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10&run=13

概况

明朝末年,先居者自坛山村迁此建村。因村址位于坛山村之南较高的平坦处,故
命村名南台。后因与“难抬”同音,语音欠雅,更名台上村。
台上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0°18′,北纬37°03′。东与韩家苇
夼村山地接壤,西与韩家窑村隔富水河相望,南与安家楼底村相连,北接海阳化肥厂
,在蓝烟铁路与徐海公路交汇处。隶属徐家店镇。北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南距市政
府驻地42公里。
全村辖区包括周围厂矿在内,总面积2平方公里。山岚、丘陵地多,泊地少
,其中耕地47.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220户,670人。有张、于、王、吕、赵、刘等姓,均为汉族
,其中张姓人口居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7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8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
42%、21%、37%,人均纯收入3320元。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打死村民4人,伤1人。
1946年7月实行土地改革,人民政府在本村处决反动地主分子2人。
1949年大多数青壮年男子参军、支前,先后为革命牺牲者8人,伤残2人。其中张
世作兄弟4人参加人民解放军,牺牲2人,伤残1人。
1955年国家在村北修建蓝烟铁路,架设了铁桥。
1956年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8年海阳滑石矿(前晶山滑石矿)在本村建成。
1969年国家商业部在本村征地17.5公顷,投资300万元,修建战备油库,时称69
06工程。1972年4月竣工,改称山东省烟台石油采购供应站海阳分站。
1971年县在本村征地建海阳化肥厂。
1972年县在本村征地扩建海阳农药厂(由原滑石矿分出)。
同年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1年中共烟台市委书记陈建国由县委领导陪同,视察本村山区开发和水利建设

2000年安装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总产约13.5万公斤。到1978年,由于国家
修建铁路、公路,开矿山,建工厂,征占土地24公顷,扣除集体建设及经济作物用地
,全村粮田只有36公顷。1978年,粮食亩产493公斤,总产27万公斤。1983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5公斤,总产28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33公斤
,总产17.6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主要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嘎
拉等。2002年,果园面积8公顷,产量240万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499万元,其中农业475万元,畜牧养殖业22万
元,林业2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村内有做网花、做鞋、轧棉花等小手工业,建起了柞炭窑、砖
瓦窑,从业人员30多人,收入仅够自给。1978年前,有开采滑石者21人,收入6万元
左右。1979年以来,先后办起面粉厂、塑料厂、石子厂、滑石粉厂、石料加工厂、沙
发厂及汽车拖拉机运输等个体企业24个。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人,总收入2
55万元,其中工业250万元,建筑业5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人民公社化后,村集体经营6辆马车
,从事运输。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商店、饭店、理发店
、电气焊部、修理部及运输行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总收入435万元,其中运输业
380万元,商饮业35万元,服务业2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台上小学,1名教师,17个学生。1950年,学生增至32名
。1964年,由1个班增至2个班,2名教师分教4个年级。1974年,发展到4个班、5个年
级,4名教师,学生78名。校舍先后经两次大的翻新。1976年后,教学设施逐步配套
。1994年,本村小学合并到安家楼底育英小学,原有校舍改为镇办幼儿园,分大、中
、小三个班,被评为烟台市先进幼儿园。自建国到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
6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
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1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2
5公斤,全村集体收入15万元,人均分配190元,每个劳动日1.23元,是当时的高收入
大队。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48辆,摩托车32辆,电话118部,彩电170台,
电冰箱26台,洗衣机14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沟夼河道滥流街中。住房以草房为
主,人均住房不足6平方米。1958年,在村东修小型水库1座,将街中心河道移至村北
,填平街道。1978年以来,原有旧房基本翻新成为瓦房,青年结婚住的新房都进行了
装璜,个别农户还盖起了楼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张喜俊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3年1月,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特、反奸、
反霸斗争。1946年,将恶霸地主张世充处死。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
12名。2002年,全村有2个党小组,25名党员。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张世礼、张喜俊
、张世江、张世作、张明照、张世周、张明进、张吉佩、张明兴、张明成。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张明南任主任,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1984年5月,始
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敬合、张世伟、张明星、张士爵、张世
清、张世周、张吉进、张喜俊、张世江、张明进、张明南、张明祝、张平、张明成。

人物

人物简介于双林(1927-1948)又名于道祥。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8月任营长
。在济南战役中,带领部队炸毁敌人工事,冲破敌人防线,使战斗顺利地向纵深发展
。1948年12月,任华东野战军九纵副团长,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张宁1955年2月生,青岛海洋大学毕业。1992年,任交通部北海船厂主管工程师
。曾获青岛市日语比赛第二名。参与了《中国英、日、汉科学技术大字典》海洋学科
的编纂工作。
烈士名录张世九张世忍张世富
张明臣张明典于双林张敬军张士斌

撰稿:张吉佩审稿:张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