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60&run=13

概况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阎姓来此建村定居,以姓命村名阎家庄。继之,张
姓从七寨迁来。后有孙、李、石、包姓等相继从外地迁入。
阎家庄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6°49′。
距市政府驻地12.5公里。西与大夫疃为邻,西北与上碾头村相连,南与大丛家村接壤
,北望纪家庄,东靠大磊石村。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花生、芋头、板栗、桃子等。
2002年,全村有270户,783人。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均为汉族,其
中人口最多的是张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64万元,人均纯收入2664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0.9%、1.9%、7.2%。

大事记

1941年日军进村抢走牛1头,驴3头,打伤1人。
1942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1996年先后建水库6个,灌溉面积10公顷。
1972年村投资购柴油发电机发电。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19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斤
,总产34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36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0
0公斤,总产30.8万公斤。到2000年,有个体小型养猪专业户10多个,养猪60头,养
羊100多只;养牛专业户6户,养牛15头,畜牧业人均收入500元。2002年,第一产业
收入239.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29.9万元,畜牧业收入95万元,其它收入5万元。
第二产业1964年,全村妇女从事编织业的有20多人,收入很低。2000年,从事编
织者达到100多人,总收入10万元。1983年,全村从事建筑业人员有30多人,2000年
达到80多人,收入2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人,收入5万元。
第三产业1961年,村办起了油坊、磨坊、代销店,规模小,收入少。1983年起,
村民自发建起了电气焊维修铺和商店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7人,收入19.
1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2万元,服务业收入2.6万元,商饮业收入4.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阎家庄小学。1999年,村小学并入大丛家小学。自建国至
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20多人。每逢春节,村民都自发地办起秧歌,既丰富
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人民生活解放初,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2000年,人均粮食增加到30
0多公斤。2002年,全村有摩托车53辆,三轮车7辆,拖拉机7台,手扶车12辆,汽车
3辆,电话70部,彩电93台,电冰箱1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2002年,人均
居住面积21平方米。大多数村民都硬化了院落,群众义务修山路3条。
集体福利1982年,村投资用上了电网供电,并买了电影放映机1台。1995年,村
投资、群众集资,安装了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4年,区委负责人在村发展了张朋福、张朋正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5年成立了党支部,张朋福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
,组织支前队30余人随军参加万第讨赵(保原)战斗。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张朋
福、张朋正、张朋暖、张朋乐、张世文、孙高善、张世文、张忠才。2000年8月起,
孙永功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有党小组5个,党员37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8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
,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先后担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
张朋正、石丕芳、张朋暖、孙丕庆、张朋福、张朋正、张朋福、张朋乐、孙世昌、张
福文、张忠华、孙世科、孙世昌、张福文、孙永功。

人物

人物简介孙吉善1922年12月生。1945年8月,被胶东军区授予二等民兵模范光荣
称号。
烈士名录张合文张朋锡张科文
张朋允张朋九孙殿江张太文张朋尧
张红文。

撰稿:张厚勇审稿:孙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