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3&rec=104&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 3398件,按时办结率100%。2011年,办件总数 3643件,比上年增长7.2%。2012年 12月 24日,海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政务中心使用面积 8300平方米,共分三层。一层主要安排统一受理平台及人社局、中介机构、银行办公,共 111个窗口。二层为政务服务区,主要安排建设、国土、国税、工商等 16个单位办公,共 112个窗口。其中,设置一个综合窗口,由行政服务局安排专人对 16个只进事项、不进人员单位的相关事项实行代办。三层为行政服务局办公区和职工食堂。政务中心共承办33个部门的 502个审批、服务和收费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市民“进一个门、办所有事”。作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有益补充,政务中心还进驻 11家中介机构、2家银行和 1个商务中心。在政务中心集中办公的工作人员共 210余人,日均接待办事、咨询群众800多人次。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涉企服务上,按照“服务至上、发展为重”理念,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
开展走访调研活动。2010年,市行政服务局在全市筛选 30余家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对有关部门涉企收费情况进行走访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2011年,走访调研企业 15家,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 30余条,并撰写报告,进入决策。
实行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不受现行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和作息时间限制,简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从审批手续办理到企业投产经营,安排专人负责,并通过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保持与项目责任部门、企业负责人及职能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进展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投产。
严格首接责任制。从服务理念、范围、质量上更加完善首接责任制,工作中做到“一口清、一纸明”,第一位接待申办者的工作人员要负责一次性解释清楚所有问题,一次性交待清楚应备齐的各种申办资料,一次性算清要交纳的各项费用,并保持与申办者的通讯联系,随时解答疑问。
建立登门服务制。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进行登门服务,受理企业咨询,详细解释审批程序、流程及缴纳规费等政策,帮助企业准备相关材料。在办理完申办事项后,由市行政服务局工作人员将申办证照等送达申办者。
实行工作人员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制定《工作人员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服务局工作人员每人联系 2家民营企业,通过走访、电话或者信函方式,每月联系或走访民营企业一次,监督检查有关职能部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情况,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
坚持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服务局牵头各职能部门,按照“制度、时间、内容、重点、分工、责任”六明确的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重点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涉企服务工作,解决涉企服务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合力。
完善深化并联办公制度。加强园区、企业、服务局、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抓好职能部门涉企服务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的统一调度,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重点工业项目审批,服务局都要组织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同时介入,一次性勘测,准确出具联合验点意见。重新调整涉企服务 59名分管领导和 60名联络员,通过定期业务培训、走访座谈和年终评选优秀联络员等形式,不断提升联络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办事能力。
【考核督查】制定涉企考评办法,规范部门进企检查收费、罚款行为,认真受理查处企业的投诉,确保全市经济发展环境高效有序。
2010年,市行政服务局修订完善《软环境建设考核办法》,按照《岗位目标考核的意见》工作要求,组织三区、三街道 430家企业负责人、183名民众代表、17个镇区街道负责人和 30位市级领导,全年分两次对 31个重点涉企服务部门进行集中评议。深入明查暗访,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受理查处企业投诉举报,全年累计受理企业各类投诉及网上投诉咨询 15起。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检查预批许可制度,审核各行政执法部门进企检查资料257份。严格执行进企收费申报制度,对进企收费严格把关,核实每份收费申请的依据、标准、金额,按最低标准开具收费许可通知书。
2011年,先后两次组织三区、三街道 235家企业负责人、80名民众代表、28位市级领导和 17个镇区街道主要负责人,对 44个重点涉企服务部门进行集中评议,综合考核打分。全年共开具执法检查通知书 5份,按最低标准开具收费许可通知书 106份。全年累计处理企业和个人投诉 13起,满意率100%。
【提速增效】 2012年 3~6月,市纪委牵头组织行政服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全市所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收费事项进行清理规范,重点压缩现场踏勘、后台审核、领导签字等环节的办理时限,增加即办件比率。通过清理规范,取消 14个审批和收费项目,所有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5%,最高的压缩70%。本着“应进必进、不进则废”的原则,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行政审批职能授权到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后,着力推行建设项目联合办理和重大项目代办工作。对政务中心内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窗口单位做出行政许可的建设项目,由行政服务局担任或指定建设项目牵头单位,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采取集中审查、联合踏勘、并联审查会签等形式,将原来的“串联式”审批改为“并联式”审批,有效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在建设项目联合办理的基础上,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项目,按照“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专人负责、全程服务”的原则,由行政服务局牵头,相关窗口单位参与,实行全程免费代办,将审批时间压缩 70%以上。
【便民服务】 市行政服务局积极推行统一受理登记、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保证业务工作规范高效;积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便民服务新形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网站,设立网上咨询、大厅指引、评价投诉、表格下载等栏目,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规范管理】 2012年,市里投入 400万元建设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察,促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公正、透明。建立一套集行为规范、工作程序、运行模式、管理办法、监督考核和评先选优为一体的制度体系。实行行政服务局科长周例会、窗口单位首席代表月例会、进驻政务中心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季度例会制度,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每季度考核通报一次,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同时发至进驻市民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开辟工作动态、窗口风采、学习园地等多个贴合实际、形式各异的板块,营造政务服务中心的文化氛围。
【社会监督】 2010~2012年,强化社会监督约束机制,聘请 20名企业负责人作为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员,负责监督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收费情况及反映传递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制作和发放行政服务工作征求意见函,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电话举报和网上投诉等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申请人到政务中心办理事项时,先在专设的统一受理登记窗口进行初始登记,并通过网络系统转到各窗口办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对超越时限、违中心安排专人对窗口的服务质量、办理时限、廉政情况反程序等行为,系统将按轻重程度分别亮黄灯或红灯警等进行电话回访,回访结果输入评价系统。告。事项办结后,评价系统给予评价。同时,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