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明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79&run=13

概况

明崇祯末年,汪姓来此定居,后于、孙、王等姓自外地迁来定居。因地处神山院
庙前,故命名西神前村。1958年因建水库,村址搬迁现址。因原村名带有迷信色彩,
1965年改名建明村。
建明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7°02′。东与建新村
相联,西与晶泉村为邻,西南与官庄相望,西北与西山村相交。隶属郭城镇。东距镇
政府驻地4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4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130户,380人。有于、孙、王、董等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492万元,人均纯收入2994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是67%、12%、21%。

大事记

1941年春本村解放。
1953年1月成立互助合作组。
1954年1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2年村投资1.8万元,村民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投资2万元,建起自来水工程,村民吃上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5公斤,总产9.1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
斤,总产20.4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520公斤。
2002年,粮食亩产410公斤,总产12.8万公斤。
1989年以来,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等经济作物。2000年,全村有果园2
.7公顷,产量4万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29万元,其中农业200万元,林业2万元,畜
牧养殖业100万元,其它27万元。
第二、三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发展第二、三产业。2002年,第二、三产业
从业人员达到151人,总收入163万元,其中工业30万元,建筑业28万元,运输业20万
元,商饮业35万元,服务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西神前小学,时有学生19人。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
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年糠菜半年粮度日。建
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人均粮食450公斤,全村总收入8万元。200
2年,人均粮食达到800公斤,有各种运输车60辆,摩托车20辆,电话43部,彩电96台
,冰箱12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
6平方米。1970年以来,村统一规划街道,同时整修了西河桥。1983年,开始统一规
划房屋建设。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于维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
成立党支部,先后领导开展了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20多人参加支前。194
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2名。2002年,党员发展到22名,分为2个党小
组。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维福、于义、于清、于振清、于振洲、董绪祥、于振兵
、于振理、孙中吉、于守庆、于海武。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设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调解、治安、民兵、妇女等组织。曾任村
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湄、于奎、于典福、孙忠吉、于振理、于庆福、于守庆、于志
文、于永生、于海庆、于海武。

人物

烈士名录于振国于柏全于维禄
于京

撰稿:于海武孙振贤

审稿:于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