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27&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姜、杨两姓共同建村,以两姓命村名姜杨台。后来
林、隋、陈、牟、傅等5姓来此定居,因地处水头村西,改名为水头西山村。后因重
名,根据村庄靠山近水的特点,更名山水庄。
山水庄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20°58′,北纬37°07′。东与小庄
、南水头村相邻,北与田水夼村相连,南与古堆山村相接。前属栖霞县,1958年秋划
归海阳县,隶属徐家店镇。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7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其中耕地41.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甘薯、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50户,420人。有陈、牟、傅、隋等4姓,均为汉族,其中
人口最多的是陈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306万元,人均纯收入3309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是71%、11%、18%。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53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20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
,总产9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00公斤,比1978年增
长1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12公斤,总产12.3万公斤。
1987年,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2000年,全村苹果面积达到16公顷,产
量12万公斤,收入30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17万元,其中农业110万元,畜牧养殖业96万
元,林业5万元,其它6万元。
第二产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人,总收入35万元,其中工业20万元,建
筑业15万元。
第三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收入54万元,其中运输业50万元,商
饮业2万元,服务业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8年成立小学,学生5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
的学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70公斤左右,要靠糠菜充饥。建国后,村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20公斤。2002年
,全村有运输车80辆,摩托车60辆,电话70部,彩电70台,电冰箱2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
方米。建国后,村民住房逐年改建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村成立党支部,牟瑞卿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
下,成立4个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特、反奸、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10余人,
随军参加万第讨伐赵保原战斗。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牟瑞卿、陈延廷、陈中正、陈交
廷、牟政敏、傅廷章、傅贤卿、陈全喜、陈京文、傅风民、陈仟东、陈京海、傅仟军
。2002年,全村有党员28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50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
年6月,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
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陈京堂、傅显卿、陈全喜、陈全义、陈厚义
、傅风民、陈京海、陈丰宾、牟绍金、牟绍奎、傅仟军、牟绍林、牟胜。

人物

人物简介牟绍宗师级干部。
牟绍祖师级干部。
烈士名录傅作卿傅振卿陈丰财
牟恭

撰稿:陈京文审稿:傅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