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洽河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97&run=13

概况

明成化年间(1465-1481年),周姓来此建村定居,取世代“融洽和睦”之意,命村
名为“洽和”。后肖姓从江宁府江宁县瓦罐村迁到牟平县榆林河西村,部分到洽和村
定居。明弘治年间(1485-1505年),村北建后洽和村,本村遂改称前洽和村,演变成
前洽河村。后因西古现村于姓在前洽河村有土地33.3公顷,遂派人来前洽河村居住。
前洽河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7°07′。北与后洽
河村相连,西南与西古现村为邻,西与南留村、油坊村土地接壤,东与山前村隔清阳
河相望。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距市政府驻地50公里。是栖霞、牟平、
海阳三市区交界之地,古时即有“一棵瓜蔓长三县”之说。
本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7公顷,人均0.1公顷。自然条件
较差,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180户,580口人。肖姓占大多数,周、于两姓人占15%。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1.7万元,人均纯收入3028元,第一、二、三产
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5%、28%、7%。

大事记

1941年3月本村解放。
同年3-7月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指挥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胶东行政公署主任王
文、副主任曹漫之驻本村,指挥部队取得反投降战役的重大胜利。
1947年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本村设大队,下设6个生产队,各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
每个劳动日价值人民币3-6角不等。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秋用上电网供电,结束了使用煤油灯的历史。
1991年春全村集资5万元,安装自来水,结束了世代挑水吃的历史。
1996年安装闭路电视。
2000年安装电话100部,成为电话普及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100公斤,总产为14万公斤。改革开放后,粮食
产量不断提高。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480公斤,总产16.7万公斤。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409.3万元,其中农业293.5万元,林业4.6万元,畜
牧养殖业99.5万元,其它11.7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初期,工业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起石材、木材加工等
。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5人,收入180万元,其中工业161万元,建筑业19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第三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人,收
入42.4万元,其中运输业14.9万元,商饮业27.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0年建立小学,时有学生40人。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
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0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150公斤左右,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人民生
活水平逐步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解决
了温饱。2002年,人均粮食达到800公斤,全村有机动车100辆,摩托车80辆,电话1
50部,彩电150台,电冰箱30台,洗衣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街道不整齐,居民住房条件很差,全是草房,拥挤不堪。建
国后,对街道进行了整修,旧房逐年翻新为瓦房,居住条件获得改善。2002年,人均
住房面积由建国初期的6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肖吉顺、肖克忠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
党员。1943年4月,成立党支部。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肖吉顺、肖克忠、周福云、肖
学本、周文桥、肖庆仁、肖龙章、肖吉国、肖玉胜、肖道章、肖吉堂、肖德军。200
2年,全村有3个党小组,党员25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4月,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
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
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肖克忠、周福云、肖学见、肖学本、肖爱章
、肖学林、肖桂章、肖吉堂、肖班章、肖玉胜、肖仁生、肖考章、肖永言。

人物

人物简介李凯1916年生。1941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
0年赴朝作战,任团供给处处长。转业后,曾任江苏省无锡市市长、市革命委员会主
任等职。
肖吉言1927年生。1942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某师师
长。全国解放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后任福建省闽江航运管
理局局长。
肖焕章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曾任山东省农林厅厅长。
烈士名录周希财肖学武肖和章
肖伦章肖学温于寿禄肖郑章

撰稿:于长臣审稿:肖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