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8&run=13

概况

明洪武四年(1371年),徐日辉、徐月辉、徐星辉兄弟三人,从江苏无锡县迁此建
村。大份居北曰上房,二份居中称中房,三份居南名下房,合称三房村。解放后三村
合一,改称中房村。
中房村位于海阳市城区南部,地处东经121°11′,北纬36°43′。东与联
合村为邻,西与西大滩村相接,北与赵家庄山泊相连,南与羊角泮港相望。距凤城5
公里,距海阳市政府驻地8公里。原属凤城镇,2001年12月划归经济开发区管辖。
全村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2.67公顷,大棚26.67公顷,苹果
26公顷,适宜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632户,1730人,有徐、姜、王、崔等4姓,均为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0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比重分别为84%、12%、4%,人均纯收入3710元。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
1946年本村成立第一个合作社(村社)。
1980年2-10月建起凤城镇第一家粉丝加工厂。厂区占地0.8公顷,厂房38间,建
筑面积909平方米。
1981年投资19万元,建起梅花连接井5眼,500立方米的水塔1座,全村从此吃上
了自来水。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9年投资10万元,建成灌溉面积100公顷的水利工程。
1995年在村南规划出畜牧养殖区20公顷,有7户入驻从业。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总产26.1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亩产630公斤,总产113.4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920公
斤,总产165.6万公斤;苹果26公顷,收入70万元;蔬菜大棚26.67公顷,收入200万
元。2002年,粮食亩产356公斤,总产43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2690万元,其中农业
收入2171万元,畜牧业收入89万元,渔业收入43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铁业及条货加工等,从业人员20多
人,收入仅够自给。1966年,全村妇女组织起来从事地毯、提篮加工业,1981年收入
14万元,最多者户收入2000多元。1966年,建起面粉加工厂,职工5人。1980年,办
起粉丝加工厂,解决100多劳动力就业,收入21万元,利税4万多元。2002年,第二产
业从业人员420人,收入39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14万元,建筑业收入84万元。
第三产业新中国建立后,村办起了代销店,规模较小,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
村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商店、理发店和电气焊及修理业等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40人,收入11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1万元,服务业
收入15万元,商饮业收入2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7年,始建中房初级小学。1966年,成立中房完小。1970年,成立中
房联中,有教师8人,学生280人。1982年由联中改为学区小学,教师10人,学生360
人。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是半糠半菜,极为艰难
。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人均粮食500多公斤。2000年,全村收
入3082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3500元,有各种车辆300辆,摩托车300多辆,电话3
50部,彩电500台,电冰箱200台,洗衣机12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为草房。1984年,村
委在村东北面安排新房区,由镇政府农房办统一规划街道,每5户1排,5排为一个方
,每方25户,道宽10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9年,成立村合作医疗站,医生4人,其中1名兽医。从此小病不进大
医院,方便了群众。1975年,实行幼儿免费入园。1979年,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电
网供电。1981年,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1981年,投资19万元,修建自来
水蓄水池,全村用上自来水。2001年春,全村安装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2月成立党支部,徐子田任党支部书记。之后,先后任
党支部书记的有徐德诚、徐子山、徐殿军。1958年9月至1960年2月,本村分为两个党
支部和两个生产大队,属凤城镇第一管理区。第九党支部徐洪书任党支部书记,第十
党支部徐子山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并为一个支部,徐殿军、徐洪书先后任书记。1
964年“四清”运动后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徐殿升任党支部书记2年,徐孝经任党
支部书记9年。1976年徐洪书任党支部书记。1986年起,徐孝前任党支部书记。2002
年,全村有党小组8个,党员58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0月,设村公所。1943年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
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徐万寿、徐吉顺、徐景先、徐德贵、徐洪书、徐德奎、徐书田
、徐子山、徐景俊、徐奎占、徐德周、徐前芝、徐奎民、徐德泽。1999年4月,徐孝
前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徐殿开1925年11月生,1947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转到地
方,曾任福建省外汇部部长。
徐庆亭1930年生,1947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归国。曾任苏州丝绸工学院党委书记。
徐德堂1932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会员。1955年就学于
南京工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海军第五研究所、海军后勤部设计研究局、海军工程设
计研究局等部门工作。1982年任海军工程设计研究局机场室工程师。多年从事海军工
程设计研究,成绩显著。曾参加多项海军工程施工及海南岛乐东机场10公里输水外管
线、多高层住宅小区、中日合资蔬菜研究中心实验楼设计和反应堆换料废水除硼研究
工作。其设计的197(一期)主体工程,因设计合理,技术先进,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
奖和科学进步一等奖各1次。撰有《反应堆换料废水除硼研究实验报告》等论著。
徐文高1953年1月生,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济南军区通信团排长、
教员,通信部参谋、处长,总参四部一局参谋,某师副师长,总参四部一局副局长,
北京总参电子对抗处处长。1992年在军区司令部立三等功1次,1994年在总参四部受
嘉奖1次,1995年受军区党委嘉奖1次。
徐守斌1947年1月生,1968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山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
烈士名录徐京庆徐子见徐明芝
徐文起徐文周徐文虎徐德善徐龙芝
徐景新徐景德徐殿才徐奎先徐兰芝
徐教芝徐延寿徐殿瑞徐延年徐德荣
徐德洪

撰稿:徐德泽审稿:徐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