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菜园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22&run=13

概况

明朝初期建村。因建村处原系南北朝东魏时期观阳城的菜园,故命村名为菜园。
后村东又建一村,为相互区别而改称西菜园村。村西原有一小村庄称崖下,解放后与
西菜园村合并,通称西菜园村。徐姓最早在此定居,后有潘、朱、邹、冷姓等相继迁
入。
西菜园村位于发城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地处东经120°59′,北纬36°59′
。东与东菜园村交界,北与王家山后村相连,南邻昌水河,西与发城村接壤。隶属发
城镇。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花生、苹果、芋头等。
2002年,全村256户,786人。有朱、王、邹、冷、潘、徐、李、于、姚等姓
,其中人口较多的是朱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73万元,人均纯收入3390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3%、53%、23%。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本村被评为海阳县文明村。
2000年安装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新中国建立初期,正常年景粮食亩产100公斤左右。1978年,粮食亩产
提高到250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2年
,粮食亩产达到645公斤,总产30万公斤。
1986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品种以红富士为主。2000年,全村果
园面积达到67公顷,总产130万公斤,收入23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380万元,其中农业113万元,畜牧养殖业263万元
,林业4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零星小手工业,收入很少。改革开放后,第三产
业发展迅速。2002年,有理发店、商店、饭店、修理铺、面粉厂等10多家。本年,第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69人。第二产业收入880万元,其中工业836万元,建筑业44万
元;第三产业收入392万元,其中运输业237万元,商饮业105万元,服务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65年,村建小学1处,开设1-4年级课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
上。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6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8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1978年,人均口粮250公斤。2002年,人均粮食3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650元
,全村有各种运输车150辆,摩托车50辆,电视机235台,电话56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12月,朱清渭由姜延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
第一名党员。1944年4月,成立党支部,朱清渭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4人。1949年
10月党员身份公开时,全村有党员32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42人。曾
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朱清渭、邹永义、王永思、朱奎亭、冷述作、王宝、王波。
1993年,本村党支部被中共海阳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为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有冷伸一、王崇贤、
朱词、朱谠、朱京风、潘恕、朱奎亭、于志贤、王宝、王波、朱培强。1999年4月起
,王波复任村委会主任。
1992年,本村被评为海阳县文明村。1993年,被评为县科普村。

人物

人物简介邹永昌1923年5月生,中共党员。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先后任班长、
排长、连长、营长、军事教员、大军区参谋等职。军事学院毕业后,曾任县人武部长
。副师职待遇。曾参加胶州、高密、即墨、胶东保卫战等战斗。立二等功1次、三等
功2次。
朱兰玉女,1927年生,中共党员,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曾任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主任医师,西京中医药科学技术开发研究会会员。
烈士名录朱方朱炳波王永志
王永田王从平于志信王永寿孙明山
王在义朱凤章潘忠朱廷朱站
朱福朱贤朱炳举冷和奎

撰稿:王强审稿: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