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8&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于莺儿山之东山沟。因沟旁棘子丛生,故取村
名棘林沟。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迁村于沟上平坦处,更名台上村。另一说为
,明永乐之初(1403-1410年),李富由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不老村迁此,初名棘林沟。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易名台上村。1981年地名普查,因与它村重名,以村处
城区之北,更名城北村。
城北村位于海阳市政府驻地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47′。南
毗城区,西有莺儿山,北连马鞍山,与院西、倪家村为邻;北隔担杖山与鞋西沟、里
口、新兴等村相连;东与李家庄、西哲阳等村接壤,辖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村
庄沿东村河、烟凤公路、海园路两侧,东西呈“品”字形排列,占地约30公顷。隶属
东村街道办事处。
2002年,全村有1000户,2592人。原仅有李姓,1985年后,来村落户定居者
渐多。现有李、马、杨、修、倪、黄、程、成、姜、江、孙、赵、王、鲁、卢、张、
任、高、于、焉、盖、薛、丛、徐、潘、桑、邢、吕、纪、沈、刘、曲、阎、叶、宋
、袁、臧、迟、隋、骆、汪、夏、杜、董、辛、邵、牟、梁、唐、毕、乔、林、刁、
胡、崔、时、田、包、韩、祁、项、戴、由、石、冷、荆、历、相、宫、肖、初、南
、顾、葛、邹、司、韦、尉、罗、车、丁、苏、史、谭、曹、鞠、孟等87姓。自198
6年以来,连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80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的比重为0.83%、50.75%、48.42%,人均纯收入4347元。

大事记

清宣统二年(1910年)李维华、李竹先等40余人,参加海阳县高启旺领导的反抗苛
捐杂税斗争。
1932年县内霍乱流行,本村死亡20余人。
1940年2月侵华日军侵入海阳县境,路经本村,杀死村民李铭和、李维范、李维
木或、李维朴等5人。
1942年9月本村解放。
同年11月日军对胶东拉网扫荡,路经本村住宿一夜。掳去村民4人,掠夺牲畜30
余头,损失粮食财物不计其数。
1943年1月李德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的第一名党员。
同年冬胶东行署副主任林一山来村视察工作并题词:民风团结紧张,工作认真积
极。
1946年1月海阳县职工工作委员会在本村召开全县劳模大会。工业劳模范淑贞、
教师劳模姜洪济、宋春礼及其它模范50多人出席了会议。
1955年7月1日龙卷风大作,刮倒东村大照壁,砸死本村赶集村民李铭森等5人,
李恒道等人被砸成重伤。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本村成为东村人民公社辖属的台上生产大队。
1966年8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破“四旧”,李氏宗谱、
谱书及文物典籍被付之一炬,武斗中2人致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本村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
1987年村党支部书记李腾道出席烟台市企业家座谈会。
1990年9月县氨基酸厂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用薯类制取L-
赖氨酸,通过国家级鉴定验收。
1997年9月村民任秀娟在院内种黄瓜1株,在1根黄瓜秧上结出长98厘米、周长50
厘米、重达10公斤、大小相同的黄瓜两条,堪称“黄瓜王”。
2001年1月村党支部书记李连道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三五”普法先进个人。

经济发展

1949年建国初期,全村常年粮食亩产100公斤左右。1953年,实行以土地、生产
资料入股分红,按劳分配的互帮互助合作生产组织。1955年8月,实行粮食定产、定
购、定销的“统购统销”政策。1957年,全村耕地139.7公顷,粮食总产15.28万公斤
,平均亩产141公斤。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粮食分配实行“先
征购,后提留,口粮服从征购”,“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实行单一的
农业经济。1977年,耕地114.9公顷,总产量29.12万公斤,平均亩产271公斤;全村
经济总收入19.6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5万元,副业收入8.4万元,人均172元,年末
集体固定资产总值7.77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力发展村办工副业,扶持个体经济,全村经济效
益、经济结构、从业结构、村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1988年,10年
间兴办工副业项目14个。1988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275.46万元,是1978年总收入
的57.5倍;人均收入1615元,是1978年人均收入的8.68倍;集体固定资产总值437.5
万元,是1978年50.3倍;多种经营、工副业收入1165.9万元,是1978年的157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和上项目较多过快、缺乏资金和
管理经验及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一些项目市场萎缩,生产停滞。党支部和村委会适
时做了调整,关、停、并、转了一批项目:扩大了汽车修理厂,组建了房地产开发公
司,新增了水泥构件厂等,全村经济保持高增长水平。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
2亿元,人均收入4168元,集体固定资产总值1234.7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730倍、2
2倍和142倍。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2000年,第二、三产业收入1691.15万元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9.8%,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23.1%。个体私营经济也
得到蓬勃发展,经济收入1.24亿元,占总收入的76%以上。第一产业收入已不足年收
入的1%。2002年,粮食亩产483公斤,总产2.9万公斤。第一产业总收入140万元,其
中农业收入19万元,畜牧业收入70万元,渔业收入50万元,其它收入1万元。第二产
业从业人员800人,收入852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400万元,建筑业收入5128万元。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0人,收入8136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2535万元,商饮业收入36
61万元,服务业收入1940万元。
城北建筑工程公司组建于1985年。1990年与海阳市建筑工程公司联营,成为
海阳市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县集体二级企业。1989年进入烟台市建筑市场。2
000年,有职工450人,竣工面积17396平方米,总产值1374万元,利税54.7万元,固
定资产总值730万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工程率80%。
城北福利汽车修理厂,是1985年由汽车装修厂、拖拉机修配组合并组建而成
的。后吸收村内残疾人就业,更名为城北福利汽车修理厂。1997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另
辟新址,新建厂房和办公楼3600平方米,占地8700平方米。主要承担上海大众、一汽
奥迪、捷达、红旗轿车及其它进口车辆的综合维修和服务。固定资产600余万元,有
现代化设备及专用工具98台(套),85%以上的职工接受过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专业技
术培训。先后获市级“明星企业”、“收费信得过单位”称号,被共青团烟台市委评
为“青年文明号”单位。
城北开发公司组建于1992年。已开发的城北小区占地4公顷,建成住宅楼20
余栋,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

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旧社会的城北村,土瘦民疲,村民终年劳作,不得温饱。
1942年本村解放,人民政治上获得新生。旧社会的满目疮痍,加之战争创伤
,难得摆脱贫困。建国后,初获温饱。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大搞“一
平二调”、“共产风”,打破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继之三年自然灾害,天灾人祸,人民生活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经“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继遭“文化大革命”,大批“唯生产力论”,大割
“资本主义尾巴”,实行“以粮为纲”的“单一农业经济”,生产、生活再伤元气,
人民生活仍未走出困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结构、从业结构、
生活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年间,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均收入十几、几十乃至
成百倍的增长,成为全市第一批小康村。
1973年,全村安装了电灯。1979年,彩色电视进入农家。至2002年,大屏幕
彩色电视机已遍及全村农户,电冰箱、电风扇以及各种电器音响设备拥有率,已达全
村户数的60%以上,程控电话已普及全村,摩托车替代自行车。全村住宅已实现了三
次更新改造,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以上。储蓄存款由1989年户均3000元,上升至2
002年的万元以上。
集体福利旧社会的公益事业,只有公地公山收入,主要用于祭祖、修建祠堂和办
学。解放后,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由生产队按一定比例提留公益金,用于救
济、抚恤事宜,以保障部分特殊困难户、多子女户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20世纪70年
代,兴办合作医疗站、季节性幼儿园,普及有线广播,安装电灯,推行丧葬制度改革
,实行计划生育。80年代后,兴办的公益福利项目有安装自来水、改汽车装配厂为残
疾人福利汽车修理厂,建卫星天线及电视闭路网络,建全日制幼儿园,实行液化气、
水、电补贴等。90年代,村民农业税、公粮差价、“三提五统”、各项集资、街道基
础设施、各种保险费用等,一律统一由村财政支出,还免费供应部分口粮:每人每年
暂定大米、面粉95公斤,并赠送节日礼品;对“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
人)、残疾军人实行经济补贴,对特殊困难户给予救济,对鳏寡孤独失去劳动能力的
人实行“五保”供养,为建“电话村”实行电话初装费补贴等。2002年起,对年满6
0、70、80岁的村民,每年每人分别给予400元、500元、600元的养老补助金。为了培
养人才,根据学业不同,分别发给奖学金5000元、3000元、1000元、500元、300元。
全年由村财政支出的各项福利费用总计61.2万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1月,李德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
1943年4月,成立第一个党小组,党员3人。1944年1月,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李
德润。1950年起,王其顺、李恩道、李章先、李维玉、李腾道、李连道先后任党支部
书记。
1943年,有党员3名。1949年,有党员42名。1988年,有党员65名。2002年
,有党员91名。
1986年以来,村党支部连年被中共烟台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28年裁乡设区,隶属一区东村镇,村设村公所,村长李维善
,辖四闾二十二邻。1940年,沦为日本侵占区,废村闾行保甲,村设保公所,保长先
后为李维善、李维义。1942年本村解放,设村政府(台上、河北为一个行政村),村长
李维润(河北村人)。1944年两村分治,台上村设村政府,村长依次为李性芝、李维森
、李维竹。1958年裁村政府,成为东村人民公社台上生产大队,大队长依次是李铭伦
、李性芝、李秉道、李铭相、李明道。1984年,村设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主任李明道
。1999年,首次实行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李腾道,副主任李连道。2000年8月起,
李连道任村委主任。

人物

人物简介李棠生卒年代不详。字棣芝,号慕旦。“弱冠入泮(秀才),而立登科(
举人)”。《桑梓史话》载:邑有李棠者,棘林沟人也,就读京师,明宣德四年(142
9年),得中第五名举人。是吾邑“蟾宫折桂”捷足之士。惜而立未半,溘然长逝。
李承祖生卒年代不详。字振亭,号独秀。明代拔贡。曾执教大嵩卫世袭指挥、诰
封武略将军赵全府第,历时十五载,呕心沥血,诲人不倦,育出进士一人,举人三人
,遐迩闻名。
李淑李仲致生卒年代均不详。明代,父子二人,先后诰封武德将军。
李崧李文奕李曰讠斤李崧(1720-1791),字崇岩。李文奕(1764-1856),字腾藻。
李曰讠斤(1802-1868),字竹樵。一门祖孙三代庠生,三代授修职郎,李曰 集文、
武两秀才于一身,传为佳话。
李行先(1905-1978)曾用名李德臣,1950年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山东省工
商联合会常委,烟台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任委员。
李腾道(1949-2000.7)中共党员。1976年始任村支部书记。1987年4月出席烟台市
企业家座谈会,同年当选为中共海阳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烟台市人民政
府评为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家。1995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烟台市农业劳动模范。
李铭棣(1921-2000)194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曾任四川省林业厅科长、处长
、主任和林业中心医院院长等职。
李维俭1929年9月生,中共党员。1946年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卫生员、护士
、护士长、助理军医、军医等职。1966年6月转通化钢铁公司医院后,曾任医师、外
科主任、副院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职。先后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
2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93年获地区级科技精英光荣称号。
对脑外伤和大面积烧伤及肤外科有较深的造诣。
李翠英1931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四军医大学五年制军医系。曾任副主任医师,技术六级。
李树范1932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中央政法干校政法
系,战争时期荣立三等功2次。建国后立三等功5次,被通令嘉奖5次,获华东军区淮
海、渡江战役纪念章1枚,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功勋荣誉章1枚。
李进道1939年生,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学院生物系,留校任教。后
为青岛海洋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国植物学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著述有《海
洋经济动植物学》、《海洋微生物学》、《海洋环境微生物学》等,并发表许多专题
报告和学术论文,获青岛海洋大学科技研究成果三等奖。懂英、俄语。
李庆道1942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1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4月在担任海阳县
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时,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享受荣誉津贴。
李德芹1947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文联委员、作协和曲协理事。
国家二级作家,曾任海阳市文化馆馆长、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1991年11月被山东省
文化厅、省文联评为中国民间文学先进工作者。其论文《实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途
径》、《海阳大秧歌史略》获全国征文二等奖。其山东快书《送瓜上门》获山东省曲
艺家协会优秀文艺节目二等奖。发表短、中、长篇小说及多部戏剧作品,并多次获奖

烈士名录李桂珍(女)李明治
李明亮李善道李维生李维经李维语
李维告李维波李正道李德俊李明锡

撰稿:李一道李维吉

李建华李朋道

审稿:李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