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70&run=13

概况

明朝末年,王姓由莱阳迁此定居,后姜、刘、孙姓自外地迁来。因建村于一芦苇
塘的西边高处,故命村名芦上。因重名,且地处徐郭(徐家店-郭城)公路以南,1981
年地名普查时改为路南村。
路南村位于郭城镇西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7°04′。东南与阵胜
村相接,北与簸箕掌村交界,南与西山村毗邻。隶属郭城镇。东距镇政府驻地3.5公
里,南距市政府驻地45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3公顷,适宜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111户,320人。有王、姜、刘、孙、杜、安等6姓,均为汉
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200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432万元,人均纯收入3195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
入的比重分别是79%、9%、12%。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64年建成库容11万立方米的水库。
1978年建大口井1个。
1982年投资2.5万元,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开采石灰石矿。
1987年集体投资24万元,建起2层楼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同年投资2.8万元,用上自来水。
1993年投资5万元,硬化村内大街路面,长300米。
1994年全村安装闭路电视。2000年改为有线电视。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5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00公斤。1983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310公斤,比1978年增长110公斤。2002年,粮食
亩产410公斤,总产16.3万公斤。
1978年以来,全村发展果园面积达4公顷。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342万元,其中农业250万元,畜牧养殖业80万元,
其它12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第二、三产业寥寥无几,收入微薄。解放后,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商业、运输业、加工业、石灰石开采等。2002年,全村第二、
三产业从业人员45人,收入90万元,其中工业20万元,建筑业20万元,运输业20万元
,服务业3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6年建小学,设3个班,有教师2人。1987年建幼儿园,有教师1人。
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均粮食不足4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
8年,人均粮食200公斤。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74辆(其中汽车9辆),摩托车31辆,
电话73部,电视机100台,电冰箱、洗衣机15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5平方米。1980年开始,村统
一规划街道、建房,全村建新房63栋。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2月,与簸箕掌村、西沟村、邢家庄成立一个党支部,
孙京芝任党支部书记。1944年,本村成立党支部。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
有党员3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15名。曾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申、
王星、刘安德、姜永健、王全德、王吉臣、王进法、王明德。
1988年,村党支部被中共海阳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
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
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吉朋、王发、姜申、王海、王吉芝、刘安德、姜永湖、
姜永见、王运德、王全德、王吉臣、王进法、王进涛、杜玉喜。

人物

烈士名录陈凤起王琪刘敏全

撰稿:王吉臣审稿:王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