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宋格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55&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因本村时为莱阳县崖疃宋姓地主之佃户庄,故
命村名为宋格庄。解放后分为两个村,本村居西,遂改名西宋格庄。
西宋格庄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西南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6
°56′。西与莱阳市胡留村相邻,北与莱阳市儒林泊村相望,东与东宋格庄相接,南
与榆山后村相近。隶属发城镇。
全村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80户,259人,全为邹姓,均属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8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万元,人均纯收入3308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8%、3%、6%。

大事记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5年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投资3万元,建起倒虹吸水槽1座,灌溉面积10公顷。
1991年投资2万元,全村用上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95公斤,总产3.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5公斤
,总产7.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220公斤。2
002年,粮食亩产达到559公斤,总产达到11.7万公斤。
1995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芋头生产。2000年,全村种植芋头
13.4公顷,总产25万公斤,收入37.5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53万元,其中农业112万元,畜牧养殖业41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没有工业。1965年,村建面粉厂1个。改革开放后,
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办起电气焊部、商店等。2002年,第二、
三产业从业人员24人,收入20万元,其中工业7万元,运输业9万元,商饮业2万元,
服务业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小学。1989年,东、西宋格庄共同投资1.5万元,建起新
学校,学生105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2002年,人均粮食增加到3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100元,全村有手扶拖拉
机45台、运输车2辆、摩托车12辆、电视机80台、电话30部。
村庄建设建国前,居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不到8平方米。从1990年起,全村
统一规划房屋建设,村民全部住上瓦房,街道也大有改观。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
到18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3月,成立宋格庄党支部,时有党员3人。曾任党支部书
记的有邹和仁、谭炳云、谭伦德。1961年3月,宋格庄大队分成东、西宋格庄两个大
队,分别成立党支部,邹和广任西宋格庄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的
有邹化芝、邹和山、邹化治、邹化起、邹和志、邹化庆、邹清财。2002年,全村有党
员2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7月,设宋格庄村政府。曾任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谭乐
德、谭德、邹和喜、谭英德、谭炳云。1961年,宋格庄分为东宋格庄和西宋格庄两个
生产大队,邹和宾任西宋格庄大队大队长。之后,邹化云、邹和志、邹化起、邹化治
、邹化卿、邹成吉、邹化庆、邹清财、邹化强、邹清林、邹化良先后任村行政主要负
责人。2001年3月,邹清林复任村委会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邹化义

撰稿:邹和道审稿:邹清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