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坊坞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19&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林姓建村。因西汉长广县治曾设防务于此,村居其西
,故命村名西防务,后演变为西坊坞村。后有张、刘、褚、姜、崔、于、宫、李、王
姓等相继迁入。
西坊坞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20°57′,北纬36°58′。西与莱
阳市儒林泊村为邻,东与东坊坞村相连,南与东宋格庄接壤。隶属发城镇,距镇政府
驻地3.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7公顷,其中粮田138.7公顷,
果园8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花生、苹果、蔬菜
等。
2002年,全村524户,1670人。有张、刘、林、褚、姜、王、李、崔、于、
宫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张姓,其次是褚姓。
195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9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59万元,人均纯收入3174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57%、39%、4%。

大事记

1940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日军扫荡,打死村民张风辉。
1941年春国民党顽军赵保原部将本村树木全部砍伐光。庄稼也因战乱没有种上,
颗粒未收。
同年6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4年7月日军飞机扔炸弹于村北部,炸坏一家农户院墙,幸无人员伤亡。
1952年12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秋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2公斤,总产14.2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12
公斤,总产88.3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620公
斤,比1978年增长308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628公斤,总产78.6万公斤。
1991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全村果品总收入51.7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938万元,其中农业622万元,林业5万元,畜牧养
殖业311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织布、网扣加工等手工业,从业人员40多人,收入仅
够自给。1968年,成立面粉厂,从业人员5人。1977年,成立地毯厂,从业人员100多
人。此后相继建起绣花厂及芋头加工等20多个项目。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63
人,收入644万元,其中工业346万元,建筑业298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7人,
收入72万元,其中运输业44万元,商饮业11万元,服务业17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2年,褚文郁在本村成立红字会小学,学生免费入学。1962年,成
立完全小学。1974年,改为西坊坞联中,学生276人。1982年,西坊坞联中并入发城
联中,原校址改设坊坞联小,有教职工7人,学生198人。此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
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学校搬迁于村东。1991年,被评为烟台市花园式学
校。1999年8月,并入发城镇中心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
生10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仅有90公斤左右,只能半糠菜半粮度日。建国后
,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人均粮食24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提高到31
2公斤。2002年,人均粮食4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430元,有各种运输车400多辆,
电话120多部、彩电432台,冰箱41台、洗衣机7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内街道不整,胡同狭窄。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5平方米。1983年,全村统一规划街道,由集体出资搬迁旧房,将街道和胡同
加宽。1990年,整修宽12米、长200米的街道4条。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
米。
集体福利1981年,村集体投资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2000年,由村出
资1万元,安装有线电视,全村有150户看上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张廷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此后
刘殿元、孙洪香、张延芹等先后入党。1944年3月,成立党支部,孙洪香任党支部书
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的斗争,组织支前队伍
13人,随军参加淮海战役,运输粮食弹药。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
23人。2002年,有党小组8个,党员37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孙洪香、刘殿元、张
友忠、张学茂、张学君、张德臣。
1990年7月,本村党支部被评为海阳县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8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68年6月,改
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
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褚文波、张廷庚、张再祥、褚化民、张廷义、张廷柏
、褚仁作、张学臣、张廷勤、张培武、褚伯坤、张培斌、张友忠、张学茂、褚伯举、
褚伯竹、张德臣。
1991年12月,本村被评为海阳县“科普村”。1992年,被省评为村镇建设明
星村。1995年,被县评为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人物

人物简介张学安(1917-1947)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47年,在四平战役中光荣牺牲,年仅30岁,为著名革命烈
士。
褚文郁(1890-1957)字宗周。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后赴烟台办《爱国报》,兼
理律师业务,深受司法界敬重。1929年,烟台商会会长澹台玉田,聘其为烟台恤养院
第二副院长,并将《爱国报》并入红字会,改名为《胶东
报》,褚兼社长。1930年,褚文郁集资1000元,协助海阳红字分会,在城里,发
城、西坊坞办起3处红字会小学,贫家子弟免收学费入学。1945年烟台解放,褚文
郁按照政府的指示,尽力收容乞丐、游民。1954年,恤养院改为烟台市生产教养院,
褚任副院长。1956年,被选为烟台市政协副主席。1957年2月19日,因患脑溢血抢救
无效逝世,享年64岁。逝世后,被烟台政协誉为慈善家、教育家、实业家、爱国主义
人士。
张学军1929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在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时,被烟台
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劳动模范。
烈士名录张丰全张学德张学安
张有彩张学喜张丕英张丕龙褚伯卿
张有石张学起姜太月张丕德张学芹
张廷沼张友海张廷武

撰稿:张学荣

审稿:张德臣张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