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97&run=13

概况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另一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刘姓兄弟三人
由徐家店村来此建村定居,以姓命村名刘家庄。
刘家庄位于海阳市北部,徐家店镇东南部,地处东经121°01′,北纬37°
03′。东与杨家庄为邻,西与宫家苇夼村接壤,南与晶山夼村相望,北与南纪家庄相
连。隶属徐家店镇。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50公里。
全村有耕地57.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
花生、苹果、芋头、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55户,477人,均为汉族。有刘、王2姓,刘姓人口居多。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0万元,人均纯收入3325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0%、48%、32%。

大事记

清末本村建龙王庙。开始盛兴庙会,声势浩大,方圆百余里都闻名而来,直到民
国后期才逐渐取消。
1941年本村解放。
1945年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村集体投资15万元,建大口井1个,配有三级扬水设施,村里粮田大都变
成水浇田。
同年村投资3万元,用上电网供电。
1987年投资4万元,安装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120公斤,总产10.3万公斤,1987年,粮食亩产
300公斤,总产25.8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21公斤,总产21.9万公斤。
1985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优质苹果16.7公顷。后果园面积逐年扩大。
2000年,全村苹果收入100万元,花生、芋头等经济作物收入也连年增长。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60万元,其中农业70万元,畜牧养殖业80万
元,林业5万元,其它5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初期,本村的第二、三产业是一片空白。1960年,村里成立起
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建立了面粉厂、粉坊等。改革开放以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积极
发展第二、三产业,主要有运输、修理、建筑业和商饮业等。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
人员45人,总收入393万元,其中工业383万元,建筑业10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
8人,总收入267万元,其中运输业256万元,商饮业10万元,服务业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建国初期,本村没有大中专生。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
校的学生1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经常忍饥挨饿。建国后,村民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极大的提高。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全村
有各种运输车辆150辆,摩托车60辆,电话50部,彩电100台。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0年,刘玉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2年3月,成立党支部,刘玉锡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奸、反特
、反霸、支前等各项运动。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8名。2002年,
有2个党小组,16名党员。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刘玉锡、刘云祥、刘廷相、刘云廷、
刘廷宾、刘玉文、刘玉江、刘福强、刘玉团、刘玉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成立村公所,刘仁任首任村长。1943年,改称村
政府。1958年10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
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
有刘仁、刘玉卿、刘廷相、刘云廷、王日春、刘廷宾、刘同顺、刘玉仙、刘玉团、刘
福学、刘同涛、刘同军、刘福俭、刘同进、刘廷学。

人物

烈士名录刘明德刘廷喜刘廷安
刘英刘相

撰稿:刘云杰审稿:刘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