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夼堡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06&run=13

概况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因建村处为芜野的山夼,并曾设堡于此,故命村名
为野夼堡。另一说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于姓来此定居建村,因地处山野
沟夼而命村名野夼。后于姓分为三支,各自建村,村名分别为北野夼、南野夼、西野
夼。本村为西野夼,因曾设堡于此,故又改称野夼堡村。
村北有深入栖霞境内3公里的黑石庵,建于明代。原系尼姑庵,因山石多为
深碧色,故称黑石庵。黑石庵为野夼堡村于姓三世祖资助所建,尼姑终老后,于姓地
主雇张姓看庵,张姓遂在此繁衍,形成有二十几户居民的自然村落,为野夼堡村辖地

野夼堡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座落在榆山脚下。东望南野夼村、北野夼村,西
连西季家庄、核桃树村,北接栖霞市老树夼村、安东村。蓝烟铁路及烟青一级公路在
村后通过。隶属徐家店镇。
全村有耕地84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苹
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36户,669人。居民有于、张、王、刘、朱、祁、管等7姓
,均为汉族,以于姓居多。
195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6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4.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14%、84%、2%,人均纯收入3273元。

大事记

1941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8年夏遭受特大冰雹袭击,苹果及其它农作物损失严重。
1999年建成规模化肉食鸡饲养小区。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不足百斤。1978年,粮食亩产233公斤,总产16万公
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06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73公斤
。2002年,粮食亩产486公斤,总产27万公斤。
20世纪70年代,村里有多处果园,建有果业队,专门从事果树管理。由于生
产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效益始终不高。80年代后,果树承包给村民,产量、效益迅
速提高。80年代末期,相继引进了红富士、新乔纳金等优良品种,效益进一步提高。
2002年,全村有果园11.7公顷,产量36万公斤,收入58万元左右。
本村素有养鸡、鸭、牛、羊的习惯,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1999年在镇政府
的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发动群众进行大棚养鸡,建成肉食鸡养殖大棚1公顷。20
02年,出栏肉鸡10万只以上,收入16.8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104.9万元,其中农业82.1万元,畜牧养殖业16.8
万元,其它6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只有零星小手工业。20世纪70年代,建起了油坊、粉坊、
农具厂、石料开采点,但效益都不明显。8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了石材开采加工,从
业人员近百人,是远近闻名的石匠村,石材每年为本村创收50万元以上。2002年,第
二产业从业人员309人,总收入646.5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了农机具修理店等,但数
十年来一直徘徊不前。1983年后,相继建起了自行车修理部、电气焊部、商店等,后
又建成了野夼堡集贸市场,成为周围村的商贸中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人
,总收入13.5万元,其中运输业12万元,商饮业1万元,服务业0.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前,本村有私塾,继而又建小学,有数名远近有名的教书先生。建
国后,小学规模得到发展。后学区调整,村小学撤销。自建国到2002年,本村考入大
中专院校的学生16人。
本村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高科技农业,还经常利用喇
叭、黑板报,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衣食无保障。建国后,村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205公斤,全村收入45.6万元。2002年,人均
纯收入3273元。
村庄建设建国前后,村内街道、房屋破烂不堪。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对街道进
行了统一规划,建起东西大街1条,南北大街2条,并都安装了路灯。村里还结合旧房
搬迁,对老街道进行规划。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6平方米。
集体福利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合作医疗站,对村民治病实行优惠。1983年,村
投资用上了电网供电,后又用上了自来水。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现役军人的家庭,都
给予一定的补助。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20世纪40年代初,在外教书的刘德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
村的第一名党员。1943年12月,成立村党支部,刘德芳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党
支部书记的有于彩基、于厚道、刘德芳、于泽海、于泽进、于庆基、于龙基、于洪庆
、于平基。2002年,全村有3个党小组,39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成立村公所,于洪太任村长。1943年,改称村政府。
1958年10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洪
太、于良基、王忠国、于厚道、刘德芳、王中华、于泽进、于庆基、于泽海、朱明基
、于洪平、王明山、于范东、于永春。

人物

人物简介于新基1923年生。曾任黑龙江省宜春军分区政委,后调国防大学任职。
于斌曾用名于宏太。1925年6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八路军,
曾任干事、科长、团政委、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先后获解放勋章及
独立勋章各1枚。
于泽进1936年生。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徐家店交运公司经理。在担
任徐家店交运公司经理期间,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烈士名录于奎基于洪国于振卿
于常基于泽奎

撰稿:于乐基审稿:于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