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窑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15&run=13

概况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村,因村处双山之北,故命村名双山后。清光绪年
间(1875-1908年),刘姓迁此居住,以烧窑为业,遂改称刘家窑村。
刘家窑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7°04′。东与韩家
窑村相连,西有西坡山岭相隔,与姜家秋口、孙家秋口、赵家秋口三村为邻,烟青一
级公路在村南横贯。隶属徐家店镇,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5公里。公
路两侧,本村建有饭店、鸿源制线厂、商店、维修部、浴池等,是徐家店镇第二、三
产业发展较快的村庄之一。
全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187户,561人。有刘、崔、潘、王、孙等5姓,均为汉族,
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刘、崔2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8万元,人均纯收入3315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32%、34%、34%。

大事记

1940年9月25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
本村中共党员刘苏被国民党匪徒杀害于燕翅山村。
1941年本村解放。
1953年成立4个互助组。
1955年冬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冬在村西建水库,1960年竣工,蓄水面积1.5公顷。
1980年冬本村始用电网供电,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集体投资3.5万元,村民用上自来水。
1996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九日)市工商局批准设立刘家窑集贸市场。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85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31公斤。1983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8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49公斤。2002年,粮食亩
产506公斤,总产15.2万公斤。
1957年,首次栽植苹果0.67公顷。1983年以来,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栽植苹
果、山楂、葡萄、桃子等。1998年,将原来老苹果园改造成葡萄园,栽植葡萄8.3公
顷,成为烟台市张裕葡萄酒公司葡萄生产基地。2000年,全村水果栽植面积13公顷,
产量37.5万公斤,收入75万元。
改革开放后,养殖业发展很快,几乎家家养殖猪、羊、牛。上世纪80年代中
期,集体投资6万元,建起了养猪场。之后,村民陆续建小型养猪场5个。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72万元,其中农业77万元,畜牧养殖业190万
元,其它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仅有少数小型窑厂、鞋铺等,从业人员20人,收入自给。建国
后,集体小手工业不断发展。1962-1983年,先后建起了油坊、粉坊、磨坊、木匠铺
、编匠铺等,从业人员21人。1984年,村集体投资3000元购买了榨油机,新建了油坊
,后又承包给个体。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2人,收入290万元,其中工业230万
元,建筑业60万元。
第三产业1965年,村集体办起了供销社代销店,规模不大,收入微薄。改革开放
后,村党支部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第三产业,代销店实行承包。烟青一级公路开通后
,先后发展起饭店、商店、电气焊部、维修部、浴池及运输户等。2002年,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62人,收入296万元,其中运输业278万元,商饮业8万元,服务业1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刘姓迁此居住,以烧窑为业。因不会记帐
,遂请了教书先生,成立私塾,教书育人。1941年,成立刘家窑小学。1965年,成立
大窑农中,1967年撤销,并入韩家窑完小,后改称大窑联中。1978年,村投资2400余
元,新建校舍12间,韩家窑村1-5年级与本村小学合并。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
量稳步提高。1997年,村投资2000元,为幼儿园购买教学用具及配套设施。自建国至
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8名。
1988年,联中被烟台市评为市级“花园式”学校。1998年,幼儿园被烟台市教委
评为一类幼儿园。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粮半年糠。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
食250公斤,全村收入8.1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车辆110辆,摩托车25辆,电话
86部,彩电85台,电冰箱20台,洗衣机4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住房破烂不堪,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
足3平方米。1968年,村集体投资,村民出工建成大队大院,有房54间,用于集体副
业生产。1982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1996年,刘家窑村、二十六军坦克旅
、公路局、公安分局、教委、昌盛建筑公司、土地所、城建、晶山水泥厂、安家楼底
村、紫石夼村等单位及辛桂彬、崔悦德、华玉文、李厚孟、李勇、修永起、张炳文、
刘从光等个人,共捐款16万元,修建了军民友谊路(村南北中心大街至烟青一级公路
)。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3年,村投资建立卫生室,由回村医生王德祥夫妇为本村及邻村群众
治病,对老人及重病人上门看病送药。1981年,村投资1200元购买21寸彩电,供全村
村民收看电视节目。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7年,刘苏在姜家涝泊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
党员。1941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先后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
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并开展了反特、反奸、斗恶霸斗争,组织民工6人参加万第讨伐
赵保原战斗。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崔进彬、崔强、刘玉起、崔悦山、刘吉亭、崔京
南、刘玉胜、刘吉军、刘吉伟。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25名。
1998年11月,村党支部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崔进彬、崔强、崔
德、刘玉池、崔悦山、刘学起、刘吉波、刘玉胜、崔军、刘吉军。1999年5月起,崔
军再任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刘苏(1905-1940)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徐家店镇早期党员之一
。刘苏以做鞋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秘密活动,晚上召集青年敲锣打鼓作掩护,宣传
革命真理。1940年,国民党游击队司令徐漱明驻莱阳孙家夼村,叛徒刘吉成趁机到徐
部告密。1940年9月,徐漱明派兵包围了本村,将刘苏、刘玉义、刘沛成等抓走。敌
人对刘苏严刑拷打,逼其供出地下党名单,刘苏英勇不屈,守口如瓶。1940年8月24
日,敌人恼羞成怒,在燕翅山村南河将其杀害,时年36岁。
崔景山(1928-1948.12)中共党员。1947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华野九纵二十
七师七十九团二营任排长。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刘沛君1925年生,1942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区中队、县大队任通讯员、卫生
员,后又到东海军分区独立旅特务团。1950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华
东野战军五十六师十一团工作。后调到浙江省军区杭州军分区兵役局,先后任副科长
、科长,后任余杭市人武部副部长、部长。副师级待遇。
刘沛雨1930年生。1944年在抗日军政大学胶东支校读书。1946年在牙前县粮食局
任主管会计,同年调到山东省交通厅任会计。1947年南下,调华东局交通部任人事科
长。1951年调入国家交通部财务局,先后任科长、副局长、局长,后任审计司司长。
烈士名录崔景山崔谦崔敬
刘玉彬刘玉欣刘玉受

撰稿:刘玉学审稿: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