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05&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另一说,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段姓来此
建村定居,以姓命名段家村。
段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0′,北纬37°04′。东北与牟
平区辽上村相连,西与东刘家村为邻,北与龙口村接壤。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
9公里,距市政府驻地53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公顷,山岚面积10公顷,适
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板栗等。山岚有成材林。
2002年,全村有70户,201人,全为段姓,均属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6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70%、21%、8%。

大事记

1939年2月日军在本村投掷炸弹1枚,炸毁村民段成同房屋1栋,炸死黄牛1头。
1941年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4年冬本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与龙口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核算。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15公斤,总产4.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
斤,总产7.5万公斤。1983年,粮食亩产4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479公斤,
总产5.5万公斤。
1986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树,主要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
红星等。2000年,苹果栽植面积达到6.7公顷,产量达5万公斤,收入6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66万元,其中农业100万元,畜牧养殖业60万
元,其它6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先后兴办起刺绣加工及建筑
业、运输业等。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35人,总收入70万元,其中工业30万
元,建筑业20万元,运输业2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是一个穷山村,儿童读不起书,自小看牛、扛活。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适龄儿童都能入学读书。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1957年,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380公斤,全村总收入3.5万元。
2002年,人均粮食1000公斤,全村有各种车辆50辆,其中摩托车16辆,电话28部,彩
电40台,冰箱7台,洗衣机1台。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6平方米,扩大到17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段作欣在史家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
员。后发展段作朋、段乐成等入党。同年4月,和龙口村统一成立党支部,姜修敏任
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20多人。1945年7月,本村成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开展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村民支前。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
党员4名。2002年,有2个党小组,党员11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段作欣、段作朋、
段修波、段乐加、段作城、段乐平、段乐明、段作江、段玉臣、段乐强、段乐国、段
玉仙、段玉良。2000年6月起,段乐国再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与龙口村为一个村公所。1945年7月,本村设村政府
。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兵、调解、民政、治
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段乐城、段乐会、段作民、段作欣、姜
修福、段作城、段作江、段乐明、段玉生、段玉臣、段乐范、段乐强、段玉良、段乐
国、段玉仙、段玉明。2002年4月起,段乐国再任村委会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林克原名段乐松,1923年9月生,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
文书、干事、助理员,县武装部副政委、党委书记、政委,县革委会主任,县委书记
,福建莆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等职。曾立三等功2次,受嘉奖1次。
烈士名录段乐桂

撰稿:段玉良审稿:段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