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宋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75&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因此处是莱阳县崔疃宋姓地主之佃户庄,遂命
村名宋格庄。解放后分为两村,因本村居东,故称东宋格庄。
东宋格庄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6
°56′。东与北槐树底村、前儒林庄接壤,西与西宋格庄以沟为界,南与榆山后村相
连,北与西坊坞村、莱阳市榆林泊村相交。隶属发城镇。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距
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210户,710人。有谭、邹、姜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谭姓人
口较多。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8万元,人均纯收入3202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8%、12%、19%。
大事记

1941年春八路军解放本村。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1年3月宋格庄分为东宋格庄、西宋格庄两个行政村,本村为东宋格庄。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投资6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4年投资2万元,在南泊挖井1眼,灌溉面积13.4公顷。
1985年投资3万元,在北泊挖大口井1眼,灌溉面积26.7公顷。1999年投资3万元
,对其整修。
1994年投资6万元,全村吃上自来水。
1997年投资1.2万元,整修村东水库。
1998年投资6.2万元,建设水渠2600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1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
,总产30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400公斤,总
产达到40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552公斤,总产达到31.81万公斤。
20世纪90年代后,猪、鸡、牛、羊等饲养发展很快。2000年,畜牧养殖业收
入达13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445万元,其中农业312万元,畜牧养殖业121万元,
林业12万元。
第二、三产业1951年,办起供销代销店,后办起粉坊、面粉加工等项目。1968年
,发展起制革、绣花等项目,规模不大,收入不高。1985年投资1.5万元,办起小型
粉坊,后陆续办起商店、电焊部等。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95人,收入203
万元,其中工业41万元,建筑业38万元,运输业23万元,商饮业9万元,服务业92万
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宋格庄小学。1978年,东、西宋格庄投资5万元,建起新
校舍,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4年,成立幼儿园,学前儿童受到良好教育。自建国至
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20公斤左右。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50公斤。2002年,人均
存款余额2100元,全村有运输车辆12辆、摩托车61辆、手扶车125辆、电视机200台、
冰箱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齐,住房全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
。1959年统一规划街道。1983年,再次规划街道,盖起新式瓦房。1997年投资1.8万
元,整修村东大街。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姜仁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
,成立宋格庄党支部,邹和仁、谭炳云、谭伦德先后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3月,宋
格庄分为东宋格庄和西宋格庄两个行政村,并分别成立党支部。曾任东宋格庄党支部
书记的有谭伦德、谭炳兴、邹和光、谭伦哲、谭炳华。2002年,全村有39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建立宋格庄村公所。曾任宋格庄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
谭乐德、谭德、谭和喜、谭英德、谭炳云。1961年3月,宋格庄分为东宋格庄和西宋
格庄两个行政村。曾任东宋格庄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谭炳云、谭炳桂、邹希卿、邹兆
凤、谭炳俭、谭炳法、谭炳田、邹吉林、谭业祥、谭豪哲。

人物

人物简介邹和典1929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曾任
文书、会计、财务股长、科长、副处长等职。1961年解放军后勤学院毕业后,先后任
广州军区建筑设计院院长,军区营房部副部长、部长等职,行政13级。1985年,任广
州军区企业办公室总经理、董事长。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独立功勋章1枚
、解放奖章1枚、东北民主联军艰苦奋斗奖章1枚。
烈士名录谭炳清谭世德邹熙南
谭炳南邹兆家谭焕德谭俊哲

撰稿:谭平哲审稿:谭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