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98&run=13

概况

明洪武四年(1371年),山后人张匡合迁入今凤城先锋村东南角安家并建村张家庄

明洪武十年(1377年),大嵩卫指挥兼镇抚蒋懋修之先人从张家口迁入,在今凤城
正西0.5公里处建村蒋家庄。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朝廷在望石山之南,龙头港之北,张家庄、蒋家
庄所在地设置大嵩卫。
明永乐年间(1407-1424年),从江苏、安徽、湖广、福建等地移民大嵩卫。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卫设县后,县城设于大嵩卫驻地,称在城,后改称城里

1942年9月16日,八路军解放海阳城,城里改称凤城。以凤城城内十字街为界,
分设4个里,本村位于西北方,为二里。1945年,4个里分为7个村,本村为巩固村、
建设村。1948年,7个村又合并为4个村,本村仍为建设村。
建设村位于凤城十字路口西北方,地处东经121°14′,北纬36°42′。东邻统
一村,东南接先锋村,南靠胜利村。北依望石山,南面黄海,东与高尔夫球场相望,
西与烟凤公路相接。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7.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498户,1419人。有荣、赵、李、王、鞠、高、张、成、黎、刘
、罗、宋、许、耿、邹、臧、冯、杨、纪、汪、于、戴、马、徐、薛、辛、邱、祁、
姜、董、陈、孙、隋、包、黄、蓝、周、乔、解、胡、林、莱、骆、孟、史、冷、石
、丛等48姓,除1户为满族外,其余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荣、李、赵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万元。2002年,农
村经济总收入4542.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7%
、57%、27.3%,人均纯收入2500元。

大事记

清康熙年间荣姓村民挖建“四眼井”,深20米。今仍保存完好。
1939年4月日军飞机轰炸城里,南高小被炸毁,连同民宅,共毁房百余间。
1940年2月10日日军侵占城里。
1941年1月国民党第二十六旅秦毓堂暗地投降日军,与之达成秘密协议,率部进
占城里,日军撤离。
1942年9月16日国民党投降派秦毓堂部接连被八路军击溃,其残部逃窜,海阳县
城及境内大部村庄解放。
1947年11月7日国民党军队整编五十四师(师长阙汉骞)进攻胶东,窜入海阳侵占
凤城。占据凤城及周围部分村庄35天,杀害干部群众众多人,造成极大地破坏。12月
11日从海上逃窜。
同年开展土改复查运动。本村地主分子鞠守宾(城里副镇长、国民党区分部委员
)、鞠馥亭(国民党区分部书记)被枪决。
1949年7月狂风暴雨,海啸成灾。
1955年成立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三个初级社并为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2年本村通电。
1980年始建龙凤池,翌年竣工。省及烟台市水利局的领导莅临视察。
1981年10月本村开始用上自来水。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5公斤,总产18.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25公
斤,总产40.56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50公斤,
总产比1978年增长了71.5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10公斤,总产73.2万公斤。20
02年,粮食亩产651.5公斤,总产58.9万公斤。
1955年,有帆船2只。1978年有机动船14只。2000年,有机动船31只,渔业产量
112吨,收入93万元。
1983年,果园面积达到6.7公顷。2000年,果园面积达到10.7公顷,收入达11万
元。
1999年,建养鸡大棚16个,占地1.3公顷。本年,全村从事养鸡、狐狸、貂、猪
、羊、牛者20户,收入达25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714.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6.4万元,林业收入11.4万元
,畜牧业收入296.7万元,渔业收入316.9万元,其它收入3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期,本村仅有粉坊1座,油坊2座及修船、纺线、织小机布等小手
工业,收入仅够自给。1962年,村集体建面粉厂,职工4人。1963年,集体建自行车
维修部,职工2人;红炉,职工3人;木工组,职工8人;建筑队,职工12人,压鞋铺
,职工3人。1978年,建农机修理厂,职工3人。1980年,建塑料厂,职工19人。198
2年,村集体建工艺品厂,职工25人。1992年,村集体建汽车修理厂,职工10人。
至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6人,收入2586.9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417.
1万元,建筑业收入169.8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
、电气焊部、修理店、商店、饭店、食品店及个体交通运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86人,收入1241.5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94.6万元,服务业收入76.9万元,
商饮业收入97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海阳城解放后,城内四个村即统一设完全小学。1948年学校停办
。1948年冬复学,建凤城初级小学,学生80人。1950年,改名凤城完小,学生180人
。1970年,成立凤城联中,由联办村共同出资修建校舍,教职工20人,学生300余人
。1972年,建立建设小学,教师6人,学生6个班,206人。1981年,成立凤城中心小
学,学生168人。1998年,建设小学并入凤城中心小学。2001年,凤城中心小学有学
生288人,学校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
中专院校者40人。村民有5人获得农艺师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过着吃糠咽菜、衣不遮体的贫穷日子。建国后,村民生活
水平逐步提高。1978年,全村收入8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40辆,摩托
车170辆,电话380部,彩电380台,冰箱300台,洗衣机240台。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街道极不整齐,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
平方米。1987年,村统一规划街道和房屋建设。规划新房区7.3公顷,投资140万元,
新建民用平房26400平方米,民用楼房14栋;投资50万元,建起商品楼,占地面积93
1平方米。全村街道修整一新,常年有人管理。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0年,建立村合作医疗站。1972年,投资12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73年,实行幼儿免费入园。1980年,投资8万元,村民用上了自来水。1986年,
实行对孤寡老人免费入敬老院。1988年,投资整修、管理街道。1994年,投资7万元
,安装闭路电视。1995年,投资8万元,安装程控电话370多部,率先成为全镇电话普
及村。1997年,村集体出资为村民办理了财产保险。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荣景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6年,撤二里设巩固村、建设村,各设党支部,分别由高连修、张庆瑞任党支部书记
。在党支部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土改、参军、支前运动。1948年,两村合并为建设村
,党支部书记黎守成。1949年,村党员身份公开,时有党员20人。2002年,全村有党
小组3个,党员43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庆瑞、徐广安、成秉全、宋学斌、李
炳瑞。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9月16日,城里解放。10月定名凤城,设一、二、三、
四里,本村为二里,里长先后为鞠馥亭、赵毅南、李振才、荣景玉。1945年,四个里
分设7个村,二里分为建设村、巩固村。建设村村长为张庆瑞,巩固村为高素贞(女)
。1948年,7个村并为4个村,巩固村并入建设村。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
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称村民委
员会。曾任行政主要负责人有高素贞(女)、张庆瑞、鞠兆禄、沈友庆、荣志福、赵永
基、徐广安、成秉全、荣维泰、赵宗义、李忠喜、荣锡录、李炳瑞、冯全瑞、杨立军

人物

人物简介荣显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举人。
赵铭义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进士。
鞠捷昌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举人。
鞠国香(1866-1937)字人池,出身于小康之家。自幼颖慧好学,中秀才、补廪生
,选入县学深造。“戊戌变法”失败后,鞠国香等生员组织起琼林读书会,继续传播
维新思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中举人。
鞠国香见清政府腐败,矢志不仕,致力于教育事业。曾办润圃义塾,亲自执教,
免费吸收贫民子弟入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兴学堂,鞠国香与进士高
汝 协助知县陈礼森,在城里创建本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并任校长。袁世凯颁发《
天坛宪法》,反对新学,致使高等小学堂夭折。鞠国香义愤填膺,联络城乡知识分子
、青年学生、开明士绅奋起抗争,使高等小学堂得以复兴。1932年,鞠国香的同学王
澄溪任伪“满洲国”某县县长,聘其任秘书。鞠怒,与之绝交。1934年,鞠国香任海
阳县志馆总纂,与刘勃等续修《海阳县志》,历时三年,纂修成志。时因战乱,未及
付梓。后,毁于土改复查运动。
鞠国香一生致力于文教事业,被誉为“文苑之铎”。72岁病故。遗著有《润圃诗
集》、《晚香文稿》、《起居随笔》、《教育集锦》等,历经世变,损毁无存。
赵春旭(1919-1945)抗日战争时期入伍,1945年牺牲,时任团长。
荣连升(1925-?)青岛沧口战斗中牺牲,时任连指导员。
荣振铎(1928-1999)曾任中共重庆市长寿县委书记,四川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赵维之曾用名赵培原。1924年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辅仁大学肄业,曾任国
民党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鲁青分署科员、青岛儿童急救会干事。1949年参加中国民主
同盟。曾任民盟天津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九三学社天津市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天
津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常委、秘书长、副主席;第九届
中央副主席、中央组织部长。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兼
副秘书长。
周兆春1926年生,曾任32167部队师政委。在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多次受奖,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又立新功。
高化堂1926年生,曾任温州市武警部队大队长。
汪新胜1927年生,参加过淮海、上海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曾任班长、排长。被
三十八师命名为战斗英雄。
许捷先1932年12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班长、调
度员,厂办公室文书、秘书,供销科长,造纸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经理、外经处处长
,山东造纸总厂西厂经营厂长等职。先后发表经济技术、管理论文16篇。曾获省、市
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守宇1955年生,祖籍海阳城里(今建设村),著名加拿大籍华人。曾任加拿大国
际教育基金会暨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加拿大总理2001年访华团成员,加拿大布兰
顿市商务大使,加中贸易理事会资深会员。
烈士名录荣连升赵春旭徐学文
王家祥赵培玉赵日旭黎文卿王忠机
王忠元

撰稿:成秉全审稿:李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