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88&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吕姓先祖吕芝初在小侯家村居住,后因山陡缺水,
又移住此地,故命村名移房,后演变为油坊村。
油坊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7°07′。周围有南留
、取水崖、西古现、鲁家夼、山西头等村。原属山西头乡,2000年12月,随山西头乡
撤销而隶属徐家店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60公里。
全村辖区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71户,420人。有吕、罗2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4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5万元,人均纯收入3322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50%、47%、3%。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日军扫荡,抓去村民吕元财,命其找抗日民主政府被服厂、物资库,因不
屈从而被日军用刀刺死。
1950年第一个互助组成立。
1953年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82公斤,总产6.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20公斤
,总产1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00公斤。2002年,
粮食亩产456公斤,总产22.6万公斤。
1997年,村委发动群众栽植杏树。至2000年,杏树面积已达4.3公顷,产量
1.5万公斤,收入1.5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64.5万元,其中农业120万元,畜牧养殖业1
35万元,林业4万元,其它5.5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网扣加工。1985年以后,发展起粉坊、油坊等。200
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人,收入245万元,其中工业225万元,建筑业20万元。年
末固定资产原值8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村党支部带动下,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
商店,电气焊部、修理部、冷库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人,收入15.5万元
,其中运输业10万元,商饮业4万元,服务业1.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小学。1994年,村小学合并到取水完小。自建国至2002年,
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全村常年人均粮食只有70公斤左右,村民多以糠菜充饥,外出
讨饭的10多人。建国后,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19
75年,人均粮食260公斤,全村收入10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20多辆,
摩托车30辆,电话75部,电视机135台,电冰箱20多台。
村庄建设改革开放前,全村有30多户住草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20世
纪80年代末,草房全部翻新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到21平方米。
集体福利1981年,村投资2万元,始用电网供电。2001年,村投资安装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吕孟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同年
10月,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奸、反恶霸斗争。1946─1947年,
在反蒋保田大参军运动中,本村有31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牺牲9人。1949年10月,
党员身份公开时,全村有党员21名。2002年,有党小组4个,党员35人。曾任村党支
部书记的有刘文崇、吕永春、吕成树、吕进芝、吕孟顺、吕善卿、吕孟宽、吕培寿、
吕培德、吕成德、吕孟亭、吕明汉、吕善亭、吕平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0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青年等组织。1984年4月,始设村民委
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吕成松、吕成树、吕孟顺、吕成久、吕明学、吕成
云、吕进岗、刘培生、吕孟亭、吕成德、吕明汉、吕善琪、吕平文、吕善亭、吕善平
、吕建平。

人物

烈士名录吕明仁吕振山吕勇
吕洪春吕洪宪吕成松吕善臣吕成林
吕培懂

撰稿:吕培福审稿:吕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