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姜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77&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原为佃户庄,因佃户姓范,故命村名范格庄。
后姜姓地主改村名为姜格庄。因重名,且处重名村之北,1981年更名为北姜格庄。位
于村东南的自然村周家沟村,与本村为同一行政村。
北姜格庄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3′,北纬36°
59′。东与湖西村为邻,西与多英村、长宇村相交,南与矿山村、周家沟村、宅家夼
村相望,北与倪格庄接壤。隶属发城镇。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0公
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解放前,耕地面积245公顷。2002年,全村有耕
地225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芋头、苹果、蔬菜
等。
2002年,全村501户,1478人。有范、周、王、时、姜、刘等6姓,皆为汉族
,人口较多的是范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09万元。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83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
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3%、25%、6%。

大事记

1940年本村中共党员范东洋被国民党赵保原部杀害。
1941年2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同年3月日军扫荡包围姜格庄,杀害驻本村的区大队人员2名。
1942年冬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村民被杀死2人,伤2人。
同年胶东党政机关进驻,林浩、许世友等住在本村。
1945年2月在解放万第的战斗中,本村民兵范国臣缴获敌人步枪8支。
1946年公立海滨医院进驻本村。
同年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进行土改复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9年全村用上电灯,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9年烟凤一级路建成,在本村村东通过。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仅有77.5公斤,总产18.9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
304公斤,总产74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750公
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419公斤,总产29.45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新乔纳金等。
2000年,果园面积达到67公顷,产量达80万公斤,收入80万元。建蔬菜大棚7个,其
它菜地4.7公顷,收入35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003万元,其中农业383万元,畜牧养殖业570万元,
林业50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仅有建筑、网扣、麻布花加工等手工业,收入极少,从业
人员不过40人。农业合作化后,村建起面粉加工厂、木匠铺、油坊及刺绣加工、草辫
加工等项目,收入亦甚微。1951年,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联村入股)、粉坊,但规
模都不大。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理发店2个、
电气焊部1个、修理部1个、商店5个、油坊2个、铁匠铺2个,糖葫芦加工户40余个,
修理鞋摊3户以及网扣、毛衣花、刺绣加工等项目。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142人,收入486万元,其中工业300万元,建筑业90万元,运输业50万元,商饮业12
万元,服务业3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村有小学1处。解放后,小学得到发展。至1968年,学校发展
到7个班级,有教师13人,学生达300余人。1994年,本村学校迁到湖西村,仅余下幼
儿园。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3名。村民有农艺师职称的1
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90公斤左右,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全村给地主扛活的40人,打短工的50余人,佃户约30余户,讨饭的10多户,光棍汉3
0余人。1955年,全村人均粮食196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达到240公斤,全村收入
2.94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余额245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360余辆、摩托车12
0余辆、电话100余部、彩电408台、电冰箱50余台、洗衣机3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极不整齐,房屋破烂不堪,95%以上的村民人均住房
面积不足6平方米,有的住在厢房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住上了宽敞
明亮的新瓦房,街道排列整齐。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平方米。
1970年,发城公社革委带领全公社群众,在村西建起长0.5公里的昌水渡槽
,解决了从建新水库引水灌溉的难题。80年代,修成约20公里的环山路。1990年以来
,建起水泥河桥1座;两岸修起了坚固的河坝约2公里;修水泥路约0.6公里,方便了
交通;建大口井1个,小水库1个;安装了自来水;在村南河建起了两座拦河坝。
集体福利村集体每年给独生子女户补助72元。为丧葬户负担车辆费、火化费。育
龄妇女免费进行查体,村负责车辆费。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范振凤、姜云芳、范志超(原名范国才)、范云松、范
思山、范顺禄、张淑花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
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并开展除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群众参加讨伐赵保原
战斗。至建国前夕,共发展党员45名。2002年,有党小组8个,党员56名。曾任村党
支部书记的有范志超、范云松、范国财、范思山、范永志、范南周、邹太朴、范振锡
、范常荣、范振勋、范常开、范永锋、范海刚。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
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
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
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范典奎、范南周、范永志、范国臣、范振勋、范永和、范振
显、王善友、范守亮、范常开、范维香、范守明、范永锋、范智富。

人物

烈士名录范常福范振民范国英
范仁成范永保范振端范振全范国经
范春璞范长顺范振杰范振彬范相良
范永伦范永通范忠钦范守爱范永叶
范长青范恒充范振太范振新范国书
范玲(女)范振官范长三王振凤
范东洋

撰稿:范长绍范宣城

审稿:范智富范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