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01&run=13

概况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杨姓在此处买下一个庄子,以姓命村名杨家庄。
杨家庄位于海阳市北部,徐家店镇的东南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7
°03′。东与曲水河村为邻,西与南纪家庄相连,南与刘家庄相望,北与上吼山村接
壤。隶属徐家店镇,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
全村有耕地38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苹
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90户,280人。有杨、于、姜、王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
口较多的是杨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42万元,人均纯收入333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7%、66%、7%。

大事记

1941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总产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60公斤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1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50公斤。
2002年,粮食亩产509公斤,总产10.7万公斤。
1988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乔纳金、
嘎拉等。2002年,果园面积13.4公顷,产量10万多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46万元,其中农业80万元,畜牧养殖业50万
元,其它16万元。
第二产业1920年,杨树心开设石灰窑,工人6名,1947年停业。20世纪60年代后
,集体建粉坊、红炉。自1978年以来,利用本村的青石做加工原料,村内进行石子加
工、石材开采。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0人,总收入360万元。
第三产业解放前,本村只有小商小贩2人,收入甚微。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
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有商店、生产资料经营部、修配加工店等。2002年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人,收入36万元,其中运输业25万元,服务业10万元,其它1
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82年,村成立幼儿园,有儿童21人。自建国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
中专院校者1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不到90公斤,只能糠菜伴粮维持生活。建国后,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人均粮食225公斤。2002年,全村有机动运输
车辆50辆,摩托车27辆,电话48部,彩电50台,冰箱15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草房泥墙,破烂不堪,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
方米。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大部分是砖墙瓦房,铝合金门窗,瓷砖大
理石地面,整洁亮堂。
集体福利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不断提高。1971年,村合作
医疗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药药费报销50%。1982年,成立幼儿园,幼儿免费入园。1
984年,村投资2万元,用上了电网供电。1986年,村投资1.6万元,村民吃上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王志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个党员。194
5年,杨格滨、于翠花入党。1946年8月,成立党支部,王志贵任党支部书记。之后,
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王志仁、王志友、姜吉述、王志义、杨吉良、王云、姜立国、王
瑞。2002年,全村有2个党小组,17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振泗、王志友
、姜吉述、杨格方、姜吉风、王志义、姜立国、于智勇、孙德荣。

人物

烈士名录王志桂王明金杨格仁
王志山

撰稿:杨格臣审稿: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