹,儿子到了人生的关口,又成了一个拚爹的时代。
记得我的一位领导有这样一句名言:部属的问题,领导的责任。孩子没考好,当然也就是这当家长的责任了。没把孩子培养好,使他们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没给孩子创造百万家产,自悲又自责,我想这是很多家长灵魂深处在高考后最真实的体味。
也许,这就是如今高考的味道。
(原载 2012年第 4期《现代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