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驾山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03&run=13

概况

明末建村。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百姓迎驾于此,故命村名迎驾山。第二说
为,李世民征高丽时,经过村前泊里时恰天降大雨误了驾车,村里人急忙赶来救出驾
车,送太宗上路远征。故此地得名“误驾泊”,命村名“接驾山”。后来又改为“迎
驾山”。另据世代口传,车姓原籍为山西省云中山以南地区(俗称“小云南”)。隋唐
时,祖上一家人为避战乱苦役,扶老携幼逃难。兄弟三人一路上打工要饭,流浪乞讨
,历经一年之久来到此地定居。当时这里已有孙、刘、侯、高等姓居住。明天启年间
(1621-1626年),车姓一支迁往古现村居住。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一支迁到福
山县居住(即张格庄南的车家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一支迁去栖霞县牙山
西南(即车家泊子村)居住。同时安姓来村定居。解放前期,王姓兄弟从沂州府逃荒打
工到此定居。解放后,尚、姜、曹、吕等姓从外地迁入。
迎驾山村位于海阳北部,地处东经121°07′,北纬37°06′。东距烟凤公
路1公里,与西古现村山泊相连,南与东古现村、窦家疃接壤,西与东鲁家夼村、西
鲁家夼村为邻,北与南留村、油坊村交界。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5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
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390户,1065口人。有车、安、孙、王、候、姜、尚、曹等
8姓,均为汉族,车姓人居多数,约占五分之四。
195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015万元,人均纯收入299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是81%、17%、2%。

大事记

1938年本村安成兴、安成德、安成民、安寿廷、车德龙、车玉兵、车松亭等8人
于牙山后报名参加八路军。其时安成祥负责招兵扩军。
1941年3月18日晚八路军某部一个连进驻,本村解放。
同年本村安成师、安成献、车廷荣等进抗大胶东分校学习。
同年11月日军胶东拉网大扫荡,村民被枪杀3人,刀杀2人,奸杀1人,2人下落不
明。在马石山惨案中,车栾廷光荣牺牲。
1942年正月郭城区第二中心小学在本村建立。
1943年秋胶东军区司令部和行政公署进驻,主要负责人有许世友、王文、林浩、
曹漫之、吴克华、贾若愚、林一山、高锦纯、于得水等。
同年胶东邮政局在本村成立。
1944年秋胶东军区司令部和胶东行署二次进驻本村。同时有骑兵连、国防剧团、
海防支队进驻。国防剧团演出了《三打祝家庄》、《牙山英雄》、《岳飞传》等剧,
本村又有一批人报名参加八路军。一个月后,司令部和行署撤至战场泊村。
同年除夕攻打国民党顽军赵保原据点万第,本村前去支前者220多人。
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全村40多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参加支前队者200
多人,历时一年半。
1949年夏秋之交强烈台风袭击本村,刮断大树几十棵,刮倒数百棵,农作物几乎
绝产。
1953年车玉香组织成立由15户农民组成的大互助组,受到了海阳县政府的奖励:
锦旗1面,七步犁、八步犁各1部,双轮单铧犁1部,牛1头,水车1部。
1954年车玉香、车中田为首成立了一处40户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5年,
全村成立5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在南泊打井1眼,安装了水车,开起菜园,结束了本村不能种大白菜的历
史,县政府奖给锦旗1面、马2匹、双轮双铧犁1部、牛1头。
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全村成立1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集体收入
9万元,全村解决了温饱问题。
1958年夏开始大办食堂。
同年秋村加入人民公社,开始大炼钢铁。浮夸、共产风刮起。
1959年大搞水利工程建设,全村主要劳动力全部调出去建水库。
1962年为了尽快度过荒年,采取下放土地措施,每人半亩地,当年便解决了吃饭
问题。
1964年秋中共山东省委派万人工作队到海阳开展“四清”运动,本村住工作组2
4人。开始贯彻执行《双十条》,打击了一大片。后贯彻《二十三条》,缩小了打击
面。
1965年建起副业大院,房屋16间。
1968年与全省各县同步,强行贯彻《人民日报》登载的两个小学教师的建议,教
师下放到村,工资改为工分,参加生产队分配。
1982年建新式小学校舍26间,占地3500平方米,设备配套齐全,被评为烟台市“
花园式学校”。
同年集体投资6万元,全村用上电网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春在全县首批实行果树承包责任制。
1990年冬铺设西沙沟、南泊水利管道1000米。
1993年冬集资10万元(每户250元)安装自来水,结束了挑水吃的历史。
1997年秋重新调整水浇田。党支部成员带头建起22个塑料大棚,种植草莓和蔬菜

1999年冬修建1座水库,灌溉面积20公顷。
2000年重新修整山路,结束山路不通车的历史。
2001年修整南北大街1条。
2002年新建水库1座。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常年粮食亩产100公斤左右,总产20万公斤左右。1970年,
在南泊地北头建起扬水站,灌溉面积1.3公顷。1973年农业学大寨时,大队成立修河
队,垒石头大坝2公里。此后连续8年,完成的工程有:西门口挖占地0.2公顷、深4米
的大口井,灌溉面积5.3公顷;河南岸修成占地面积0.2公顷,深4米的大口井,灌溉
面积8公顷;修河坝3公里;整大寨田8公顷;开挖沟渠2公里。这些基本建设促进了粮
食连年丰产。1978年,粮食亩产240公斤,总产53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粮食亩产350公斤,比1978年每亩增产11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09公斤
,总产41.5万公斤。
1957年,栽植苹果1.3公顷。1968年,栽植苹果、梨6.7公顷。1980年,栽植
苹果5.3公顷。1987年,重新规划栽植苹果43.3公顷。因为品种老化,技术水平低,
管理跟不上,效益不佳。20世纪末,发展塑料大棚22个,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825万元,其中农业686万元,畜牧养殖业130
万元,其它9万元。
第二、三产业1922-1923年,车成九、车益臣、安成江、车凤规分别办起德顺涌
、东顺、安记、德顺昌网扣庄,共有资本9.5万元,从业人员80人,均于1938年停业
。其时,另有绣花、挖木瓢木勺、弹花、手工纺花、织布等小手工业。1966年,集体
办起磨坊、条编组、木匠铺、缝纫组。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青年妇女从事草制品加
工。1984年投资6万元,建布鞋厂。90年代,一部分人进城打工,一部分人从事石材
加工、扎花、机器刺绣等。有商店1户、粉坊2户、豆腐坊4户、油坊2户、修理2户。
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74人,总收入190万元。其中工业70万元,
建筑业100万元,运输业2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村初级小学改为郭城区第二中心小学,后迁到东鲁家夼村,本
村保留初小班。1966年开始,重办1-5年级完小。1976年开始,增设初中班,时有教
师13人,在校学生250余人。1980年撤销初中班。1982年,大队投资3万元,建成新式
小学,设备配套齐全,获烟台市“花园式学校”称号。1990年调整成初级小学,199
6年撤销。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20人。其中,车延君、车淑琴
于20世纪50年代末,分别考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1981年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同时又买彩色电视机1台,活跃
群众文化生活。
建国前后,本村的大秧歌、话剧誉满长沙区,声传牙前县,全县会演,屡次
获奖。20世纪60年代,迎驾山的话剧《三世仇》和京剧《智取威虎山》仍然很有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糠菜充饥。建国后,
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人均粮食25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350公斤,全
村总收入28万元。2002年,有各种车辆180多辆,摩托车153辆,电话120部,电视机
400部,电冰箱38台,电风扇306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狭窄弯曲,破烂不堪,村民住房破烂、低矮、潮湿,
大部分是草房,人均不足5平方米。建国后,几次整修街道,能够通行各种车辆。19
87年开始,规划新房区。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
集体福利20世纪70年代初,村办起合作医疗站,报销部分医药费。1982年,投资
6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集体办起幼儿园,免费入托。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2月(农历正月),车品三在土堆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
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车品三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
种群众组织建立健全起来,组织参军参战,进行反扫荡、反投降、反恶霸斗争。先后
有40余人参加了抗日战争,200多人参加支前工作。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
村有党员36名。2002年,党员达到59名,分为4个党小组。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车
品三、安成美、车玉香、车承功、车玉利、王成贵、安成乐、车延福、车延芹、安红
光、车延礼、车海龙、车延献。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
。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
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车辑武、安成云、车美亭、车真廷、车玉利、王成贵、车延芹、
安寿义、车延礼、车德东、车海龙、车延献。

人物

人物简介安成美1916年9月生,中共党员。1941年起任村长、村党支部书记,区
助理员,副区长、区长,司法科长等职。1948年南下河南,曾任区长、中共区委书记
,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南阳地委常委、地委副书记等职。
车德龙原名车成忠,1920年生,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班长、文化教员、指导员、分所政委(营级)、疗养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
部主任、师政委等职。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
多次负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独立
功勋荣誉章各1枚。
安静又名安成宪。1921年8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工作,1945
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干事、队长、参谋、主任、科长、处长、副参谋长等职。1966年
转任广东省人民银行行长。在任行长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援越等特殊任务
,受到表彰。
安静山曾用名成诗。1922年4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教师,胶东军区民运干事
、队长,三十一军民运干事、股长、副科长、科长,团政委,师后勤部政委,漳州军
分区副政委等职,行政12级。
车承君1922年生,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起曾在常州市纺织局
、机械工业公司、重工业局、内燃机厂、机床厂、拖拉机厂等部门任厂长、党委书记
等职,后任市交通局党委副书记。
车承志1927年4月生,1942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平南县三合山区青救会长、武工队员、各救会长,指导员、股长、科长、副处长、团
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后调浙江省军区纪委工作,行
政13级。参加过济南、鲁南、开封、洛阳、淮海、渡江、上海、解放舟山等战斗和战
役。曾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获模范工作者称号。
安寿轩1938年生,中共党员,高级讲师。196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分配到莱
西县工作。先后任莱西二中、一中、教师进修学校、师范学校及电大教师。曾当选为
莱西市一至四届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84年,当选为青岛市政协第六届
委员会委员。
车延福1943年7月生。1965年任村卫生员,1973年1月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82年
11月,被烟台行署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烈士名录车德荣车廷忠安守廷
安成喜车文廷车承先车栾廷安守仁
车仁民车承焕安成龙安成兴安成礼
车来清车成寿车丕元

撰稿:车中南

审稿:车海龙车延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