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子口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61&run=13

概况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姜姓从宁海州(今乳山市)万户村迁移于此,建村于
山口。每当汛期,昌水河水流湍急,洪峰聚于山口,形势险峻,故命村名“险子口”
。后演变为现子口村。
现子口村地处海阳市西北部山区,发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
36°59′。东与台城村隔烟凤路相望,南与倪格庄山泊相连,北与战场泊村为邻,西
与多英村相望。原属战场泊乡,1995年11月撤战场泊乡后,隶属发城镇。西距镇政府
驻地12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32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公顷,果园面积11.3公顷。适宜种
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芋头、苹果等。
2002年,全村158户,505人。有于、姜、张、葛、杨、段、傅等姓,均为汉
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7万元。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3万元,人均纯收入318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
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43%、54%、2%。

大事记

1941年3月本村解放。
1950年秋成立第一个合作社(村社)。
1978年投资数十万元,建起大口井,并进行扬水站管道铺设、疏河等多项水利工
程,灌溉面积扩大到70%,是解放初期的十几倍。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本村由发城公社划归战场泊乡。
1995年11月撤销战场泊乡,本村重新划归发城镇。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亩产180公斤左右,总产6.3万公斤左右。1978年
,粮食亩产308公斤,总产13.7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
产提高到428公斤,总产达21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567公斤,总产达到20.
42万公斤。
1978年以来,调整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粮、油、果、蔬菜等
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着重发展新、特、优品种,栽植优质红富士苹果10公顷、红提葡
萄1.5公顷,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挖沟开穴,栽植板栗2.5公顷。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100万元,其中农业70万元,畜牧养殖业3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期,本村仅有粉坊、油坊及网扣加工、条编等。改革开放后,先
后发展了染线、涂料加工、网花编织等。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1人,收入125
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起商店及电气焊、修理、运输等行业。2002年,
第三产业收入4万元,其中运输业3万元,商饮业1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2年,成立村办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3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衣不遮体,食不饱腹,过
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
,全村人均口粮221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450公斤,全村总收入达25万元。2002年
,人均存款余额2000余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10多辆、摩托车60多辆、电话90多
部、彩电120多台、电冰箱43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本村54户人家,有房屋162间,多数为草房、危房,人均住房
面积不足6平方米。2002年,发展到158户、房屋680多间,并对60%的危房、草房进行
了改造翻新,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是解放前的3倍。
社会福利1964年,建磨坊1处,免费为群众加工粮食。1973年,村集体投资,购
买了发电机,村民用上照明电,电费全免。1977年并入电网。1978年,投资数千元,
购买日本“松下”彩电1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1992年,筹集资金十几万元
,安装了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1年3月,邹学增发展于恒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
一名党员。1942年,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民兵小组、游击小组,
配合部队作战。在攻打万第赵保原的战斗中,组织起担架队、支前运输队,为解放万
第做出了贡献。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8名。2002年,有党员26名
。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忠云、于文湖、于同云、姜丕增、姜云光、姜锡坤、姜锡高
、于升臣。村党支部曾多次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
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
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主、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
丕忠、姜玉宽、姜丕增、于同云、于文奎、姜锡坤、姜锡玉、姜忠恕、杨志成、姜国
、于东来、于升臣。

人物

烈士名录姜丕文姜云才于同义

撰稿:于升志

审稿:于升臣杨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