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80&run=13

概况
明万历四年(1576年),于智琛从郭城迁此建村,后孙、任等姓自外地迁来定居。
因地处大河南岸,故命村名河南。
河南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7°02′。东与北朱村
相邻,西与港里村相隔2.5公里,南与林山村相望,北与郭城五村一河之隔。隶属郭
城镇。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4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公顷,适宜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478户,1280人。有于、孙、任、董、姜、彭、安、梁、王
、周、臧等11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460万元,人均纯收入318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是45%、54%、1%。

大事记

1941年3月本村解放。
1946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同年秋胶东师范(中师附设初师班)驻本村办学。1948年停办。
1947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在本村召开牙前、乳山、海阳三个县部分小学行政干部
座谈会。
同年7月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1953年2月成立互助合作组。
1954年2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2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6年1月整地80公顷。
1971年1月投资2万元,建成二级扬水站。
1975年9月投资3万余元,自行发电,村民用上了照明电。
同年投资6000余元,建起河南刺绣厂。
1976年2月村投资5万余元,建成大型扬水站。
1980年投资2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82年投资4.5万元,在村东建起大口井,占地0.67公顷。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与青岛合作,建起服装厂,从业人员160人。
同年12月7日村鞭炮厂发生爆炸,炸死l0人、重伤3人,炸毁厂房22间、民房l8间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1万余元。
1986年投资3万元,新上变压器和电机。
1988年投资9万余元,在村北建成通往郭城的大桥。
1989年投资3万余元,在沙疆铺设节水管道1000余米。
1993年投资50余万元,建起6.7公顷的苹果苗木繁育基地。
1995年投资7万余元,完成自来水工程,村民吃上了自来水。
1999年村委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延长承包期30年。
2000年投资4万余元,对电网线路进行改造。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3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0公斤
,总产7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480公斤。2002
年,粮食亩产475公斤,总产49.8万公斤。
1955年以来,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果树,最高年份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2
000年,全村有果园10.6公顷,总产量达8万多公斤,收入10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664万元,其中农业460万元,畜牧养殖业200
万元,其它4万元。
第二产业1900年,于瑞清开办同兴泰纩坊,资金2000吊,织机14张,从业者60人
,1940年停业。1905年,任自安开办聚兴纩坊,资金4000吊,织机20张,从业者120
人,1945年停业。1925年,孙贵贤开办德生涌纩坊,资本2000吊,织机16张,从业者
50人,1937年停业。1936年,于长尊开办义生涌、任炳锡开办德聚涌网扣庄,有资本
1600元,从业人员12人,1941年停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二产
业,先后发展了服装厂、印染厂、刺绣厂及建筑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
395人,收入790万元,其中工业300万元,建筑业49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了运输业、商饮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6人,收入6万元,其中运输业3万元,商饮业3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河南村小学。1976年,成立河南联中,时有教师27人,学
生36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75年,人均粮食420公斤,全村总收入25万元。2002年,人均粮食814公斤,全村
有各种运输车130余辆,电话130部,摩托车40辆,彩电350台,冰箱40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内瓦房都为地主、富农所有,一般村民多以草房为主,人均
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3年以来,全村统一规划房屋建设,住房条件获得改善。
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0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于广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河南村第一名党员。次
年2月,成立党支部,领导开展了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民工200多人支前。曾任村
党支部书记的有于广同、孙玉科、任本考、于延贞、于广文、孙玉桂、任本希、于广
柱、于令涛、于其乐、任治忠、于云昌。2002年6月起,于其乐再任村党支部书记。
本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60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建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
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
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调解、治安、民兵、妇女等组织。曾
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文恺、孙玉科、任本考、于广龙、于德恺、于广文、任本
希、于广凤、于胜昌、于令敏、于广柱。

人物

烈士名录王京芝孙玉敏于广元
于延伦董希斌董希盛于广道

撰稿:孙寿松审稿:于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