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67&run=13

概况

明万历末年,姜姓来此建村定居。因村后山有一大土堆,当地人称神仙坟,故命
名神前村。另一说为明末建村,因村坐落在一古庙“神山院”东南侧,遂命村名东神
前。崇祯末年,孙姓、徐姓相继迁入。清顺治初年,徐姓、姜姓迁走。康熙初年,申
姓先祖申显旺自南申家村迁来。1958年修建月牙水库时,村址搬迁。1964年“四清”
运动中,改名建新村。
建新村位于海阳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7°02′。隶属郭城镇,
在郭城村西3公里处。西与建明村、官庄相邻,北与西山村相连,南与西楼子村接壤
,东南隔建新水库与港里村相望。
地处群山环绕之中,河水清澈,树木苍翠。全村耕地面积80公顷,适宜种植
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有204户,人口603人。有申、孙2姓,均为汉族,其中申姓人
口居多。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58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0%、22%、18%。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4月26日日军枪杀村民7人。
1943年第一个生产互助组成立。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4年11月12日开设建新集市。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0公斤,总产14万公斤。1976年,粮食生产跨过“
纲要”,亩产达到250公斤,总产30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10公斤,总产22万公
斤。第一产业总收入435万元,其中农业280万元,林业2万元,畜牧养殖业120万元,
其它33万元。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本村只有粉坊,收入微薄。1963年开始,村里建起面粉厂
、木匠铺,从业人员不足10人。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办起油坊
、商店、修理店、豆腐坊、理发店和石材加工等项目。2000年,全村有50马力拖拉机
25部,为郭城之最。出租车、大小客车8部。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60人。
第二产业总收入160万元,其中工业90万元,建筑业70万元;第三产业总收入130万元
,其中运输业40万元,商饮业40万元,服务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小学。1969年成立建新联中,联办村共出资20万元,建新校
舍64间,有教职员工18人,学生370余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先后考取大中专院
校的学生36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150公斤左右,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村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达到800公斤。2002
年,人均粮食900公斤,人均存款余额28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53辆,摩托车4
3辆,电话80部,电视机184台。
集体福利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2年投资6万元,全村用
上电网供电。1985年投资4万元,全村吃上自来水。同年,集体投资购电影放映机1台
,自放电影。1991年投资4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9月,成立党支部,申洪斌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10
人。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申香、申洪乐、申柏、申芝、申永、申仕福、申清
、申生、申福海、申静。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26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1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
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
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申伦、申田、申焕起
、申焕胜、申洪民、申仕福、申瑞德、申华、申福海、申静。

人物

烈士名录申兴申田申士经
申士典申焕斗

撰稿:申永审稿:申静