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堡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20&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姓来此建村。因村处长沙河畔,官府曾在此设急
递铺,故命名长沙堡村。后尚姓由平度迁入,张姓、牛姓等先后由外地迁来。
长沙堡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7°09′。东与高家
长沙村为邻,南与东季家庄相连,南与矮槐树村交界,西与栖霞市东柳子头、水有兰
、尚家庄三村接壤。原属山西头乡,2000年12月,随山西头乡撤销而隶属徐家店镇。
西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60公里,
全村有耕地135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
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80户,790人。有尚、刘、张、王、牛、徐、管、孙、于、
吕等10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尚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86万元,人均纯收入335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35%、39%、26%。

大事记

1941年3月本村解放。
1944年11月17日胶东军区十四团、教导团等部奉命在本村进行埋伏,截击日伪军
。激战半小时,毙敌120名,俘敌12名,伤敌、缴械无数。战斗中,山东军区一等战
斗英雄任常伦壮烈牺牲。
1947年5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胶东,以飞机轰炸本村,投弹3枚。
1954年成立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2年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9年投资10万元,兴修3个平塘。
同年一次性优惠安装程控电话140部,成为全市电话普及村。
2000年安装上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2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10公斤
,总产36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35公斤,总产47万公斤。
1986年后,村统一调整产业结构,规划土地,栽植苹果、梨等果树。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78.4万元,其中农业171万元,畜牧养殖业9
9万元,其它8.4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织布、制网扣等小作坊,收入仅够自给。改革开
放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服务业,先后办起商店、理发店、饭店、修理店,并发挥
花岗岩储量丰富的优势,办起9个石料开采企业。1991年,引进了石料加工项目,附
带发展起石料运输业。
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00多人,收入305万元,其中工业290万元
,建筑业15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多人,总收入202.6万元,其中运输业182万
元,商饮业14.6万元,服务业6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6年,成立长沙堡完全小学。1980年,长沙堡完小由联办村共同出资
新建校舍,设5个年级,160余名学生。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
生16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村民人均粮食90公斤左右,难以维持温饱。建国后,村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0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350公斤。2002年
,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230辆,摩托车120辆,电话168部,彩电209台,电冰箱8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住房以草房为主。1978年,村统一规划住房建
设,村民全部住上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解放初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15
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0年,刘廷海在梦达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
员。1942年4月,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组织支前队26人随
军参战。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尚同京、尚言福、张子玉、尚言月、尚言先、尚丰凯
、尚培同、于杰、尚言顺、尚言全。2002年,全村有3个党小组,43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
理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
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尚言桂、尚玉兴、尚兆平、尚言先、张子玉、尚言真
、尚丰凯、尚言顺、尚培军、尚言全。
人物
人物简介尚德元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考中举人,位列122名。
尚利强1956年生。广州中山大学毕业。1978年,调入国家税务总局,曾任国家税
务总局司长(副部级)。
烈士名录尚同利尚兆玉尚同兴
尚言玉尚言山尚言平尚言树

撰稿:尚培才尚言成

审稿:尚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