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胜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69&run=13

概况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村。明隆庆元年(1567年),姜姓从文登县万户岗陵二村迁
来定居。传说因明朝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在此地摆阵与元军决战,击败元军取胜,故
命名阵胜村。清朝中期,于姓迁来。后刘、丁、徐姓等迁入。
阵胜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山区,地处东经121°05′,北纬37°03′。东与垛
崖底村、王家沟村相连,西北与路南村为邻,南与山东村、西山村接壤。隶属郭城镇
。东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南距市政府驻地46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8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
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有334户,1017人,其中女性509人。有姜、于、刘、候、姚、
丁、董、徐、朱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姜姓,占全村的70%。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2万元。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88万元,人均纯收入300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5%、30%、5%。

大事记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日军胶东冬季拉网大扫荡,打死村民2人,打伤2人。
1947年大参军运动中,本村有100余人参加人民解放军,其中有11人先后为国捐
躯。
1956年冬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0年冬于长沟水库建成,库容10万多立方米。
1979年投资3万多元,建成蓄水6万立方米的北河拦河坝。
1982年投资5万多元,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9年投资1万元,建成北山河塘坝,库容3万立方米。
1991年投资7.5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8.84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
斤,总产41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500公斤,比19
78年增长了2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07公斤,总产31.5万公斤。
1975年以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栽植桑树和苹果,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收
入大幅度提高。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638万元,其中农业385万元,畜牧养殖业250
万元,其它3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仅有红炉、油坊及锔锅等几家小手工业,收入仅够自给。后建
起粉坊等,规模不大、收入微薄。1985年前后,村办起了粉面厂、织布厂、榨油厂等
小型工业企业,由于管理不善,相继倒闭。之后,个体相继办起了面粉厂、榨油厂、
维修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常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
到180人,总收入300万元,其中工业150万元,建筑业150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供销社代销店。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第三
产业,先后发展起商店及理发、电气焊、修理、客运等20多家个体业户。2002年,第
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收入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设私立小学,在校学生20人。建国后,成立村办小学,在
校学生100余人。1969年,建起联中,在校学生200余人。1976年,联中改建为学区小
学,在校学生200余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有55人考取大中专院校。村民有20余
人获得农艺师、助理农艺师、技术员等职称。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
57年,人均粮食28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00公斤。1982年,人均粮食达到600公
斤。2002年,全村储蓄存款余额250万元,户均7000元;有机动车辆152部,摩托车8
6辆,电话185部,电视机300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夕,村民住房188幢,以草房为主,破烂不堪,人均占有住房不
足6平方米。自建国到2002年,建房286幢,有的户还建起了楼房,宽敞明亮,人均占
有住房20多平方米。对街道进行了整修,并用石头铺筑了路面。
本村还办起了幼儿园,建起了贸易市场。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姜京元、姜庆元、姜寿春、姜寿太等相继加入中国共
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党员。同年5月,成立党支部,姜京元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
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及大参军和支前
工作。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17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
41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京元、姜庆元、姜吉玉、姜喜亭、于喜庆、姜树新、
姜洪波、姜仁芝、姜仁林、姜作喜、姜作礼。姜作礼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
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
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
。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作民、于德欣、刘成善、姜树芳、姜仁玉、于泮松、
姜仁芝、姜仁显、姜作喜、于泮进、姜作礼。

人物

人物简介姜澍川1931年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
协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国乡土诗协秘书长、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
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1947年
7月起,在华东野战军前线部队从事文艺工作。之后,曾任文工团分队长、创作组组
长,山东画报社编辑,山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编辑组长、文艺编辑室副主任,《
柳泉》编辑部副主任,山东省出版总社研究室副主任,山东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
。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编审各类文艺作品约400余种。所编《当代国外游记选》、《
杨朔文集》,分获省编辑二、三等奖。还利用编余时间辛勤创作,出版歌剧《菜园新
歌》、长诗《闯龙礁》、长篇小说《八仙传奇》(合作)等,作品载入《人民日报》等
60多种报刊。
烈士名录姜作卿于进文姜洛福
于友志姜吉合姜渭海姜作仁姜吉芳
姜树堂姜作祥于泮义

撰稿:姜仁光审稿:姜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