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5&run=13

概况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李姓来此建村定居。因村处邢家村之东,故称邢家
东庄。解放后与邢家村为一个行政村。1961年分设,成为独立行政村,改称李家村。
李家村位于海阳市城区南部2.5公里,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45′。
西与邢家村为邻,南与朱家庄、后唐家村相连,东接赵家庄,北靠和平村。隶属东村
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180户,495人。有李、刘、于、王、孙、迟等姓,均为汉族
。其中李姓人口较多。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7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0万元,第
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3%、24.6%、19.1%,人均纯收入
2597元。

大事记

1932年10月本村李雅亭在香山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李雅亭在本村发展李
成凯入党。
1942年本村解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1年与邢家村分开,成为行政村。
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工作队进村。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斤
,总产12.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总
产24万公斤,比1978年亩产增加25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00公斤,总产28.8万公
斤。2002年,粮食亩产517公斤,总产12.4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124万元,其中农业
收入90万元,畜牧业收入24万元,其它收入10万元。
第二产业1987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从事第二产业。主要组织妇女劳力从事草制
艺品加工,建起磨坊、红炉及其它维修等行业,常年收入9.6万元。1993年,建起铸
造厂、个体维修加工店等,总收入115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0人,收入
54万元。
第三产业1978年,发展起个体服装加工、经商和其它服务行业,总收入7.2万元
。2000年,先后发展起交通运输、收购废品等行业,总收入85.5万元。2002年,第三
产业从业人员21人,收入42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0万元,服务业收入7万元,商饮
业收入2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8年,建立李家村小学,4个班级,教师1名,学生50余人。1982年,
建起一处8间的新校舍,5个班级,教师2名,学生60余人。1993年,合并到邢家村小
学,有学生40余人。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2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村经济收入299万元。2002年,全村有
各种运输车辆23辆,摩托车50辆,电话110部,彩电170台,电冰箱40台,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房屋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不足1
0平方米。1988年,村规划新房区,统一规格,统一街道,并进行旧房翻新。2002年
,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9年,本村建起合作医疗站。1979年起,独生子女医疗费全额报销。
1973年,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4年,投资6.5万元,村民用上自来水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50年,与邢家为一个行政村,有党员4名。1961年,本村成
立党支部。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李洪宝、李洪水、李振晓、李宝金、李义和、李义秋
。1996年起,李义秋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16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61年,设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
称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李义斌、李振斌、李洪文、李振晓、李昌寿、李义和、李
昌秋、李义秋、李义欣。1999年5月,李义和成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5月,
李义欣当选为村委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李云玉

撰稿:李昌秋审稿:李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