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苇夼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44&run=13

概况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韩姓自韩家庄迁此建村。因建村处为积水之沟夼,
芦苇丛生,故命村名韩家苇夼。另一说,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刘姓来此定
居,命村名花椒店。清康熙初年,韩姓迁来,后刘姓迁至亭子口村,遂改村名为韩家
苇夼。后有李、隋、王等姓相继自外地迁入。
韩家苇夼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0°59′,北纬37°03′。北与徐
家店村相邻,西与李家苇夼村相连,南与王家山后村交界,东与修家苇夼村接壤。隶
属徐家店镇。北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4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花生、苹果。
2002年,全村有420户,1230人。有李、韩、隋、王、田、程、于等7姓,均
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为李、韩2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6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1
9%、52%、29%,人均纯收入3320元。

大事记

1941年3月27日(农历二月三十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79年12月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用上自来水。
1995年春安装闭路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75公斤,总产9万斤。1978年,粮食亩产253公斤,总
产27万斤。2002年,粮食亩产436公斤,总产为25.5万公斤。第一产业总收入600万元
,其中农业100万元,畜牧养殖业450万元,其它50万元。
第二产业1920年,李向仁开设石灰窑,有工人6名。另有网扣、纺织等零星工业
,从业人员50多人,收入半自给。建国后,集体办起了粉坊、油坊。1980年,集体建
立石子厂、石灰石厂,从业人员80人。1983─2000年,个体建石子厂14个。2002年,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60人,总收入1652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商店及修理业、运输业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人,总收入910万元,其中运输业340万元,商饮业
520万元,服务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以前,与附近几个村联办私塾。1941年,村成立初级小学,194
3年改为完小。1969年完小撤销,成立联办中学,学生300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
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7人,其中考入清华大学1人,中国人民大学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大部分村民靠外出扛活为生。1957年,全村人均收入120元。
1975年,人均收入18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220辆,摩托车80辆,电话1
30部,彩电300台,电冰箱80台,洗衣机11台,VCD186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5平方米。改革开放后,
住房以砖瓦结构为主。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为18平方米。
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村集体投资80万元,安装上自来水和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王言顺在韩家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
员。同年7月,成立党支部。1949年10月,全村有党员28名。2002年,有3个党小组,
党员60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李恒宾、李恒祥、韩玉英、李恒田、李树彦、李玉勤
、韩玉美、韩明水、韩明功、李平才、韩文周、李丰章、李满才、姜吉玉、韩吉理、
韩玉强、李秋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2月,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
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李恒宾、李
恒祥、李恒寿、李恒田、李树彦、韩明水、韩明功、李平才、韩玉积、李满才、隋明
清、王全军、韩玉强、李秋才。

人物

人物简介韩风山(1882-1965)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参加
过塔儿庄战役。其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本人于1965年病逝于烟台。
李贤荣1925年生。1941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四军五支队十六团班长、排长、连
指导员、营教导员。1950年,调空军二十三师任团政委,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
。1980年,任空十一军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
烈士名录韩明亭韩明高王言民
韩文保李恒丰韩玉伦李新才李树海
韩光臣李忠武李树林韩明合韩炳章
李桂才

撰稿:李凤文审稿:李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