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8&run=13

概况
民主村是海阳市政府驻地--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洪武四年(1371年),佟普恩
从河北省承德县迁此建村,以姓命名佟村。后佟姓断传,因村处洪门寺东,遂改称东
村。东村与夏村、徽村、行村时称海阳四大村。1943年,东村划为四个里,本村属二
里。1946年3月11日,改里为村,本村为民主村。1961年,窑上疃从民主村划出。隶
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民主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东南部,地处东经120°09′,北纬36°46′。
东与和平村为邻,北与窑上疃交界,西与凉山后接壤,南与邢家村相连。耕地面积6
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等。
2002年,全村460户,1160人。有李、孙、杨、于、刘、马、赵、邢、修、
张、薛等姓,均为汉族。其中李姓最多。
建国初期,常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万元。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0.4%、42.3%、57.3%,全村人均纯收入390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00万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1.55%、40%、58.45%,人均纯收入4
156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侵入海阳的日军进占东村,烧杀抢掠,人民遭殃。
1942年9月本村解放。
1947年9月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师侵占东村一天一夜,其间,踏响民兵埋设的地雷
,炸死其连长1人。
同年10月国民党军飞机投炸弹4枚。3枚爆炸,1枚钻入南马园地下未炸,无人员
伤亡。
1955年7月1日东村遭龙卷风袭击,东村十字路口大照壁被刮倒,当场砸死16人,
本村死亡3人,其中1户姐弟2人同时遇难。
1964年“四清”工作队进村。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村集体投资,建起第一个村办企业泡花碱厂。
1985年村集体投资1万元,成立修建队。
1991年由于管理不善,村泡花碱厂、加油站、车队、液化气站、膨润土厂等村办
企业处于瘫痪状态。集体经济损失惨重,负债380余万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平均亩产200公斤,总产20万公斤,全村农业总产值3万元
。1978年,粮食平均亩产390公斤,总产25万公斤,全村农业总产值6万元。2000年,
粮食平均亩产500公斤,总产15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67公斤,总产5.1万公斤
。本年,第一产业收入10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0万元,畜牧业收入90万元,渔业收
入1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期,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人,产值1万元。1978年,第二产
业从业人员30人,产值5.6万元,利税5.3万元。2000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50
人,产值1923万元,利税185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0人,收入2600万元
,其中工业收入800万元,建筑业收入1800万元。
第三产业1978年,全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人,产值1万元,利税1万元。2000年
,全村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100个,从业人员200人,产值2480万
元,利税200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0人,收入3799万元,其中运输业收
入700万元,服务业收入1299万元,商饮业收入180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民主村没有学校。解放后,虽建立了小学,但校舍条件差,学
龄儿童入学率较低。1993年,村“两委”与县教委共同协商,在民主村辖区内共建海
阳育才小学。协议规定,民主村学龄儿童从学前班到初中,都在海阳城区重点学校读
书。解决了城区居民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民主村学生的教育质量。村党
支部书记李孝敏被聘为育才小学家长学校校长。至2002年,本村先后考入大中专院校
的学生39名,其中大学本科14名。村集体还出资培养人才,村民中现有高、中级职称
者10人,初级职称80人,三级项目经理8人。
人民生活建国初,常年人均收入50元上下,人均粮食150公斤左右。1978年,人
均纯收入99元,人均粮食235公斤。2000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人均存款5000元。
2002年,全村有电话320部,电视机440台,机动车200辆,其中个人有190辆,部分村
民购买了小轿车。
村庄建设1987年前,旧村街道破烂不堪。1987年,村投资40余万元,在新房区修
建柏油路6000余平方米。1992年以后,又投资30余万元,铺筑了2600余平方米的水泥
路;投资70余万元,硬化路面8600平方米。1998年,投资100余万元,在龙山街两侧
建起商业网点和办公综合大楼,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办公条件,增加了收入。2
002年,投资600余万元,拆除海东路北侧的百年旧房,建起标准居民楼,改善了村民
居住条件,美化了城市环境。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92年以来,由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各项集资、统筹费,农业税、特
产税均由村集体负担,村民福利逐步提高。集体还为村民入了家庭财产保险、养老保
险,为农业的耕、种、收提供无偿服务。年节还发给村民面粉、大米、鱼、蛋等福利
品。村民用的液化气、自来水费,由村集体给予补贴。21世纪后,老年人补贴由原来
的每人每年100元,逐步增加到500元。1992年至2002年,仅用于集体福利一项,就达
400余万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李京桓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
4年,李德金入党,同年成立党小组。1947年,村成立党支部,李克昌任党支部书记
。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随军参加战斗。
1949年10月,本村党员身份公开。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李思聪、李德金、李克
昌、李世圣、李绍清、李成宗、马凤文、李京亭、马凤文、于长文、李孝敏。2002年
,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44名。村党支部曾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委、东村镇委、东村
办事处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被中共烟台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
妇女等组织。1999年5月,支部书记李孝敏当选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村民政、调解
、民兵、治安、妇女工作,受到海阳市人民政府和东村街道的多次表彰。曾任村行政
主要负责人的有李子侯、李克昌、赵同顺、李京玉、李仁德、马凤文、李京亭、李丰
坤、李克敏、李胜武、李孝敏。

人物

人物简介张学先1935年4月生,中共党员。1953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参
加山东省表彰企业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职工劳模会议,被评为山东省职工劳模。
李孝敏1952年8月生,工程师。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村民委员会主
任。1991年12月起,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村党支部及村委多次被烟台市、海
阳县(市)、东村镇(办事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文明村。曾被评为烟台市
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山东省建工系统先进个人,并被荣记三等功1次。带领村民艰苦
创业,将村建筑公司建成拥有资产1512万元的企业。2002年4月,被评为烟台市劳动
模范。
烈士名录李伯厚李瑞凤李瑞中

撰稿:李守仁审稿:李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