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庄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67&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3年)建村。因村位于山沟,附近有一土岭形似龙爪,故命
村名龙爪沟。后演变成龙庄沟村。
龙庄沟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北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7°
01′。东与姜家涝泊村为邻,西与王家山后村相望,南与项家涝泊村相连,北与姜家
山后村接壤。隶属发城镇。西南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72户,200人。均为王姓,同属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7万元。200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2万元,人均纯收入305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34%、33%、32%。
大事记

1940年成立龙庄沟小学。
1941年本村解放。
1954年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1年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与青岛联营建起制钉厂。
1991年投资3万元,村民用上自来水。
2000年投资1.1万元,安装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11.88万
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215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65公
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591公斤,总产15.42万公斤。
1986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苹果面积达到2.7公顷,收入6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19万元,其中农业20万元,畜牧养殖业99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
人员94人,收入229万元,其中工业74万元,建筑业42万元,运输业30万元,商饮业
10万元,服务业7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60年建立村小学,时有学生10人。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80公斤左右,靠半糠菜半粮度日。建国后
,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9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40公斤,
全村收入5.9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余额1870元,有各种运输车31辆、摩托车13辆
、电话15部、彩电41台、电冰箱6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
。1985年以来,数次规划房屋建设,建立了新房区。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
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5年2月,成立党支部,时有党员8人。2002年,全村有党员
9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王在臣、冯学福、王玉云、姜翠兰、王振玉、王风亭、王
福春、王吉云、王培云、王全芝。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在臣、王在胜
、王振玉、王风亭、王福春、王培云、王全考、王全芝。

人物

烈士名录王长春王在喜王德春
王凤山王在芳

撰稿:王胜云审稿:王全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