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家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09&run=13

概况

明洪武二年(1369年),车姓建村。因地处山沟,故命村名车家沟。于、魏二
姓先后自外地迁来此定居。
车家沟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7°04′。东北与于
家庄相接,东隔烟凤公路与马家沟村相望,南与郭城四村接壤,西与阵胜村为邻。隶
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4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58户,138人。有车、于、魏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
多的是于姓。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万元,人均纯收入3150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35%、32%、33%。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8年建起小型大口井。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60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
产提高到400公斤,总产7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479公斤,总产6.9万公斤。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54万元,其中农业20万元,畜牧养殖业30万元,其
它4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2002年,第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69人,收入102万元,其中工业45万元,建筑业5万元,运输
业18万元,商饮业22万元,服务业1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60公斤左右,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人民生活
水平逐步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温饱。2002年,人均粮食达
到5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1500元,全村有运输车14辆,摩托车6辆,电话27部,彩电
25台,电冰箱3台,洗衣机1台。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街道不整齐,居民住房条件很差,全是草房,拥挤不堪。建
国后,对街道进行了整修,居住条件获得改善,旧房逐年翻新为瓦房。2002年,人均
住房面积由建国初期的5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
社会福利1984年,村集体投资3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98年,村集体投资
1.5万元,村民用上了自来水。2000年,村补贴1600元,安装程控电话32部。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1月成立党支部,时有党员4人。1949年10月,党员身份
公开,全村有党员15人。2002年,有党员14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成友、车寿
堂、于永芝、车寿运、于永明、于忠利、于忠敏。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
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
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魏丰忠、魏振学、于永海、车成宝、于成友、于
永合、于永彬、于永乐、车寿堂、于忠利、车成利、于忠敏、于忠臣、车寿廷、于永
明。2002年5月起,于忠敏再任村委会主任。

人物

烈士名录车政夫车撒拉(女)

撰稿:车成利审稿:于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