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剑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2&run=13

概况
明万历六年(1578年),杨孟春、杨会、姜考由莱阳西关、南关迁来定居。因村北
河岸有一天然石柱状似宝剑,故命名为石剑村。后有宋洪达、修敬相继迁来定居。
石剑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北部,地处东经121°07′,北纬36°51′。东
隔山与缪家村为邻,西与大磊石村相连,南与五间屋村接壤,北与乐畎村交界。村东
有烟凤公路纵贯南北,南距海阳市政府驻地10公里,北距朱吴镇政府驻地7.5公里,
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有耕地193.3公顷,山岚300公顷。适宜种植的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蔬菜、樱桃等。
2002年,全村有700户,2260人,有杨、姜、宋、修、鲁、李、刘、于等8姓
,均为汉族,杨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万元。200
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9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9%、28%、33%,人均收入2846元。
大事记
1940年2月12日日军进村烧杀抢掠,杀死3人,抓走1人,抢去大牲畜3头,掠去财
物若干。
1941年3月日军进村杀死1人,糟蹋妇女数人,抢去大牲畜9头。
1942年2月10日国民党顽军秦毓堂部特工队来村,抓去杨成春、杨成田2人,在村
东沟将其枪杀。同月,日军进村住两天,烧杀抢掠,持续两昼夜。
同年本村解放,时属海阳县第九区。
同年冬日军拉网扫荡,打死村民杨孟兴,捉去杨尚山、杨明山、杨玉山等3人,
抢去大牲畜10多头。
1944年改属磊石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有120多名青年参军参战,大批民
工支援前线。
1946年成立合作社(村社)6处。
1956年办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投资6万元,修起拦河坝;投资15万元,修起北沟水库,库容1万立方米;
投资139万元,兴修高山水库,库容80万立方米;修渠道5公里,灌溉面积66.7公顷。
1973年先后整修大寨田40公顷,达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1978年购买12马力抽水机12台,12马力拖拉机1台,25马力拖拉机1台。
1982年投资5.8万元,用上了电网供电,解决了全村工业用电和村民照明问题。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0年中共烟台市委书记董传周为樱桃亭碑题词,樱桃亭碑竖在村东。同年5月
28日,县召开第一次樱桃节庆祝大会。
1999年11月16日海阳市政府批复:建立石剑集市,集日为农历四、九。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50万公斤;花生亩产120公斤,总产7
.2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80公斤,总产82.5万公斤;花生亩产140公斤,总产
19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500公斤,总产124.5万公斤
,比1978年增长42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520公斤,总产124万公斤;花生亩产1
40公斤,总产16.4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92公斤,总产59万公斤。
1958年,党支部决定发展果业,先后栽植大、小国光苹果6.7公顷。1968年
,栽植板栗、杏、梨6.7公顷,山楂6.7公顷,红富士苹果6.7公顷。2000年,水果亩
产5000公斤,总产20万公斤,产值20万元;林业收入20万元。农业总收入196.85万元
,税金1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70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90万元,畜牧业收入
80万元,林业收入10万元,渔业收入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多为编白条、红炉等,从业人员10多名,
只够维持生活。1985年,建起粮食加工厂、油坊、红炉、石料厂。1986年建起糖厂。
1997年,杨元海投资50万元,建起织绸厂,后改奶牛场。杨山德投资50万元,建起铸
造厂。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20人,收入51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60万元,建
筑业收入250万元。
第三产业1952年,办起供销社代销店、油坊、粉坊,规模小,收入低。改革开放
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商店、理发店和电气焊修理等。
有300人编织羊毛衫,300人常年打工,全村有大小运输车100辆。2002年,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250人,总收入582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2万元,服务业收入240万元,商
饮业收入12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石剑小学,教师5人,学生120名。1943年,成立石剑完小
,教师8人,学生220名。建国50年间,投资5万元,建设新校舍,桌椅新配套,玻璃
门窗明亮,教学用具齐全。2000年,全村学生198名。至2002年,培育出初中生90名
,中专生20名,大学生30名。
村重视科技,多次派出人员学习。2002年,有农业技术员12名,果业技术员4名
,机械技术员4名。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仅50多公斤,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村总收入605.85万元,人均收入2720元
。2002年,全村有各种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等运输车辆150辆,摩托车70辆,自行
车800辆,电话400部,电视420台,电冰箱100台,洗衣机1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街道弯曲不齐,人均住房5平方米。建国后,经过统一规划和
集中整治,街道整齐,车辆畅通;新建房屋全为钢筋、水泥、砖瓦、方正石结构,房
屋高大,方砖铺地,瓷砖墙面,玻璃门窗,通风明亮。有的村民建起两层楼房。200
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不断提高。1982年,购买放影机
1台,定期放电影;村投资5.2万元,配套发电设施。1985年,投资8万元,用上了电
网供电。1995年,投资10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2000年,全村安装电话400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杨钧在本村由王文太、王镜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之后,杨寿山、杨成玉加入共产党,并成立党小组,杨钧任组
长。1943年,成立党支部,杨钧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合作社(村
社)6个,建起各种群众组织,进行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成立子弟兵团一个连、
一个担架队、一个民夫队,支援前线。1949年党员公开,全村有12个党小组,党员7
4名。2002年,有党小组6个,党员77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杨钧、杨成宝、杨信
吉、杨成瑚、杨成殿、杨义德、杨龙山、杨丰先。2002年,村党支部被中共海阳市委
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1月,设村公所,杨寿山任村长。1943年改称村政府,
杨洪福任村长。1957年,杨庆太任村长。1958年,改为大队管理委员会,杨成智任大
队长,杨成学任副大队长。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杨成智任革委主任。
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杨成智、杨洪福先后任大队长。1983年,杨洪福
任村长。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杨丰海任主任,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
女等组织。1999年5月,进行首次村民直选,杨山德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
02年,杨丰先当选为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杨训章1919年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南下,曾任福建省交
通厅干部学校校长、福建省运输公司经理。厅级。
杨成坤1926年生。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十一军一
二二师、空军某师政治部主任。1981年转业,任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纪委书记。
杨华彬1926年生,1943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曾任沈阳军区海军支队师政治
部主任。
杨发勋1928年生,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班长、营团会计、财务股
长,解放军后勤学院学员、教员。“文革”期间,任大兴、怀柔县委书记、革委会副
主任。1978年重返后勤学院,任学术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
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军事近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
高级顾问等。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1992年当选为党的十四大
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学纯1933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47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军后勤部文
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政治部干事、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干事、江西省军区
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军区后勤部十七分部政治部副主任、南昌陆军学校后勤训练大队
副师职政委。曾立三等功7次。
杨成殿1938年生,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农业技术员。1975年任党支部书记,
历年被评为海阳市模范党员。1992年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杨庆俊1939年生,中共党员。195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曾任兵器工业部第二
○九研究所所长兼书记。
烈士名录杨寿义宋春奎杨进三
杨庆松杨庆美杨悦山杨庆义杨全金
杨乐善杨庆合杨庆智杨福智杨庆山
杨民兴杨增善杨义堂杨玉令杨奎丰
杨占丰杨恕兴杨寿会杨成开杨成乐
杨希进杨成国杨常兴杨庆珍杨庆珠
修福林杨同山杨洪茂杨义芳杨全章
杨松山杨学仁杨占兴杨玉银杨守龙
杨恕龙杨福勋

撰稿:杨成瑚审稿:杨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