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76&run=13

概况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另一说为,明天启末年,刘姓来此定居建村。因地
处郭城西山南麓,地势较高,故命名西山村。
西山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5′,北纬37°03′。西与晶泉村
相连,东与山东村相邻,南与建新村接壤,北与阵胜村交界。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
驻地2.5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75户,776人。有刘、姜、王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
较多的是刘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8万元,人均纯收入3152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6%、14%、20%。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6年第一个合作社(村社)成立。
1980年村集体投资15万元,建大口井1眼。
同年用上电网供电。
同年安装自来水。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量36.2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比1978年增长25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
10公斤,总产33万公斤。
1970年,始栽植苹果。2000年,苹果面积达到13.3公顷,收入为60万元。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43万元,其中农业320万元,林业3万元,畜
牧养殖业210万元,其它10万元。
第二产业改革开放后,发展了矿山开发。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人
,收入115万元,其中工业65万元,建筑业5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了运输业、
商业、服务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40人,收入160万元,其中运输业
50万元,商饮业60万元,服务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本村建立中心小学,时有学生17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40%。
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
4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吃糠菜维持生活。建
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75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
200公斤,解决了温饱。2002年,人均粮食500公斤,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不足5
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全村有各种运输车120辆,摩托车32辆,电话60部,彩电
105台,电冰箱15台。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6月,成立村党支部,刘吉亭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
刘顺芳、刘致乾、刘振良、刘学善、刘吉亭、刘致堂、刘洪举、刘柱起、刘顺涛、刘
培军、刘建岷、刘喜彬、刘福军、刘培河相继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
组5个,党员5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
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
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刘安忠、刘洪祥、刘春芳、刘振良、刘焕章、刘学善、刘吉
亭、刘洪举、刘顺才、刘柱起、刘福新、刘顺高、刘顺东、刘丕仁、刘福军、刘顺龙
、刘培河。

人物

人物简介刘顺正1928年2月生。1942年参加八路军,曾任通讯员、班长、排长、
副指导员、参谋、副股长、教导员。1953年转业,曾任鲁中电业局党委副书记,省电
业局办公室主任、处长,电力部青岛疗养院院长,省电业局教育处长、调研员等职,
副厅级待遇。曾立大功2次,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枚。
刘致惠1928年3月生。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八路军。1963年,毕业于第二军医
大学。曾任抗大学员,看护员、卫生员、卫生班长、医助、团卫生所所长兼主治医生
,空军高级指挥员训练班卫生处中心门诊所所长,休养所所长,空军政治学校卫生处
主治军医、副处长。1965年春,任空军杭州医院副院长。副师级。曾立三等功1次,
四等功2次。
刘洪福1931年生。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电工学院党委书记兼LSI研究所所长。
烈士名录刘安立刘洪柱刘英彬
刘顺礼

撰稿:刘顺宝审稿:刘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