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3&rec=106&run=13

【农村经济管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385.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9117元;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4.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8万元;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4.0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1.26万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到 2012年底,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74.7万亩,承包经营农户 18.4万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7.6万份,发放经营权证书 14.85万份。二是加强对土地承包流转工作的规范管理。2011年,市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专门受理土地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化解土地矛盾,促进土地健康流转。到 2012年底,全市耕地流转总面积 8.29万亩 ,占总承包面积的11.1%。三是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引导和扶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全面落实财政奖补政策。2010年,在全市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对 71个试点村补贴资金 150万元。2011年,对124个村补贴资金 370万元。2012年,对 234个村补贴资金 1100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0年,全市注册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 60家;2011年,注册备案 80家;2012年,注册备案 104家。三年中,每年都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评选,选出市(县)级示范社 10个,推选烟台市级或省级示范社3个。
【粮油作物种植】全市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种植面积 8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3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 42万亩。全市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常年种植面积 28万亩。
2010年,全市小麦平均 355公斤 /亩,玉米平均474公斤 /亩,花生平均 275公斤 /亩。2011年,小麦平均 348公斤 /亩,玉米平均 471公斤 /亩,花生平均278公斤 /亩。2012年,小麦平均 349公斤 /亩,玉米平均 461公斤 /亩,花生平均 283公斤 /亩。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012年,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省补助资金110万元。根据《海阳市 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全市确定技术指导员 80名。其中,市级 30名、镇级50名。在154个行政村筛选确定科技示范户800个,并按要求进行公开。市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员签订《技术指导员服务责任书》,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科技示范户服务责任书》。在二十里店镇纪疃村、行村镇榆林村、方圆街道北城阳村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处。同时,还制定科技示范户物化补助办法。
良种和技术推广。全市小麦种植品种以鲁麦 21号、烟农5158、烟 2415为主,占总播种面积的90%。在全市推广宽幅精播、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一喷三防”等农业技术。全市宽幅精播面积由3.5万亩增加到6.4万亩,“一喷三防”普及率100%,包衣防病普及率100%。
玉米种植品种以登海3622、金海 5号、登海505、郑单 958为主,占播种总面积的85%。推广机播增密、适期晚收等技术。全市药剂包衣拌种普及率95%,机播增密普及率75.7%,病虫害综合防治普及率85%,适期晚收普及率35.7%。
花生种植品种以山花 7号、花育 22号为主,占播种总面积的75%。推广适期晚播、增施钙肥、机械播种、适时收获等技术。全市适期晚播普及率71.4%,病虫害综合防治普及率92.85%,化控防衰普及率53.6%。
自 2010年始,市农技部门进行夏播花生种植模式试点工作,为粮油作物轮作换茬和一年两作制度的推广储备技术依据。
农业科学研究。市农技部门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 17项,新申报并组织实施的科研课题 4项,承担省、市试验示范 10个。围绕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市农业局每年组织开展春季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科普宣传和各类现场观摩活动。畅通三农服务热线,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病虫草预测预报工作。连续开展省常规土壤墒情监测县、农情信息监测基点县和蔬菜信息监测基点县工作。
农民培训。2010年,全市安排阳光工程资金 58万元,培训 1400人;安排新型农民培训资金 25万元,培训农民辅导员 200人和示范户 4000个。市农业局组织农村初始创业者 70人到中国农业大学培训,组织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 55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 30人到青岛农业大学培训。
2011年,在全市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 1200人;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对农民辅导员200人集中培训 4天。
粮农补贴。2010年,全市落实粮食直补小麦种植面积 37.11万亩、资金 371.1万元,落实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34.3万亩、补贴资金 343万元;落实玉米良种补贴面积 49.88万亩、补贴资金 498.8万元;落实水稻良种补贴面积 1761亩、补贴资金 2.64万元;落实小麦弱苗补贴资金 94万元。全市作为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市,落实花生补贴面积 2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补贴面积 2万亩、补贴资金 300万元,确定山花 7号、山花 9号、潍花 8号、花育 22号和鲁花 10号等五个品种为花生补贴品种。
2011年,针对全市小麦遭遇秋、冬、春三季连旱的实际,市农技部门大力推广“一喷三防”等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国家小麦抗旱补助资金 460万元。其中,小麦抗旱浇水资金 260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弱苗施肥补助资金 20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物资的形式发放到农户。全市核实小麦直补面积 37.83万亩,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核实小麦良种补贴推广品种 4个、面积 32.53万亩;核实玉米良种补贴面积 49.58万亩;核实水稻良种补贴面积 2000亩,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核实花生良种补贴推广品种 5个、良种繁育面积 2.5万亩,在小纪镇建成6000亩油料基地。
2012年,落实小麦面积 33.63万亩、玉米面积 49万亩、水稻补贴面积 2000亩,通过一卡通将直补款发放到农户。5月,全市完成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招标工作,确定补贴品种和用种数量,并收购入库。落实花生良种补贴项目 2.2万亩,每亩补贴 140元。在全市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推广上,投入资金 168.17万元,采购发放物资 6.76万公斤。
高产示范创建。通过高产创建示范方项目,有效带动全市粮油作物增产增收。2010年,全市承担国家小麦和花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 3个,市级万亩示范方 1个。2011年,承担国家示范方3个。2012年,分别安排小麦、花生和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 6个、1个和 4个。其中,花生示范方安排在方圆街道和留格庄镇,玉米示范方安排在行村镇。
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2012年,海阳市承担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总投资 12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2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6万元。主要项目内容有,建设高产稳产田 2.15万亩,建设农机技术培训用房及监理服务大厅 288.8平方米,改造检验检测用房 748.96平方米。其中,高产稳产田位于盘石店镇东部,覆盖 14个行政村,主要工程包括建设机耕路、田间路、排水沟、拦河坝、生产桥涵、大口井、机泵房、扬水站、蓄水池,铺设低压输水管道,架设输变电线路,平整土地和植树等。据估算,项目区内年可增产粮食 18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 360万元。
【蔬菜种植】2010年,全市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 734个、面积 1101亩;2011年,新发展 448个、面积 672亩;2012年,新发展 810个、面积 1215亩。到 2012年底,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 28.1万亩,总产量达到 11.5亿公斤,总收入达到 25亿元。其中,日光温室大棚达到 6.75万亩,中小拱棚达到 7.45万亩,露地蔬菜达到13.9万亩。2011年,全市实施惠民利群“菜篮子工程”,创建白黄瓜、网纹瓜标准园示范区 3个,完成瓜菜类蔬菜绿色食品认证申报 5个,建立瓜菜类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由专家对菜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参训人员 4000人次,选育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白黄瓜新品种 3个。 2011~2012年,全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
蔬菜栽培。设施栽培品种主要有黄瓜、番茄、西葫芦、韭菜、茄子、辣椒、菜豆、芸豆、姜等。全市建成以留格庄镇为中心的韭菜生产基地,以小纪镇、辛安镇、龙山街道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基地,以二十里店镇、凤城街道、龙山街道、行村镇为中心的番茄生产基地。露地品种主要有黄瓜、番茄、西葫芦、胡萝卜、茄子、辣椒、大白菜、萝卜、姜、马铃薯、菜豆、花椰菜、甘蓝、大葱等。其中,大白菜、萝卜主要分布于留格庄镇,姜主要分布于行村和辛安两镇。
越冬番茄和白黄瓜是全市的特色蔬菜。越冬番茄主要采用一年两作和越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0年,番茄产量 1.35亿公斤,销售额 4.15亿元;2011年,产量1.38亿公斤,销售额 4.35亿元;2012年,产量1.43亿公斤,销售额 4.5亿元。产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 20多个大中城市。海阳白黄瓜保护地栽培面积1.2万亩,分布在二十里店镇、龙山街道、辛安镇、行村镇、留格庄镇、盘石店镇及凤城街道,年产量 6000万公斤,产值 6亿元;露地栽培面积5000亩,产量 1250万公斤,产值 5000万元。2010年,海阳白黄瓜被评为烟台市十大名瓜,“国家级白黄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及白黄瓜品牌打造工作”被列入全市惠民利群实事。
科研与技术推广。2010年,市农技部门组织实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和《海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分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2012年,市蔬菜站组织实施《日光温室西红柿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市在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上,主要选用优良蔬菜品种、结构棚型和设施材料,采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土壤消毒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标准园创建。全市蔬菜标准园位于二十里店镇纪疃村,占地 600多亩,建有高档日光温室大棚 273个,设施内面积 380亩,主栽品种为越冬番茄和越夏黄瓜。园内推行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集约化育苗、肥水一体化、生物物理防控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2010年 1月,标准园被农业部确立为园艺作物标准园。2012年 2月 29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技术创新现场观摩会在海阳举行,现场观摩标准园的水肥一体化、生物菌肥应用和土壤消毒熏杀线虫等创新技术。
亚沙会蔬菜供应。2012年,市农业局根据亚沙会蔬菜供应要求,在全市筛选 6个蔬菜供应基地,结合基地各种蔬菜茬口安排,从选种、施肥、定植、用药、生产管理等环节进行技术跟踪,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达标。筹措资金 20万元,购置农残速测仪 18台套,并聘请专家,培训检测人员,满足赛会期间市区批发市场、接待酒店、果蔬切配加工厂及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需要。4月下旬~6月下旬,市农业局对城北批发市场每半月抽检 1次,共抽检4次,速测样品 2100个。赛会期间,市农业局安排人员驻扎莱西浩丰公司,监督发货 872批次,抽验 139批次、速测 167批次样品,送检 26个样品。
现代化设施有机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全市在方圆街道北城阳村建成首个现代化设施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占地 227亩,总投资 3500万元,推动全市高端蔬菜生产销售企业化发展。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包括2.2万平方米连栋温室、6000平方米现代化拱棚温室和 6000平方米日光温室。
【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全市围绕种子、苗木、果品等检疫对象,重点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等检疫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条幅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植物检疫条例》、《山东省农业植物检疫办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等法规、规章宣传。每年春季,市农业局组织一次植物检疫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全市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国外引种单位及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知识、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的识别及防治办法等。通过培训,有力地提高种苗生产经营者检疫意识。规范产地检疫工作制度,由制种单位填报《种苗产地检疫申请表》,并报检,以控制有害生物传播危害。全市检疫小麦原种田10处、6个品种、1万亩;检疫小麦制种田 40处、4.5万亩;检疫花生制种田 12处、4000亩;检疫蔬菜育苗田 15处、10个品种、1000亩;检疫果树苗木 15万株。
病虫害发生及测报。全市农作物病虫害大部分地区以常发病虫害为主,发生较重的虫害有:麦蚜、一代玉米螟、二代玉米螟、蛴螬、菜青虫、棉铃虫、小菜蛾、美洲斑潜蝇、苹果黄蚜、苹果绵蚜、苹果叶螨、梨木虱、桃小食心虫、黑绒金龟甲;发生较重的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玉米叶斑病、玉米粗缩病、花生叶斑病、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梨黑星病、梨白粉病、梨锈病、葡萄霜霉病、番茄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草莓灰霉病、白粉病、黄瓜霜霉病、角斑病、枯萎病、辣椒病毒病、西葫芦灰霉病,斜纹夜蛾、白粉虱、花生蛴螬、小麦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等偶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上升,逐渐发展为重要病虫害。
全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常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为主,并开展蔬菜、果树测报工作,每年编发病虫情报 13期、600余份;对 60余种主要病虫害实施监测,共发布预报39期次,预报准确率95.4%以上。
病虫害防治。2010年,全市病虫害发生总面积460.4万亩次,防治 633.8万亩次,挽回粮油损失3410.84亿公斤,挽回蔬菜损失 1445.64亿公斤,挽回果品损失 6725.76亿公斤。其中,推广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施药技术,防治蚜虫、一代粘虫、白粉病和锈病 30万亩,防治玉米穗虫 8万亩,防治花生叶斑病 25万亩,防治苹果落叶病、小叶病 4万亩。
2011年,病虫害发生总面积 467.80万亩次,防治614.3万亩次,挽回粮油损失 3277.55亿公斤,挽回蔬菜损失 1611.74亿公斤,挽回果品损失 6176.56亿公斤。其中,防治小麦蚜虫、一代粘虫、白粉病和锈病 37万亩,防治玉米穗虫 10万亩,防治花生叶斑病 25万亩,防治苹果落叶病、小叶病 10万亩。
2012年,病虫害发生总面积 424.70万亩次,防治609.60万亩次,挽回粮损油失 3421.76亿公斤,挽回蔬菜损失 1772.82亿公斤,挽回果品损失 6074.43亿公斤。其中,防治小麦蚜虫、一代粘虫、白粉病和锈病 30万亩,防治玉米穗虫 9.5万亩,防治花生叶斑病 26万亩,防治苹果落叶病、小叶病 8万亩。在全市组织实施山东省农业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 100万元。以六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为重点,带动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全面开展。其中,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在留格庄镇和行村镇全程承包防治各 1万亩。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控制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产量损失下降 5%以上,防治成本降低 10%以上,亩节本增效60元以上。
绿色食品发展。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2010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5个,绿色食品 3个;2011年,认证绿色食品 1个;2012年,认证绿色食 10个,有机食品 1个。三年累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5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7万亩;举办“三品”认证培训班 5场次,电视讲座 2次,培训农民 6万人次。
【土壤肥料】2009年 6月~2010年 6月,承担农业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到 2012年末,全市新安装滴灌设备的大棚 1.8万个,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 2.2万亩。
2011年2月,开展土壤墒情检测工作。根据土壤类型、地势和水浇条件,选择 10个监测点,在土壤封冻前和解冻后,每月进行两次以上土壤孔隙度、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检测,编纂墒情信息。根据土壤墒情检测结果,进行当前墒情分析、气象预测,根据不同作物栽培期,提出农事建议,向上级部门报告,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012年 8月,开展为期一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在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管区、城市郊区,每 150亩选取一个点;在一般农田、果园、蔬菜种植区,每 500亩选取一个点。每点采集一个混合土壤样品,共采集土样 355份,送交指定化验机构,检测土壤中汞、铬、镉、铅等重金属含量,为后期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市农业局连年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到 2012年末,累计采集、化验土壤样品 9800个、植株样品308个,提供技术参数 5.05万个;进行小麦、玉米、花生、地瓜、蔬菜等肥料试验 96处次,累计推广应用配方肥 4200万公斤,全市 80%的农田应用配方肥。2010年,开展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和低产田改造工作,推广应用有机肥、免耕肥。
【农村沼气】户用沼气。2006~2012年,全市连续承担国家、省和烟台市各类沼气建设项目 7个,累计建设户用沼气 2.39万座。通过项目建设,在全市 10个镇建成沼气示范村 68个,示范带动 400余个村。
工程沼气。2009~2012年,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惠民利群实事,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市财政累计拨款 154万元,扶持在养殖场、蔬菜大棚内建设20立方米以上各类工程沼气池585座。
沼气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海阳市承担国家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县项目。全市建成 1个市级综合服务中心站和 7个镇级区域化服务站,镇级服务站分布在郭城、徐家店、朱吴、发城、小纪、盘石店和辛安等镇。市、镇两级服务站主要负责对沼气技工进行培训,并负责沼气配件供应、实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利用、承建沼气池、开展沼气维修服务及应急事件处理等。
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设。2012年,海阳市承担山东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采取“政府+企业 +农民合作社 +农民”的合作投资方式,在全市建设四处生态循环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基地,总面积4600亩。其中,盘石店镇建设的生态示范基地 700亩、发城镇建设的“畜—沼—葡萄”示范基地 2700亩、烟台市百淳怡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蔬菜示范园 500亩、留格庄镇建设的茶叶示范园 700亩。全市还承担烟台市级农村户用沼气示范项目。其中,在小纪镇秀家疃村建设沼气池 4座、400立方米,集中供气 150户;留格庄镇外岛村建设地下水压式沼气池 10座、1500立方米,集中供气 600户。
【农业执法】市农业局健全农业执法队伍,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2011年 1月,市农业局成立农业监察大队,专门负责农业执法工作。
涉农法律法规宣传。市农业局每年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进行轮训,轮训内容包括涉农法律法规、农资辩假识假知识、农资使用方法等,并通过电视、报纸、明白纸、通告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打假护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高毒农药产品禁用。2011年,全市全面禁止经营、使用高毒农药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
农药登记备案。在全市 160多家农药经营单位和业户中推行农药产品登记备案制度,登记备案农药品种2970余个。
放心农资下乡。每年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提高农民维权能力和质量安全意识。
农资打假。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市农业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通过专项治理行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三年累计抽查农药标签 600多个,查处不合格农药产品 480多公斤,查处违法案件 50多起,立案查处违法经营案件 26起,收缴高毒农药 12公斤,检查鼠药市场 19个次。
农资协会建设。市农资质量安全协会成立于 2009年8月,到 2012年,共有会员 445人。协会带领会员围绕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目标,通过信息交流、技术培训指导、农资推介,倡导会员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资产品,提高全市农资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