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94&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王瑾从“小云南”迁至望石山西庙岭居住。因避风
害移居城里之西。后因受大户歧视,复居原址,命名逍遥村。明崇祯年间(1628─16
44年),王治寻宗至此地。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因建砖瓦窑,更名窑上村。另
一说为明万历年间,建村时有一古庙,庙内铁钟上铸有“逍遥”二字,故取名逍遥村
。后村南建一砖瓦窑,遂更名窑上村。
窑上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2′。东靠望石山,西
与黄家村、庙头村相邻,北与西河崖村相接,南与黄海相望,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南距街道办事处驻地1公里,北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317户,954人。有王、徐、纪、刘等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
较多的是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5万元。2000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
70%、10%,人均纯收入4448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8亿元。第一、二、三产
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0.4%、99%、0.6%,人均纯收入4717元。
大事记

1942年9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6年秋村成立互助组2个。
1947年11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进犯凤城及周边村庄期间,村民被炮弹炸死2人,
伤1人。其间,村民帮助解放军挖战壕5000多米。
1965年秋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同仁的支持下,王旭坤及其侄子王定基由济南回村,
建起全县第一个羊毛衫、手套、袜子加工组。本村成为海阳羊毛衫加工的发轫地。
1973年本村始用电网供电,为海阳县使用电网供电最早的村之一。
1976年秋王炳骧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建起村第一个羊毛衫厂,为后来的羊毛衫
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7年村投资3000元,购买电影机1部。
同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建起容水200立方米的水塔,为海阳县吃自来水最早的
村庄之一。
1982年村集体投资10万余元,建起海阳县索具厂。
同年村集体投资20万元,建起海阳县水暖器材厂。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本村被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
1990年村民移风易俗,集资10万元,建起去世村民纪念堂。
1992年村集体投资买联合收割机,为凤城镇使用联合收割机最早的村庄。
同年本村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4年本村被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
1995年8月村委被山东省民政厅、人事厅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
1996年10月本村被海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十大专业村”之一。
199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来村视察工作。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量1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80公
斤,总产量44.8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50公斤
,比1978年增长了17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71.5万公斤。2002年,
粮食亩产596公斤,总产44.1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9.1万元
,畜牧业收入29.6万元,其它收入34.3万元。
第二产业1938年,开设大成线庄,有袜机4台,常年产袜400打,1944年停业。另
有油坊、砖瓦场等小手工业,从业人员45人,收入微薄。1965年,成立来料加工毛衫
组1个。1981年,成立以王胜基为代表的个体毛衣加工户。1984-2002年,发展个体毛
衫企业13家,参与户数260户,从业人员850多人;固定资产总值达1.5亿元,收入1.
65亿元,利税346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56人,收入18558.7万元,其中
工业收入17851万元,建筑业收入707.7万元。
第三产业1938年,村办起了粮店,规模不大,收入仅供自给。改革开放后,村先
后发展起理发店、电气焊加工部、修理店、商店、饭店等。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
员达96人,收入130万元,利润13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9人,收入115.
3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49.2万元,服务业收入15.6万元,商饮业收入50.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王兴国、王乐国创办窑上义塾,为当时县
内最好的义塾。知县张元鼎撰文称赞:“邑民王兴国、王乐国农夫也,乃首倡醵金置
地若干亩,复捐年节束于村设义塾,延师以训同村之子弟,何其壮哉!”。1931年,
成立窑上村小学,教师5人,学生30人。1997年,村小学合并到西河崖小学。自建国
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26人;村民有5人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7人获助
理农艺师职称,40人获技术员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多数年份人均粮食85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01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
398公斤,全村总收入28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50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76辆
,摩托车265辆,电话450部,彩电450台,电冰箱200台,洗衣机156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
面积不足5平方米。1989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1992年,村统一规划,投
资380万元,建别墅楼16栋。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38.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1994年,村集体投资25万元,扩建水塔1个,解决了本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
1999年,村集体投资16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王选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个党员。194
3年成立党支部,王选奎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成立了2个互助组,先后
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1945年2月,组织支前队20余人,随军参加万第讨
伐赵保原战斗。1949年10月,本村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20余名。2002年,全村有党
小组5个,党员44人。自1948年起,有王同进、王德志、王德更、王悦奎、徐京坤、
王同进、王同仁、王建堂、王瑞先、王炳骧、王培华、王国航先后任党支部书记。1
997年1月起,王国航任党支部书记。自王国航任职以来,村党支部多次被中共烟台市
委、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
妇女等组织。先后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显武、王德真、王同进、王德林、王同
仁、王德林、王建堂、王炳骧、王培华、王国先、王忠谊、王国航、王清田、王忠全
。1999年5月,王忠全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王兆先(1928-?),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某部参谋长。
王忠厚1925年生,1945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共海阳县委秘书,1947年南下后曾任
湖北省委宣传部长、湖北省援外办主任等职。
王佑先1928年5月1日生,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曾任缉私员,干事,交易
所主任,财贸部副部长、部长,区商业局局长,青岛石油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等职,
高级政工师。立二、三等功各1次,多次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发表的政工论文获市
、局奖励。
王华基1929年生,1947年参加工作。南下福建后,转医学院附属医院任院长。
王忠洛1931年生,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部队侦察连长。195
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转业到湖北省人民银行任纪检书记。
王恒先1939年10月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配到青岛先后任三十六中学教师、团委书记,二十中学校长,三十四中学党支部
书记,十八中学校长等职。
王永基1940年生,中共党员。曾任青岛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王炳骧1943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时,被烟台地区
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
王国航1950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92年任村委主任,1997年任村支部书记。在
任村委主任期间,1995年被山东省民政厅、人事厅评为优秀村委主任。
成玉美1953年生,中共党员。1990年起任村妇女主任。2000年9月,被国家计生
委评为全国优秀计划生育中心户组长。
王新基1955年4月生,中共党员。海阳市人大副主任、市长顾问、海阳总商会会
长、海阳恒大毛织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4月,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王明基1957年9月生,烟台华联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4月,被评为烟台市
劳动模范。
王卫田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海阳正大毛衫有限公司总经理。1985-1990年,
先后任海阳市第二毛衫厂副厂长、厂长,凤城、辛安、大阎家镇副镇长。1998年10月
,创办海阳正大毛衫有限公司。曾获海阳市、烟台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王庆禄1961年6月生,海阳市龙翔毛织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4月,被评为烟台
市劳动模范。
烈士名录王国田徐景良王立先
王旭文王甲先王世昌王志先王忠政
王华先

撰稿:王忠全审稿:王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